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黑木耳ISSR-PC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聚酶链反应)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Taq聚合酶,Mg2+,模板DNA,dNTP及引物)4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黑木耳ISSR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20μL),通过梯度PCR试验筛选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 标签: 黑木耳 ISSR-PCR 正交设计 梯度PCR
  • 简介:考察了几种中药对鳞柄白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鳞柄白鹅膏为极毒真菌,当其干燥子实体水溶液质量浓度〉10mg/mL时,小鼠全部死亡,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小鼠在9h内全部死亡,选择这一浓度使小鼠中毒,使用所选中药对小鼠进行解毒试验。结果表明:水飞蓟(7.8g/kg)、绿豆(3.9g/kg)及甘草(1.3g/kg)均能延迟小鼠的死亡时间,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灵芝(1.95g/kg)对小鼠的死亡时间有明显的延迟作用,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使用灵芝剂量为首次解毒试验剂量的100倍水煎液(195g/kg)和300倍水煎液(585g/kg),以及按原料剂量为195g/kg提取其中三萜及多糖用于对鹅膏中毒小鼠的解毒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均有延迟,其中195g/kg剂量灵芝组和灵芝三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鳞柄白鹅膏 小鼠 灵芝 解毒
  • 简介: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为庾石山研究员和于德泉院士。实验室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 活性物质 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 简介:概述了我国古今中药内的生物制药工程中唯一的固体发酵生产真菌药物的情况,以神曲、猴头菌及槐耳菌质等为代表说明由“制曲工艺”、“固体培养”到固体发酵的理念与工艺的变化与发展,从“普通型固体发酵”发展到“双向型固体发酵”的范例可推断分析古代制曲工艺在基质中应用中药材的作用,说明其貌似粗糙而可能有潜在深刻的内涵亟待整理发掘。现已存在建立固体发酵系列工程的可能性,更显示了中药宝库的丰富内容和菌物药的价值,对指导研发新真菌药物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

  • 标签: 固体发酵工程 药用真菌 真菌药物 发酵基质 营养基质 药性基质
  • 简介:以悬钧子皮下盘菌等总基因组DNA为皮下盘菌属(HypodermadeNot.)及其近似类群RAPD体系优化的模板,对模板DNA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反应体系以及退火温度和时间、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扩增程序条件进行优化,寻找出适合此类菌物RAPD-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扩增程序.

  • 标签: 皮下盘菌属 齿裂菌属 散斑壳属 RAPD-PCR反应条件 优化
  • 简介:在利用ISSR技术分析齿裂菌属和皮下盘菌属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此类菌物ISSR—PCR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10倍Taq酶缓冲液1.5μL,DNA模板8ng/μL,MgCl22.5mmol/L,dNTP0.15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酶1.00U,ddH2O9.0μL。最佳退火温度因不同的引物而定,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

  • 标签: 齿裂菌属 皮下盘菌属 ISSR—PER反应条件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