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近几年的气象科研工作实际,总结了宜春气象科研工作的思路、特点、经验及成效,认为通过气象科研创新可有效地推动业务、服务和产业的发展.

  • 标签: 气象 科研 创新 发展
  • 简介:阐述了拓展气象服务领域的主要原则和对策,并提出了近期内气象部门可以优先拓展的10大项目.

  • 标签: 拓展 气象服务 领域 思考
  • 简介:本文从湖南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状况出发阐述了专业服务发展的必然性,发展的方向,着重结合工作实践从如何面向需求,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如何发展研究型专业服务产品,提高专业服务产品核心竞争力阐述了对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 标签: 专业气象服务 产品竞争力 专业服务 服务产品 核心竞争力
  • 简介:黑碳气溶胶不仅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因子,也可能对气候系统的多个参数产生影响,如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黑碳有关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黑碳气溶胶与碳循环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黑碳表面与活性气态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评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黑碳气溶胶未来的研究领域。

  • 标签: 黑碳气溶胶 气候效应 碳循环 大气环流 非均相反应
  • 简介:本文通过对防雷工程市场所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分析,谈了一点防雷工程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 标签: 拓展 防雷市场 思考
  • 简介:在对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环境的近期变化及其成因、生态环境系统与气候系统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关系等综合分析和评估基础上,提炼气象与生态环境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内陆干旱区气象部门拓展生态环境领域的设计原则、基本内容和对策建议。

  • 标签: 生态环境系统 内陆干旱区 气象部门 环境领域 生态环境保护 结构与功能
  • 简介:福建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是从2000年9月开始的。giJ2004年底,各地以县、县级市为单元基本完成了当地农业生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成绩是明显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值此时刻,鸣金收兵,4年多的努力势必前功尽弃。如何与时俱进深化既有成果,达到为当地农业持续发展出谋献策之目的,是全省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者、应用气象工作者乃至领导当前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

  • 标签: 农业气候区划 成绩 气象工作者 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 福建省
  • 简介:我省于1994年6月完成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问卷调查和行业气象服务效益专家评估。根据自愿付费法数学模型,计算出市镇居民每人每年愿意为天气预报付费9.5元;乡村为5.1元。每年公众气象服务总效益为2848万元。采用"德尔斐法"评估行业气象服务的成本与效益比为1:32。气象服务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总效益为37909万元。

  • 标签: 公众 行业 气象服务 效益 评估
  • 简介:法律的制定同产品生产一样,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就是生产法律的成本(也就是立法成本)。随着立法实践以及立法研究的深入,立法成本问题逐渐引起重视。成本分析虽然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在立法中引入这一概念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在立法中研究成本核算,是立法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结合气象立法的工作实际,从气象立法的成本构成、影响和制约气象立法成本的主要因素入手,着重分析降低气象立法成本和提高气象立法质量的途径。

  • 标签: 成本分析 立法 气象 质量 产品生产 成本核算
  • 简介:碳税和碳交易机制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工业行业的减排成本造成不同的影响。以污染控制政策的稳态总期望社会成本函数为基础构建碳减排成本函数,比较碳税和碳交易机制下水泥行业减排成本,发现影响两种环境管理工具成本的要素。以广东和山东水泥行业的实证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当碳价和碳税税率差距不大时,由于碳交易机制需要较高的建设成本,碳税更具成本优势;短期内,由于减排技术投入成本较高,与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交易机制更具成本效益;碳价、碳税税率、最佳可获得技术的价格、企业预期、碳交易建设与管理成本都会影响碳交易机制和碳税在减排成本上的比较优势。建议设计互补型碳排放管理政策组合,使碳税和碳交易机制发挥各自的制度优势。

  • 标签: 碳交易机制 碳税 减排成本 水泥行业 广东省
  • 简介: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应芬兰维萨拉(VAISALA)公司和芬兰气象局(FMI:FinlandMeteorologicalInstitute)邀请,中国气象局组成高级代表团,对芬兰大气探测技术和空气质量服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考察人员有: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萧永生,监测网络司高空探测处赵志强副处长,气象信息中心王春虎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王晓云副主任,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探测技术部马舒庆主任。

  • 标签: 大气探测 空气质量监测 气象工作 VAISALA公司 GPS接收机
  • 简介:以欧盟碳市场的实践以及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为背景,调研分析了碳成本传递原理,重点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影响电力行业碳成本传递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的配额分配方式以及电力市场结构。分配方式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包括配额是否免费发放、是否实时更新免费配额的发放额度、关闭的发电设备是否获得免费配额和新进入者是否发放免费配额等因素。电力市场结构对传递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需求与供给条件。最后,基于当前国内碳市场试点的碳配额分配方式,给出了循序渐进地改变碳排放额初始分配的方法、减少一次性发放未来相对长时期的免费配额、选择基于发电量发放免费配额而非装机容量发放免费配额等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碳市场 成本传递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市场竞争
  • 简介:以清浩发展机制(CDM)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对项目及其5种造林模式临时核证减排量(temporary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缩写为tCER)和长期核证减排量(long—term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缩写为1CER)成本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项目期初到期末,整个项目及5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tCER成本均逐渐降低,其中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tCO2降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3,34¥/tCO2;1CER成本先降低后升高,在第一承诺期末均降至最小值,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tCO2增加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05.27¥/tCO2;各造林模式tCER和1CER成本均以枫香+杉木、枫香十马尾松较高,马尾松+荷木、马尾松+栎类较低,桉树最低;贴现率对项目tCER和1CER、桉树tCER、枫香+杉木1CER成本影响均较大,而对马尾松+栎类tCER和1CER成本影响均较小;对桉树一个轮伐期内的tCER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单位面积碳贮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考虑木材收益时,项目期末tCER净现值为13.11¥/tCO2,从中反映了该CDM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造林再造林 碳汇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