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葛根提取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葛根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LD50>12.0g/(kg·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d经口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脏器湿重及脏/体比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变化,确定该葛根提取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4.00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300倍)。结论 在本次条件下,葛根提取物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

  • 标签: 葛根提取物 急毒 遗传 90g喂养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工程造价提供新型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目前建筑市场繁荣发展,但由于相关的工程周期长投入大,建筑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信息化管理为主,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希望促进造价工程飞速发展。

  • 标签: BIM技术 建筑工程 造价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的主体,而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建筑工程造价提供新型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目前建筑市场繁荣发展,但由于相关的工程周期长投入大,建筑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信息化管理为主,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论述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希望促进造价工程飞速发展。

  • 标签: BIM技术 建筑工程 造价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主题演化以及热点前沿,为其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深入开展及应用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其发文趋势、关键词共现、关键词主题演化趋势以及研究热点分布情况,生成知识图谱。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文献数量共计682篇,最早的研究出现在1996年。科学知识图谱显示,"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和"虚拟手术"是研究热点。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手术"出现较早,具有较好的研究热点延续性,2013年后研究主题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如"口腔医学""康复医学"和"整形外科学"等学科关键词。结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相对宽泛,1996年起文献整体增长趋势明显,"虚拟仿真实验"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大致历经起步阶段、扩大阶段和爆发阶段。

  • 标签: 虚拟仿真 医学教育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Z=3.359,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 标签: 宏基因组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感染 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