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年轻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使用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确诊为TNBC且有保护卵巢功能意愿的患者共47例,计算患者的戈舍瑞林药物占有比,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调查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成功随访31例,中位年龄31岁,年龄范围为14~41岁。80.6%(25/31)的患者戈舍瑞林用药依从性好,19.4%(6/31)的患者依从性差。Fisher精确检验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和医保类型对戈舍瑞林依从性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TNBC患者的戈舍瑞林用药情况,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年轻乳腺癌 戈舍瑞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按"李氏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联治疗。根据"李氏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2增加至(21.0±1.3)kg/m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上消化道造影及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均显示十二指肠受压征象解除,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从治疗前(17.4±3.8)°增加至(37.8±5.8)°(t=-22.26,P<0.001)。结论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具有"李氏联征"的异常联临床症状和解剖学表现时,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联治疗。

  • 标签: 慢性便秘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营养不良 菌群移植 李氏三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