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为优化蛹虫草菌的液体培养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进行液体摇瓶培养.以干菌丝体得率为指标,对影响发酵产量的重要因子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扩大培养,检测此时菌丝体中虫草素虫草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v/v),发酵初始pH7.0,发酵温度27℃,发酵时间96h.扩大培养后,测得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含量为51.785mg/100g,虫草精多糖含量为1.92g/100g.

  • 标签: 蛹虫草菌 液体发酵 条件优化 高效液相
  • 简介:从100个随机引物中选取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随机引物分别对针叶树和阔叶树上的34个散斑壳(Lophodermiumspp.)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RAPD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从而表明RAPD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散斑壳属种内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通过RAPD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了部分表型性状在散斑壳属近似种区分方面的重要性.

  • 标签: 散斑壳属 RAPD分析 亲缘关系
  • 简介:采用对扣法测定狐粪青霉XY180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狐粪青霉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狐粪青霉挥发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狐粪青霉菌体的乙醚萃取液中共分离到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3个组分。

  • 标签: 青霉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在中国湖南省发现了1个金针菇新变型,其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酒粉红色,将其命名为金针菇酒粉色变型(Flammulinavelutipesf.vinaceoroseolus),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并绘制了线条图。用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了该变型的ITS序列,并与其他金针菇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该变型同一子实体具有5种不同的ITS序列,相互之间的差别为1~13个碱基,说明该变型的形成经历了多次杂交和染色体交换。分析还表明金针菇存在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 标签: 金针菇 子实体 担孢子 克隆测序 遗传多样性
  • 简介:变色圈试验证明平菇可以选择性优先降解稻草中的木质素,培养15d后,平菇对稻草中的木质素降解率为17.86%,对综纤维素降解率为2.44%,选择性指数为9.79。生料栽培平菇后,稻草中的木质素被降解50.24%。用气—质色谱(GC/MS)和红外光谱(IR)对木质素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平菇对稻草中木质素的降解效果十分明显,降解产物中检测出了大量含有苯环的小分子,证明木质素聚合体的降解首先发生在单体的侧链单体间的连键上,发生Cα-Cβ、β-O-4等断裂,形成了单体。在进一步的降解过程中,平菇表现了其自身特有的降解机制,取代苯环单体上的甲氧基为甲基,而后发生苯环的开裂,这与报道的白腐菌降解过程有所不同。红外光谱分析中,平菇对木质素的降解明显,降解产物中含有很多木质素单体所特有的基团,如紫丁香基、愈创木基等,说明木质素的降解首先发生的是侧链的氧化反应。

  • 标签: 平菇 稻草 生物降解 木质素
  • 简介:为深入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的功能,从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中克隆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task1,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该基因编码355个氨基酸,全长1757bp,理论分子质量41.1kD,理论等电点为6.64,与深绿木霉(T.atroviride)MAPK基因tmk1、里氏木霉(T.reesei)MAPK基因tmkA和绿色木霉(T.virens)MAPK基因tmkA在氨基酸和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都很高,蛋白结构预测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 标签: 棘孢木霉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报道了中国垂幕菇属新记录种——瘤核垂幕菇(Hypholomatuberosum)。对SWUST2007101001号标本的分离菌株Ht.1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其ITS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对相关类群的形态和分子分类进行了讨论。将该菌株鉴定为瘤核垂幕菇,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Strophariaambigua(AY818350)、Strophariainuncta(EU784417)和Weraroavirescens(EU784438)。由系统进化树推断瘤核垂幕菇是多元进化。

  • 标签: 瘤核垂幕菇 形态特征 RDNA-ITS 系统发育
  • 简介:为探讨国内茯苓人工栽培的主要品种和贵州野生茯苓菌株亲缘关系,利用RAPD技术对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从41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有效引物,共检测到101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39个位点(38.6%)具有多态性,通过PAU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最大简约法(MP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仅在某些引物的扩增物上存在较小的差异。

  • 标签: 茯苓 种质资源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臧穆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在真菌分类与系统学研究领域,对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许多类群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我国牛肝菌目、蘑菇目、腹菌类和部分子囊菌都有深入研究;对苔藓中的一些类群也曾开展过分类研究,并有所建树。在牛肝菌目的研究中,先生倾注了毕生精力。

  • 标签: 新物种 生发 真菌分类 子囊菌门 牛肝菌目 担子菌门
  • 简介:综述了食药用真菌降血脂药物的研究方法、食药用真菌降血脂的机制以及应用前景。食药用真菌从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阻止胆固醇或胆酸的吸收或促进其排出以及促进脂类代谢等方面发挥降血脂的作用。

  • 标签: 食药用真菌 降血脂
  • 简介:中国粉褶蕈科物种资源丰富,文献记载有3属132种,其中斜盖伞属Clitopilus(Fr.)Quél.9种、粉褶蕈属Entoloma(Fr.)P.Kumm.121种、盖菇属RhodocybeMaire2种。文中简要列出了中国粉褶蕈科已知种类、生境、分布情况,并更正了部分种分类混乱、命名不规范的错误。

  • 标签: 中国 粉褶蕈 分类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孢子油中鉴定出18种脂肪酸成分,包括6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2种环链脂肪酸,以及己酸、辛酸、壬酸等短链脂肪酸.G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检出9种已知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3.6%;其中,主体成分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等含量分别为57.5%、13.4%、19.6%;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十六碳烯酸(C16:1)、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0.5%.

  • 标签: 灵芝孢子 超临界CO2萃取 油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 简介: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以无性型存在,但该类真菌绝大多数属、种含有若干调控有性分化、发育进化的基因信息,如交配型、信息素G-蛋白α-亚基基因等,胁迫环境诱导这些真菌有性基因有效表达乃至发育为有性型,一直倍受真菌学界的关注。文中系统介绍了丝孢真菌无性型与有性型属种分类研究现状、进化分析性别调控基因,1)分析属、种三类有性基因的多样性、异型交配基因比率、系统发育关系有性进化潜力与趋势;2)分析属、种不同有性基因调控特性胁迫环境适应性,界定靶标基因适宜生态因子,结合地球生境演化特性,预测属、种自然演化性别变化动态;3)分析靶标基因调控生态,阐明两性种有性基因调控生态遗传机制。综上有望解析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为无性型的本质原因,丰富丝孢真菌分类研究的理论,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丝孢真菌 系统分类 有性基因多样性 生态遗传
  • 简介:为了综合评价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对其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的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AARCS)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原来的6个营养价值指标综合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99.543%,其中,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是EAAI和BV,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是CS和AAS。根据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玉米粉配方菌丝体营养价值高于子实体。

  • 标签: 主成分分析 绣球菌 营养价值
  • 简介:分析结果表明,香菇的菌柄与菌盖中蛋白质氨基酸均为18种,缺少谷氨酰胺(Gln)和天冬酰胺(Asn),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菌柄为11.03mg/gDW,菌盖为12.57mg/gDW)。菌盖与菌柄均含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10种,其中精氨酸含量(菌柄为10.73mg/gDW,菌盖为11.84mg/gDW)。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十分接近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率为1.00:1.04),无论总氨基酸含量还是必需氨基酸含量,菌盖中的皆略高于菌柄中的。

  • 标签: 食用菌 香菇 蛋白质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
  • 简介:对采自辽宁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孢虫花(IsariajaponicaYasuda)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上适宜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谷氨酸,适宜pH为6;在3种供试培养料中只能在配方一(2%葡萄糖,0.1%硫酸镁,0.2%磷酸二氢钾,1.4%琼脂,96%蒸馏水,pH自然,0.3%蛋白胨)中形成子实体.

  • 标签: 大孢虫花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 简介:对姬松茸栽培料配方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系统地研究了姬松茸的栽培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料配方为玉米芯4.5kg/m^2、稻草5.25kg/m^2、牛粪4.65k/m^2、麸皮1.8kg/m^2、石灰0.075kg/m^2、过磷酸钙0.375kg/m^2、尿素0.15kg/m^2、石膏0.15kg/m^2,其产量达到6.29kg/m^2,显著高于对照。栽培料最佳厚度为17.5cm,播种量为6%;播种方式采用2层播,垄式覆土。

  • 标签: 姬松茸 栽培料 栽培工艺
  • 简介:通过文献检索对云芝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云芝含甾体类、三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葡糖醇类、蛋白质类、糖类、糖肽类等29个化合物,还含胞外黏性物质(ECMM)、胃蛋白酶抑制剂、真菌激发子、铁黏合螯合剂、环肽、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B6铜、铁、钾、锌等10多种人体所需的活性微量元素等其他类化合物。云芝具有抗肿瘤、镇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益气解毒、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等作用。

  • 标签: 云芝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以马铃薯葡萄糖综合培养基(PDP)为基础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发酵条件,对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一浓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为每瓶1块直径为1cm的菌块,转速为140r/min,培养时间为8d。此时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含量最高,为75.1mg/g。

  • 标签: 杏鲍菇 多糖 培养条件 正交试验
  • 简介: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桦褐孔菌 资源分布 药理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