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研究教学是我国教育界近年来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在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研究教学,对于提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班教学质量和水平十分有效。本文介绍了研究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研究教学的意义与作用,同时结合实例探讨了研究教学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运用。

  • 标签: 研究式教学 教育培训 领导干部 教学形式 教学质量 干部教育
  • 简介:从方法论、情景设置、宏观参数、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中国碳排放情景研究进行了比较。在维持现有政策框架的基准情景下,尽管中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中国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显著增长,排放量为119亿~162亿t。通过一定的低碳发展政策,在比较情景下,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更加明显,2050年碳排放量显著下降,排放量为43亿~95亿t。

  • 标签: 碳排放 气候变化 情景研究 比较
  • 简介: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对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基础。过去应用的情景设计是在2000年完成的,早就需要更新与补充了,IPCC第4次评估报告已经提出了这个要求[1]。对于这种必要性Moss等[2]在2010年就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2~3年的工作,新一代排放情景已经形成,这里综合评估模式协作

  • 标签: 温室气体排放 未来气候变化 综合评估模式 情景设计 评估报告 IPCC
  • 简介:根据淮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4—2007年观测降水量与温度数据和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下对该流域2001—2100年的气候预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估淮河蚌埠站2010-2100年逐月径流量变化。计算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2010—2100年淮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差异较大,SRES—A2情景总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51—2085年上升趋势显著;SRES-A1B情景2024—2037年年平均流量显著降低;SRES—B1情景年平均流量的变率甚小。季节分析表明:春季径流量在2010—2100年变幅最小,距平百分率在15.1%~18.6%:之间小幅波动。夏季平均流量在204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之后小幅波动上升。秋、冬季平均流量SRES—A2和SRES—A1B情景变幅显著,其中,秋季SRES—A2情景2060年代距平百分率下降达50.6%,为3种情景下各季节径流量降幅之最;冬季SRES—A1B情景2050年代其增幅达到54.7%,亦为上升幅度之最。

  • 标签: 气候变化影响 径流量 预估 人工神经网络 21世纪 淮河流域
  • 简介:对黔东南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的低效林改造规划的案例分析表明,相对于维持现状的基线情景,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的有无或大小取决于现有基线林分状况、低改措施以及林分的经营目的。如果以培育长周期大径材为目标,即项目期内无主伐,则将有明显的碳汇效益;但是,如果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或速生丰产林为经营目标,即项目期内发生一次或多次主伐,则碳汇效益十分有限,甚至相对基线情景,生物量中的长期碳储量将减少;择伐可大大提高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因此,要使低效林改造产生较大的净碳汇效益,甚至纳入碳交易,应尽可能避免短轮伐期;如果必须要主伐,也应尽可能采用择伐方式,以提高碳储量的长期平均水平。

  • 标签: 低效林改造 碳汇潜力 情景分析
  • 简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包括属

  • 标签: 环境健康
  • 简介:气候变化情景在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是气候模拟的基础,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环境条件、社会管理等假设组成了社会经济情景。IPCC先后发展了SA90、IS92、SRES等情景,应用于历次评估报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发展,SRES情景的不足逐步显现,为此,IPCC调整了情景的发展方法和过程,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1-2],于2007年发布典型

  • 标签: 社会经济 IPCC 影响评估 区域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变化情景
  • 简介:利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气候与经济综合评估模型(DICE/RICE),通过调整CO2排放控制率,对我国2000--2050年的若干CO2排放情景进行了设定,在保证大气CO2总量稳定的前提下开展了若干c02减排方案下我国CO2排放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用水平的影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若干CO2减排方案都可以使未来200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量控制在3.2℃的气候安全阂值范围内,都可以有效地保护全球气候安全。当我国到2050年的CO2排放量从2000年的253%控制为50%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下降幅度从0.33%增加到12.22%,相对应的效用值的下降幅度从0.00422增加到0.09946,其下降幅度都随CO2减排额度的加大而增加。为此,我国将要追加621.96亿~13784.73亿美元的气候投资,占GDP的0.19%~10.5%。因此,从最大程度地减少实施减排所需要的气候投资和对我国经济影响的角度出发,我国应该优先选择到2050年CO2排放量控制为2000年的253%这个方案。

  • 标签: CO2减排 情景分析 经济 中国
  • 简介: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SIMIP2b协议中提供的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5这4种全球气候模式,通过4种模式的输出数据耦合VIC模型,分析4种模式在历史时期(1961-2005年)对洪峰洪量极值(年最大洪峰流量、3d最大洪量)、极端洪水的模拟能力,比较RCR2.6和RCP6.0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2021-2050年)年均径流量较基准期(1971-2000年)的变化情况,并结合P-III型分布曲线预估了澜沧江流域在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极端洪水的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该流域能够较好地模拟极端洪水;HadGEM2-ES和MIROC5两种气候模式的输出数据在澜沧江流域有较好的径流模拟适用性;在RCP2.6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会有略微的增加,而在RCP6.0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有较大可能增加;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极端洪水较基准期,在RCP2.6情景下无明显变化,而在RCP6.0情景下,洪峰、洪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极端洪水频率和强度也较大可能增加。

  • 标签: 气候模式 VIC模型 极端洪水 澜沧江流域
  • 简介:利用全球模式(BCC_CSM1.1)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分析了RCP4.5和RCP8.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2010—2099年长白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RegCM4模式对长白山区气候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未来RCPs情景下长白山区气温明显升高。与参照时段(1986—2005年)相比,RCP4.5和RCP8.5情景下长白山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20年代分别增加了0.7℃和1.0℃,21世纪50年代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6℃和2.2℃,21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了1.9℃和3.8℃。RCP4.5和RCP8.5情景下,未来长白山区降水均呈略增多的趋势,21世纪2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6.5%和2.8%,21世纪5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6.6%和7.9%,21世纪80年代降水分别增加了11.0%和6.7%。此外,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长白山区日平均气温的统计特征发生改变,偏度系数的负值减小,峰度系数的负值增加,说明未来高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中雨以上级别降水的发生频率增加,说明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 标签: 气候变化预估 区域气候模式 RCPs排放情景 长白山区 RegCM4
  • 简介:利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综合政策评价模型(IPAC模型),对中国未来中长期的能源需求与CO2排放情景进行了分析,对该情景的主要参数和结果进行了介绍,并对模型中的政策评价进行了介绍。同时报告了实现减排所需的技术。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将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和相应的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5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可能增加1.4倍,2050年可能增加1.9倍。但中国也有较大的机会在2020年之后将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减小,将CO2排放控制住,使之不再出现明显增长,甚至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下降。

  • 标签: 排放情景 能源 气候变化 模型
  • 简介: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历史模拟试验(historicalrun)的模式输出结果以及遥感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评估了13个气候(或地球)系统模式对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方法对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变化进行预估.结果显示:尽管各模式模拟的积雪覆盖率在高原地区与观测差异较大,但总体看来模式能够对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空间形态、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征做出较好地模拟.未来预估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的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从2006年到2040年左右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且不同排放情景下模式模拟的积雪减少速率非常接近;然而,大约从2040年之后,不同排放情景下的积雪覆盖率减小趋势的差异越来越大,rcp2.6和rcp4.5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趋于平缓,而rcp8.5情景下,积雪覆盖率一直减少,冬季、春季和秋季都明显减少,减少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西欧和青藏高原地区.由此可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未来欧亚大陆积雪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积雪覆盖率 欧亚大陆 CMIP5试验 评估
  • 简介:随着全球变暖,应对高温热浪事件是未来现代化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利用全球模式—HadAM3p提供的3组不同边界场和初始场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的输出结果,模拟未来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PRECIS对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情景下未来时段(2071—2100年)中国各地区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强度增加,发生频率增幅超过100%,且持续时间增加30%以上。此外,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武汉和哈尔滨地区的高温热浪与500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密切相关。而未来情景下,武汉和哈尔滨地区500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呈增加的趋势,表明这些地区未来可能出现危害更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

  • 标签: 高温热浪 PRECIS SRES A2情景
  • 简介:安全和健康所涉及到的天气问题,超越了与交通、强风暴和能源和空气质量相关的传统天气问题。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严重干扰了大气的化学成分。而大气化学成分的改变对城市、地区和全球的空气质量,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公共健康 安全 空气质量 化学成分 痕量气体 人类活动
  • 简介:基于台兰水文站2003-2005年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参数率定和验证获得了适用干台兰河流域的HBV水文模型优化参数。应用RegCM3气候模式在IPCCSRESAIB情景下的预估数据,经Delta降尺度方法生成流域未来气候数据,外结合流域冰川退缩情景预估台兰河流域径流在21世纪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L2100年)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1龄纪中期和末期,台兰河流域气温将显著上升,而降水变化不大;21世纪中期冰川3种可能退缩比例为15%、20%和25%,未期分别为20%、30%和40%;无论冰川处于哪一种退缩情景,21世纪径流较基准期(1981-2000年)都呈增加趋势,中期和末期最小增幅将分别为17.3%和18.6%;最大增幅可达45.9%和66.0%;耦合RegCM3气候模式预估增幅为28.9%和41.5%;台兰河流域未来径流年内分布与基准期大体相同,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21世纪中期5月份径流增加很快,径流峰值出现在7月份,而到21世纪末期径流峰值出现征8月份。

  • 标签: 径流预估 HBV模型 气候变暖 冰川退缩 台兰河流域
  • 简介:本文应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生产部门CO2排放量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同时结合STIRPAT模型建立CO2预测模型,分析2017—2030年中国的CO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耗强度变化对中国CO2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114.9%、-22.6%。基于预测模型变量构建未来情景,设定正常路线、减排路线和激进路线3条路线,共包含9种情景。正常路线的低碳情景和减排路线的基准情景下可实现2025年达到CO2排放峰值,减排路线的低碳情景可实现2020年达到排放峰值。

  • 标签: CO2排放预测 LMDI方法 情景分析 中国排放峰值 美国气候新政
  • 简介:体育教学和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教人们如何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能改善人的心理缺陷,提高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本文从体育教学和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初探讨。

  • 标签: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锻炼 学员 培训 气象
  • 简介: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的模拟结果,对奥运会开幕前后京津冀地区(2008年7月20日~8月24日)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颗粒物)输送特征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的改变使得在南、东南和东三个方向输入北京地区的PM10通量在数值与分布上发生了较大幅度改变。开幕前PM10主要自南部边界输送入北京,占输入总通量的55.8%,东南边界次之,占29.4%;奥运期间,二者贡献分别变为38.1%和47%,且入京总通量小时均值由50t下降为40.2t。垂直方向上,开幕前输送能力最大的区间位于边界层中下部,奥运期间(8月8日~24日)边界层内输送的垂直分布较为平均。另外,结合2006年同期气象场及排放清单,通过替换的方法对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情景模拟,结果表明:气象场的变化在PM10区域输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空气质量的改善方面,污染源减排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北京 奥运会 可吸入颗粒物 减排 输送通量
  • 简介:综述了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方面与途径、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提出了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及优先研究领域。并从国家层面上探讨了如何加强能力建设与制度建设等保障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体健康 极端气候 传染病
  • 简介:以全球增暖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出现。这一变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将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人类自身活动是引起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最为活跃的因子。但是,对人类活动,包括个人和社会集体行为,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和机制,全球环境变化又是怎样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如何适应未来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研究甚少。由于人体健康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问题”应该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研究核心之一,应加强社会科学界、环境科学界和医学界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大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 标签: 全球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