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巩膜织张力和强度影响。方法交联组和对照组皆选右眼为实验眼,交联组采用波长为(370±5)nm、辐射强度定为3.0mW/cm2紫外线和0.1%核黄素为光敏剂豚鼠赤道部巩膜面进行胶原交联,对照组不进行交联处理。术后一个月取交联组交联区巩膜条带和对照组相应区域巩膜条带,进行物力学测试,对眼球各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交联组巩膜物力学特性增强,赤道部交联组巩膜试件断裂时极限应力增加了147%,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了193%,极限应变降低了21.9%;极部交联组巩膜试件断裂时极限应力增加了108%,弹性模量显著增加了191%,极限应变降低了40.42%。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显示形态学无病理改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交联组交联区巩膜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结论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巩膜物力学特性,增强巩膜组织张力和强度,有望作为治疗高度病理性近视一种方法。

  • 标签: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 巩膜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正常山羊腰椎间盘软骨终板营养途径。方法选取健康24月龄山羊8只,每只山羊观察4个腰椎间盘,共32个腰椎间盘。麻醉,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感兴趣区信号变化特点。分别测量增强前及增强0min、5min、10min、30min、1h、1.5h、2h、2.5h、3h、3.5h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值,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峰值出现时间。结果椎体磁共振信号强度在0min时达到高峰迅速下降;软骨终板区在30min时缓慢达到第一高峰轻度下降,于2h上升达到第二高峰;髓核在5min内为负值,之后缓慢上升于2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正常山羊腰椎椎间盘主要通过软骨终板途径进行营养代谢。

  • 标签: 磁共振成动态增强 髓核 软骨终板区 钆卞氧丙基四乙酸盐(钆贝葡胺) 山羊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正常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雅培(AEROSET)全自动血液生化测定仪雄性组,雌性组,1月龄-2月龄组和24月龄组封闭群草原兔尾鼠23项血液正常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两年龄组各指标间以及两性别组各指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中封闭群草原兔尾鼠性别因素和年龄(1月龄-2月龄年龄段和24月龄年龄段)因素测定23项正常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动物模型 年龄 性别因素 封闭群 草原兔尾鼠 正常血液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脂多糖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瓦勒变性早期髓鞘碎片清除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20只)和脂多糖LPS组(20只),LPS组及模型组横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假手术组仅游离出坐骨神经,然后关闭切口。LPS组大鼠在神经断端显微注射LPS(2g/L)1μL,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1.5、24h和7d取术侧坐骨神经。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白介素1β(IL-1β)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坐骨神经中CD68+巨噬细胞表达;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坐骨神经脱髓鞘程度;LFB染色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价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1.5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1.5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01)。术后24h模型组IL-1βmRNA和MCP-1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24hLPS组IL-1βmRNA和MCP-1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1)。免疫荧光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术后7dLPS组中CD68+细胞表达显著上调(P〈0.05)。术后7d坐骨神经HE染色可见,LPS组坐骨神经断端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许旺细胞增殖活跃,模型组神经断端炎性细胞和许旺细胞较少。术后7d坐骨神经ORO染色可见,与模型组相比,LPS组断端远侧脱髓鞘程度较高。术后7d坐骨神经LFB染色可见,模型组和LPS组坐骨神经断端均出现脱髓鞘反应,但与模型组相比,LPS组神经断端残余髓鞘碎片明显减少(P〈0.05)。SFI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PS组大鼠在术后10、20、30、40和50d分别不同程度升高,术后20d明显增高,差异�

  • 标签: 周围神经 瓦勒变性 脂多糖 髓鞘碎片
  • 简介:活体鼠肾脏局部分散血清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通常很难用传统方法来实现。为此,日本Yamanashi大学ZhouD等人创造体内冷冻技术(invivocryotechnique)。他们使用该技术结合冷冻置换法,检测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过载鼠肾脏中血清蛋白,并与传统方法获得数据进行对比。他们每天给小鼠注射BSA,连续2天,小鼠出现明显蛋白尿,并可在其肾脏Bowman’s间隙和肾小管观察到免疫组化方法定位BSA,这些部分也可以观察到其它内源性小鼠血清蛋白。

  • 标签: 免疫组化方法 牛血清蛋白 冷冻技术 小鼠 肾脏 过载
  • 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资源中心,于2003年由实验动物所繁育场和模型动物室合并而成。为科学研究、新药开发、食品、药品安全评价等,提供包括各类模式动物共计27个品系啮齿类实验动物。本中心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号,为提供高质量实验动物,设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部门。现有屏障设施2000平方米,隔离设施1000平方米,年生产常规大小鼠20余万只,生产糖尿病,高血压,免疫缺陷等动物数万只。生产各种饲料100吨。

  • 标签: 啮齿类实验动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 资源 质量控制 模型动物
  • 简介:[目的]建立脑炎原虫感染豚鼠模型,分析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在脑炎原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中异同点。[方法]动物分四组:花色组、白化组、花色应用氢化可的松组、白化应用氢化可的松组,16只/组。发病兔粪便中收集纯化脑炎原虫虫体,灌胃法接种豚鼠,染虫不同时间点粪便捡虫观察豚鼠染虫。造模30天心脏采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豚鼠主要脏器病变,纯化虫体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接种之后7天内,未用氢化可的松两组均未检出原虫,用氢化可的松两组中,白化豚鼠最先在第3天检出,于第6天全部检出,而花色豚鼠最先在第4天检出,在第7天检出11只。体液免疫测定结果表明FMMU白化豚鼠和花色豚鼠感染脑炎原虫,白化组血清IgG、IgA含量均显著低于花色组(P<0·05),IgM含量极显著低于花色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主要脏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皮质区有大量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形成肉芽肿,脑水肿,脑实质可见以虫体为中心、周围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及上皮细胞包围形成肉芽肿病变。胆道上皮坏死脱落。染虫花色豚鼠各器官病理学改变与白化豚鼠基本一致。纯化脑炎原虫呈长椭圆...

  • 标签: 原虫豚鼠 实验研究 感染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骨内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大鼠心梗血管新生和心功能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h实验组左胫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大鼠心梗24h骨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 标签: 骨内注射 辛伐他汀 血管新生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 简介:目的为探讨热应激预处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采用局部热应激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检测HSP70肝脏缺血再灌注时NOS活力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热应激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对比观察两组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0、4、8、12、24h期间内肝脏HSP70表达、NOS活力及血清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活性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热应激预处理组HSP70表达水平均比非预处理组同一时间点高,而NOS活力及血清LDH活性较非预处理组低。与非预处理组比较,经热应激预处理肝组织损伤较轻。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诱导产生热休克蛋白70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NO产生,从而降低大量自由基肝脏损害。

  • 标签: 热休克蛋白质70 一氧化氮 再灌注损伤 肝脏
  • 简介:为了研究禽流感H5N1病毒在各个器官增殖和病理变化,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我们将禽流感H5N1病毒通过尾静脉接种BALB/C小鼠。结果小鼠在不经过适应情况下,直接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在观察7天内,感染小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呼吸急促,体温、体重下降。尸检表现肺出血,心外膜坏死以及肝脏坏死。组织病理检查表现心、肝、肺等多器官病变。肺病变伴有纤维化弥漫性肺泡损伤;心肌外膜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坏死;肝细胞大量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心、肝坏死病变在H5N1禽流感病毒相关研究中未见报道。经过各个组织器官病毒载量检测,未发现病毒在各个病变组织中复制。免疫组化检测,各个组织中也未检出阳性细胞反应。因此,我们认为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引起多个器官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不是病毒在器官复制,而可能是病毒感染小鼠,产生炎症细胞因子高度表达,损伤多个器官组织所致。

  • 标签: 禽流感H5N1病毒 BALB/C小鼠 尾静脉接种 多器官病变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禽流感病毒易感性,探讨可能原因。方法四种免疫状态小鼠,无菌BALB/c小鼠,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以10TCID50禽流感病毒50μL感染小鼠,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存活,各组织脏器病毒分布,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和肺组织病理病变。结果四种小鼠均能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无菌小鼠禽流感病毒H5N1易感性最低,存活最高。并且病毒在无菌鼠体内病毒复制水平最低,细胞因子TNF-α,IL-12,MIP2,GATA3,IFN-a/β在感染表达水平最低,其中第7天最低。结论无菌小鼠能感染禽流感病毒,但是相比较SPF级BALB/c小鼠,SCID小鼠和nude小鼠,其易感性最低,可能与病毒在组织内低复制和细胞因子低表达均有关。

  • 标签: 禽流感病毒H5N1 易感性 病毒复制 细胞因子 小鼠品系
  • 简介: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理想模型,但研究过程往往受到遗传工具和品系资源限制,无法有效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阻碍实验深入开展。为了方便果蝇领域实验室开展研究,我们首先开发优化了基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随后研发了转录激活系统和新一代转基因干扰技术,最终可以简单高效、准确特异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同时,利用这些遗传学新技术,我们构建了相应基因敲除、转基因转录激活、转基因干扰果蝇品系资源库,使清华大学果蝇中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果蝇技术和资源中心之一。这些新技术以及相应果蝇资源,正在被国内外果蝇研究领域实验室所应用,发育和疾病等相关研究发挥着广泛促进作用。

  • 标签: 黑腹果蝇 遗传工具 果蝇资源
  • 简介:目的探讨HCMv感染是否引起大鼠和家兔睾丸、卵巢组织损伤。方法将人巨细胞病毒ADl69毒株经静脉接种50只人鼠平和130只新四兰兔,30d以原他杂交和免疫组化力方法检验病毒感染动物组织证据,以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动物睾丸、卵巢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接种病毒之动物睾丸、卵巢组织内町查到痫毒抗原或基因,睾丸组织多见牛精细胞变性、坏死,精细胞减少甚至消失。结论HCMV感染可以导致动物睾丸组织生精细胞损伤和牛精功能下降。

  • 标签: HCMV感染 卵巢组织 睾丸组织 损伤 经静脉 人巨细胞病毒
  • 简介:采用人工感染法,严重联音免疫缺陷小鼠(scid小鼠)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能在Scid小鼠体内发育成熟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平均14.8%:感染10只小鼠均在外周血中检获出微丝蚴,及解剖收集到成虫,感染成功率高达100%。作者认为Seid小鼠由于T、B淋巴细胞功能缺如,不能产生相应抗丝虫感染抗体,是一种感染成功、潜伏期短、微丝蚴密度及成虫回收率高较理想实验动物。

  • 标签: SCID小鼠 微丝蚴 丝虫感染 鼠模型 体内发育 免疫缺陷小鼠
  • 简介:复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动物模型是进行结核病研究基础。本文分别对小鼠、豚鼠、兔和非人灵长类结核(TB)模型特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由于潜伏性感染是结核病重要特征,因此慢性持续性感染模型是TB动物模型研究重点。Animalmodelisessentialfortuberculosis(TB)research.Thereportedanimalmodelsincludingmice,guineapig,rabbitsandnonhumanprimatemodelwerereviewedinthiscuurentpaper.MTBcanpersistwithinthehumanhostforyearswith-outcausingdisease,inasyndromeknownaslatentTB,soMTBchronicpersistenceinfectionanimalmodel(Cornellmodel)shouldbepayattentionto.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师长宏$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感染动物模型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许多种类动物都被用于结核病研究,每一种动物都有其优缺点,非人灵长类结核分枝杆菌易感,通过气溶胶途径感染能发展成类似人类疾病,包括肺病变,疾病不同进展过程,以及免疫特征。在体内和体外能表现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通过接种BCG疫苗获得保护。因此,非人灵长类感染结核病感染模型在研究结核病感染和免疫,探讨结核病感染过程中,结核菌是怎样摧毁机体免疫系统;在评价肺结核病疫苗有效性方面,是许多常规动物模型所不可替代。然而,目前世界上对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报道较少,可利用数据也较少,先进免疫学技术还很少应用于结核病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严重限制了结核病研究进展。因此,利用非人灵长类进行结核病研究,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工作,特别是在感染免疫学指标的研究方面。Avarietyofanimalshavebeenusedfortuberculosisresearch,andeachanimalmodelhasitsstrengthsandweakness.Primatesarequitesusceptibletoinfectionbyaer...

  • 标签: 中的灵长类 感染模型 灵长类感染
  • 简介:目的探索铜绿假单胞菌致大鼠肺炎模型制备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B气管注射组、C气管插管感染组和D滴鼻感染组。适应饲喂3d,分别给予不同造模干预,分别于干预后5、10和15d动态监测各亚组大鼠体重、体温、白细胞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等。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体重、体温、白细胞、肺组织炎症病理学表现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各模型组均证实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照组则阴性。结论经滴鼻途径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可得到合格大鼠肺炎模型;此感染途径可避免手术创口带来炎症反应干扰,简便易行,可推广。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菌 肺炎 炎症反应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GK大鼠骨代谢特点以及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方法采用雄性6月龄GK大鼠10只,以月龄、性别匹配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颈静脉取血检测与骨代谢有关生化指标。DXA法测定股骨和腰椎骨密度,并行股骨三点弯曲实验和腰椎压缩实验。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胫骨干骺端以制备不脱钙骨切片。应用多媒体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GK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Wistar大鼠(P〈0.01)。与对照组相比,GK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4.97±0.49,6.75±0.71)μg/mL,P〈0.01],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17.92±5.23,8.31±2.69)U/L,P〈0.01],但血钙和血磷无明显变化(P〉0.05);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降低[(0.16±0.01,0.22±0.02;0.12±0.01,0.16±0.02)g/cm2,P〈0.01];骨强度和腰椎弹性模量明显降低(P〈0.01)。骨形态学分析显示GK大鼠股骨长度和第五腰椎高度分别降低10.3%和9.5%(P〈0.01),股骨和腰椎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GK大鼠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厚度、类骨质表面和厚度明显降低[(15.72±1.18,19.13±1.13)%,(61.91±4.54,74.43±3.63)μm,(18.18±1.25,19.63±1.07)%,(3.68±0.48,4.34±0.35)μm,P〈0.01或0.05],动态参数如矿化表面、矿化沉积和骨形成也明显降低[(17.77±1.54,19.56±2.07)%,(1.07±0.22,1.35±0.16;0.20±0.03,0.26±0.04)μm/day,P〈0.05或0.01],而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延长(2.66±0.56,2.12±0.35,P〈0.05)。结论非肥胖GK大鼠表现有骨量减少和骨折危险性增加;2型糖尿病本身可干扰成骨细胞功能和活性而导致骨重建失衡。

  • 标签: 骨密度 骨生物力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丢失 2型糖尿病 GK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模型。方法构建DA大鼠到LEW大鼠肝移植模型,采用腹腔内细菌注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通过大鼠肝功、血气、血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的检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肝移植术后5d注射细菌,大鼠死亡高,不利后续研究;术后3d注射细菌,选定5×10^5cfu/mL为最终注射浓度,感染大鼠7d存活累计可达到37.5%左右,随之感染加重,大鼠状态逐渐变差,直肠温度不断升高,WBC计数也随之增加,pH下降,大鼠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肝实质损害重于胆道损伤,大约在感染5d左右相继死亡,多器官病理分析表明,大鼠死亡原因为肝损害,不并发肺脏、肾脏损害。结论采用腹腔内大肠埃希菌注射建立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模型是比较成功,可用于相关领域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细菌感染 腹腔 免疫抑制 大鼠
  • 简介:目的采用反刍兽源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研究附红细胞体感染途径及在小鼠体内消长规律,试图建立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模型.方法经小鼠腹腔、皮下接种含有附红细胞体奶牛、山羊血液,脏器悬液和接触感染.结果四种接种方法均获成功,附红细胞体在小鼠体内呈现一定规律性.感染第8天附红细胞体在小鼠血液可以查见.感染第15~18天附红细胞体感染达到高峰.感染第20d附红细胞体逐渐消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见感染小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可以用小鼠建立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模型.附红细胞体感染方式有以下几种:腹腔、皮下接种、接触感染.

  • 标签: 反刍动物 附红细胞体病 小鼠 感染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