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叠肌炎的临床及血清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08例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患者,男36例,女72例,年龄(53.59±15.34)岁,年龄范围为21~83岁。根据是否为重叠肌炎患者分为重叠肌炎组(n=41)和非重叠肌炎组(n=67)。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重叠肌炎组女性[80.4%(33/41)]、"技工手"[17.1%(7/41)]、雷诺现象[17.1%(7/41)]、间质性肺炎[61.0%(25/41)]、骨质疏松[21.9%(9/41)]均高于非重叠肌炎组[58.2%(39/67)、4.5%(3/67)、3.0%(2/67)、35.8%(24/67)、6.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肌炎组的血红蛋白水平[119.00(109.00,129.50)g/L]低于非重叠肌炎组[132.50(118.50,143.00)g/L],FT4水平[13.81(12.11,16.30)pmol/L]高于非重叠肌炎组[13.81(12.11,16.30)pmol/L],重叠肌炎组的抗核抗体阳性率[78.0%(32/41)]、抗Ro-52抗体阳性率[56.1%(23/41)]高于非重叠肌炎组[35.8%(24/67)、13.4%(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叠肌炎患者较非重叠肌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低,FT4水平更高,抗核抗体和抗Ro-52抗体阳性率更高,易合并"技工手"、雷诺现象、间质性肺炎等肌肉外表现,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 标签: 重叠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合成酶综合征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发热是小儿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正常小儿体温稍高于成人,并可波动于一定范围之间,清晨低,下午高,进食、剧烈活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暂时升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不属于病理现象。讨论发热儿童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血、尿、粪、脑脊液、胸水等细菌培养有助于败血症、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胸脓、化脓性脑膜炎等诊断,明确病原菌。血清凝清素试验可用于诊断沙门菌、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间接血凝抑制抗体试验有助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 标签: 发热 儿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合并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抗MDA5抗体阳性DM合并或不合并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外文献并与之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抗MDA5抗体阳性DM合并纵隔气肿的危险因素。结果该院共收治有12例抗MDA5抗体阳性DM不合并纵隔气肿者,1例抗MDA5抗体阳性DM合并纵隔气肿者,结合文献复习资料详细的16例抗MDA5抗体阳性DM合并纵隔气肿者,2组间比较,纵隔气肿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991.6(548.5,2875.1)ng/ml与355(143.5,395)ng/ml,Z=-2.506,P=0.012]、快速进展性肺间质病变(RPILD)发生率(76.5%与16.7%,χ2=10.076,P=0.002)高于非纵隔气肿组。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男性[OR=0.192,95%CI(0.009,4.125),P=0.291]、SF[OR=1.002,95%CI(0.998,1.006),P=0.279)、RPILD(OR=0.084,95%CI(0.003,2.178),P=0.136)、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OR=0.258,95%CI(0.009,7.419),P=0.429]是抗MDA5抗体阳性DM合并纵隔气肿的危险因素。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DM患者中,SF水平高、肺间质病变进展迅速的患者易合并纵隔气肿。

  • 标签: 皮肌炎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抗体 纵隔气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小儿抗菌药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出现腹泻时使用蒙脱石散剂,比较两组大便次数、精神状况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精神状况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χ2=9.448,P=0.002),观察组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χ2=4.804,P=0.028)。结论针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小儿 抗菌药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反至食管。目的讨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目前诊断GER的方法有下列几种食管钡餐X线摄像、Bernstein试验、Tuttle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胃食管同位素闪烁检查、食管测压、食管内镜检查和食管病理活检等。

  • 标签: 小儿 胃食管反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同样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并辅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患者的HE和MAP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安全性较好,能够有效产生镇静、镇痛等效果,且其对心血管具有稳定保护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肺部感染应用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别记录下VAP组第一天、第五天,病患死亡或转出前的PCT水平、APACHEII评分、CPIS评分,以患者的预后作为分组的依据,分别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死亡组VAP患者第五天的CPIS评分和死亡或转出前CPIS评分分别为(8.38±4.33)、(9.30±3.21),死亡组的CPIS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将数据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死亡组VAP患者第五天的PCT水平和死亡或转出前的PCT水平分别为(6.5±1.7)、(8.0±3.5),死亡组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将数据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的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估之中,PCT水平、CPIS评分较高则表示病患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肺部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预后评估 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甘露醇的方式展开治疗,乙组患者在甲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的治疗方式,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骨折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展开治疗后,该组患者肢体消肿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明显低于甲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评分的结果显示,乙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同时乙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疼痛症状的缓解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骨伤 肢体肿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儿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CTD-ILD患儿共24例的所有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治疗转归等,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有效病史资料24例(男4例,女20例),临床表现为咳嗽10例(42%),气促10例(42%),安静状态下心率异常增快8例(33%),活动费力7例(29%),合并发热6例(25%);体格检查发现肺部湿性啰音4例(17%),杵状指2例(8%)。初次就诊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实验室检查异常。所有患儿均存在胸部高分辨率CT不同程度肺间质改变。在完成肺功能检查的8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存在弥散功能轻度下降。经过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15例(63%),放弃或死亡4例(17%),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5例(21%)。结论CTD-ILD可以隐匿起病,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或能改变预后,但对于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结缔组织疾病 肺疾病,间质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进一步观研讨颈部血管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曾在2022年3月9日至2023年3月9日阶段,于本院接受超声检测94例病人作为临床调查目标,进行临床疗效探讨。同期体检的47例健康者为比对组,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47例病人为观测组,研讨观察比对组与观测组94例病人超声检测结果、颈部血流数据;结果:实施超声检测的观测组47例病人舒张阶段最大血流速度,较同期体检的47例比对组健康者低,且阻力整体指数以及超声各项检测指标,较同期体检的47例比对组健康者高(P<0.05)。结论:实施护理管理手段可以提高超声各项检测指标精准度,提高阻力整体指数,抑制舒张阶段血流速度,值得大面积临床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12 导联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大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144 例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 超声心动图与 12 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心电图检测左室肥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本组 144 例高血压患者中,经超声心动图及 Devereux 校正公式计算,检出左室肥大 68 例,检出率为 47.22% ,经心电图检出 21 例符合诊断左室肥大标准,检出率为 14.58% ;心电图检出率显著低于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心电图检测左室肥大的敏感性为 30.88% ,特异性为 96.05% 。结论 12 导联常规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大不如超声心动图,敏感性较差,但特异性较好,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大迅速、简便、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高血压 左室肥大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快速康复中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平均每组分50例。研究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DAA入路模式,观察组的PLA入路模式,将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输血率、依从度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长时间的护理研究组的依从度高于观察组的依从度(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也高于观察组的满意度(P<0.05)。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被广泛推广[1]。

  • 标签: DAA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过程中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本院妇科2021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设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各51例。结果:研究组SAS焦虑症状评分、SDS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 作者: 黄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1-08-10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年 第36卷 第3期
  • 机构:安顺市人民医院,贵州安顺561000
  • 简介:目的:分析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布地奈德治疗和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和对比具体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91.3%和78.2%,分析和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情况,其中治疗组的FEV1、FVC、PEF等指标分别是1.85±0.36、4.56±0.22、4.56±0.17,各项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给予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优势明显,能改善不良临床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孟鲁斯特钠;布地奈德;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布地奈德治疗和孟鲁斯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和对比具体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孟鲁斯特钠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100钙结合蛋白A11(S100A11)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31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转录组测序结果。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征,评价S100A11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特征。同时选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RNA测序数据库中的611例脑胶质瘤患者对其进行验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判断S100A11表达量对脑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估S100A11表达量是否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法获得与S100A11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判断S100A11参与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可能机制。结果在CGGA数据库中,S100A11的表达量随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的升高而增加(Ⅱ、Ⅲ、Ⅳ级依次为:-0.78±0.69、-0.12±0.80、0.62±0.84,F=96.250,P<0.001);S100A11在间质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更高(均P<0.001);在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S100A11在IDH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和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均具有较高的表达(均P<0.001)。S100A11高表达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5)。S100A11的上述表达特征在TCGA RNA测序数据库中得到相似的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100A11高表达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27,95%CI:0.963~1.538,P=0.014),可用于判断预后。S100A11可能与脑胶质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细胞外基质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有关。结论S100A1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量与其恶性程度相关,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参与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S100A11可能成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及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S100钙结合蛋白A1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临床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意义。方法患儿在入院后3d及7d分别抽取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2ml,以0.13mol/L枸橼酸钠19抗凝,3000apm进行离心10min,取血浆待检。采用日本sysmex产CA1500全自动血凝仪,配套使用德灵试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待检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D-二聚体水平是与DIC病情的发展程度成正比发展。死亡组和存活组的D-二聚体水平均大于对照组。结论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的高低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程度呈正相关。D-二聚体值的检测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SLE并发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TMA的患儿占同期SLE住院患儿的5.65%(14/248),占同期狼疮性肾炎患儿的7.87%(14/178)。其中男女比例4∶10,除1例男孩的发病年龄为6岁,其余13例年龄在11~18岁。患儿SLE疾病活动度评分在14~31分。在发生TMA的病程中,11例接受了肾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Ⅳ或Ⅳ+Ⅴ型,8例肾脏病理提示有TMA病变。14例患儿在入院后3 d至2个月内被诊断TMA,在入院时只有6例同时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另外8例只有中度贫血。所有患儿均存在明显低补体血症,特别是未经治疗的SLE初发病例,血清C3<0.17 g/L,C4<0.0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访时间为0.2~11.3年(中位时间为2.6年),经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在第4次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猝死;2例病情恶化。结论儿童SLE并发TMA者多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肾脏病理类型以Ⅳ型狼疮性肾炎为主;对于有贫血的SLE患儿,不论是否有血小板降低,都要特别关注血清补体水平,若严重降低,要密切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和查找外周血涂片有无裂红细胞,以便于及早发现TMA。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低补体血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SLE并发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TMA的患儿占同期SLE住院患儿的5.65%(14/248),占同期狼疮性肾炎患儿的7.87%(14/178)。其中男女比例4∶10,除1例男孩的发病年龄为6岁,其余13例年龄在11~18岁。患儿SLE疾病活动度评分在14~31分。在发生TMA的病程中,11例接受了肾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Ⅳ或Ⅳ+Ⅴ型,8例肾脏病理提示有TMA病变。14例患儿在入院后3 d至2个月内被诊断TMA,在入院时只有6例同时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另外8例只有中度贫血。所有患儿均存在明显低补体血症,特别是未经治疗的SLE初发病例,血清C3<0.17 g/L,C4<0.0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访时间为0.2~11.3年(中位时间为2.6年),经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在第4次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猝死;2例病情恶化。结论儿童SLE并发TMA者多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肾脏病理类型以Ⅳ型狼疮性肾炎为主;对于有贫血的SLE患儿,不论是否有血小板降低,都要特别关注血清补体水平,若严重降低,要密切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和查找外周血涂片有无裂红细胞,以便于及早发现TMA。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低补体血症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