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我们知道,广告的对象是人,是商家希望利用广告这个平台把商品推介给消费者。而每个人都是心理活动的,要提高广告效果,就必须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广告设计的艺术标准,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广告内容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动。因此,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设计出艺术性和竞争性兼容的广告,是企业致胜的重要条件。

  • 标签: 广告设计 竞争力 心理活动 消费者 广告效果 艺术标准
  • 简介:在充分理解企业核心竞争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气象部门企业的现状,提出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应以市场和用户为出发点,以绩效和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管理为基础,以人才为保证,以特色为关键.

  • 标签: 气象 企业 核心竞争力 认识
  • 简介:本文从湖南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状况出发阐述了专业服务发展的必然性,发展的方向,着重结合工作实践从如何面向需求,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如何发展研究型专业服务产品,提高专业服务产品核心竞争阐述了对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 标签: 专业气象服务 产品竞争力 专业服务 服务产品 核心竞争力
  • 简介:劳动”局长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所说的这个理想,并不遥远.请看农村的许多老人,越老越勤劳,不论怎么劝阻,手脚一刻也不停.请看那些老之将至的专家教授.那有什么节假日和上下班的不同.道理很简单,劳动惯了,劳动真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一种精神愉快和...

  • 标签: 劳动者 气象站 人才开发 社会主义前途 气象局 智力开发
  • 简介:宋世明在《行政论坛》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竞争上岗是对荐举委任制晋升方式的辩证否定。仅就晋升方式来说,竞争上岗脱胎于传统的委任制晋升方式,但是两者属于制度问的选择,不属于制度内的选择。这样立论的根据有两点:一是二者依存的社会生态环境不一样;二是竞争上岗实际是对传统委任制晋升方式的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

  • 标签: 竞争上岗 制度分析 社会生态环境 委任 否定 辩证
  • 简介:第一届国际学校和大众气象教育会议1984年7月2-4日在英国牛津召开。会议由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主办,美国气象学会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协办。这3家机构也因此成为这一系列国际会议的连续主办或协办机构。会议获得了积极响应,来自24个国家的8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论文34篇。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奥巴西教授在会议致辞中,

  • 标签: 国际会议 气象教育 国际学校 大众 海洋学 世界气象组织
  • 简介: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且多种植物种群可以共存,即具有生物多样性。经典的资源竞争模型(莫诺模型)支持生态学上的“竞争排斥原理”,不适用于阐释自然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群间的竞争与共存。根据植物生态系统的特点,引入植物种群的生长率随着物种个体大小/个体数增加而逐渐趋于饱和的性质,建立自抑制资源竞争模型。该模型与莫诺模型的本质区别在于,物种的临界可利用资源随种群密度增加而上升,从而可以达到不同物种间的平衡。数学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允许多物种稳定共存(即共存的物种种类数可以多于供给其生长的资源种类数),同时优势物种随资源供给率增加而依次变化。

  • 标签: 资源竞争 共存 莫诺模型 竞争排斥原理 自抑制
  • 简介:介绍了Liebert(勃特)UPS出现的几种常见故障,并指出了具体的维修方法。

  • 标签: UPS 维修 经验
  • 简介:1概况2014年10月1—3日,WMO全球学校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中国、荷兰、芬兰、俄罗斯、韩国、肯尼亚、南非、巴巴多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WMO等国家和组织的2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标签: WMO 学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澳大利亚 巴巴多斯 日内瓦
  • 简介:利用2013年台风"苏"的监测资料、台风灾情资料、2000年后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资料和台风"苏"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网络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相似分析法的上下限区间估算法,预评估台风"苏"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利用台风灾害风险区划方法对台风"苏"进行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台风"苏"预评估结果与实际灾情相符,台风"苏"灾害风险分布与实际灾情分布大部分一致,风险等级高的县市,实际灾情重,高风险区的大部县市直接经济损失均为1000万元以上。应用台风灾害防御行为效益评估三级指标体系,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可知,指标体系中的各级各项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和评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的防御行为效益,政府主导在各类减灾行为中作用最大。

  • 标签: 台风“苏力” 灾害评估 风险区划 效益评估
  • 简介: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建筑物不断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防雷设施尤其重要。通过对格尔木地区学校防雷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学校防雷安全工作。

  • 标签: 学校 防雷 安全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这条主线出发。首先提出要深刻理解《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的重要意义,再对全国气象部门使用编制外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合同法》某些条款的理解提出一些看法,希望笔者的提示,引起用人单位重视,避免今后劳资纠纷,给用人单位带来被动,最后笔者对全国气象部门如何贯彻《劳动合同法》提出几方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建议。

  • 标签: 气象部门 合同法 劳动 用人单位 劳资纠纷 可操作性
  • 简介: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模型,估算安徽省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不同模式在安徽省模拟能力的评估可知,气温以多模式集合模拟效果优于单个模式,MIROC-ESM-CHEM对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安徽省将持续变暖,北部变暖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趋势更显著;全省降水量将增加,南部增加多于北部。随着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净初级生产总体增加;与基准年相比,21世纪近期增加不明显,中后期显著增加,空间上南部增加总体高于北部。从气候变化响应来看,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显著相关,并且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更高。

  • 标签: CMIP5模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安徽省
  • 简介:东亚夏季风可显著影响中国季风区气候变化,但是季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NPP)对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中国季风区植被NPP,分析了其与夏季风指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其对夏季风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南、北方植被对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方式和机理并不相同。强夏季风年北方植被NPP增加,而南方植被NPP减少。东亚夏季风对中国华北平原植被生长季NPP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该地降水量实现的;京、津、冀地区植被NPP受东亚夏季风带来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叠加影响,因而成为北方对夏季风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南方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植被NPP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实现的,强夏季风导致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各省植被NPP减少。南方沿海的浙江和福建,强季风年带来的弱太阳辐射和低温是该地植被NPP减少的原因。广东、台湾植被NPP则主要受强夏季风带来的低温影响。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中国 东亚夏季风 植被
  • 简介:不断变化的气候可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些事件能否构成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脆弱性和暴露度水平.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各种灾害风险,但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重点是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并提高对各种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的恢复,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要求更加合理地分配对减灾、灾害管理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过去的主流是强调灾害管理,但目前减灾成为关注焦点和挑战.这种主动积极的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有助于避免未来的风险和灾害,而不仅仅是减少已有的风险和灾害,同时这也是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更加紧密联系的一个背景.灾害风险管理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从应对当前的影响中汲取经验,而气候变化适应帮助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变化的条件.

  • 标签: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灾害风险 暴露度 脆弱性 恢复力
  • 简介:本文通过对罗源县63所中小学188座校舍防雷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罗源县中小学校舍防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罗源县雷暴特点和全县中小学雷灾统计情况,从雷电防御技术和雷电综合管理两方面提出防御措施和对策。

  • 标签: 中小学 校舍 防雷现状 对策
  • 简介:植被总初级生产(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决定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和能量,是陆地碳循环与大气碳库的重要联系纽带.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CN(CommunityLandModelversion4withCarbon-Nitrogeninteractions)模拟和分析中国区域1982~2004年GPP(CLM4_GPP)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基于观测数据升尺度所得到的MTE_GPP(ModelTreeEnsemble,MTE)进行比较,评估CLM4在中国区域GPP的模拟能力,同时探讨了不同土地覆盖资料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CLM4-CN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区域GPP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在量值上大部分区域尤其是30°N以南地区存在高估,CLM4-CN模拟的GPP多年平均值为13.7PgCa^-1,而MTE_GPP仅为6.9PgCa^-1;(2)CLM4-CN可以合理模拟GPP的季节变化(与MTE_GPP相关系数大于0.9),在量值上对温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灌木、C3极地草地、C3非极地草地和农作物模拟较好(均方根偏差RMSD〈100gCm^-2month^-1);(3)不同植物功能型CLM4_GPP表现出的年际变率均大于MTE_GPP,仅热带针叶常绿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和C3极地草地的CLM4_GPP与MTE_GPP变化趋势一致;(4)降水是研究时段内控制整个中国区域GPP的主要气候因子,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5)两种不同土地覆盖资料GPP模拟结果的显著差异表明,精确的土地覆盖是准确模拟GPP的重要基础.

  • 标签: 陆面过程模式 CLM4模式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MTE_GP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