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48-2010年NCEP/NCAR逐Et再分析场(2.5°×2.5°)的经向风资料,初步分析了全球赤道气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球赤道气流通道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对称性,即垂直不对称性和沿经向不对称,低层通道窄而多,高层通道宽而少;东半球低层通道数远较西半球多,且强度更强。在时间分布上,夏季赤道气流总和无论高低层都强于冬季。这些反映了南北半球空气质量交换的时空分布的不对称性,即空气质量的交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东半球。此外,夏季在140°E~150°E向北的赤道气流强度逐年增强,在冬季位于120°E~130°E处向南的赤道气流在逐年减弱,且在1958年前后向南的赤道气流出现突然增强期。

  • 标签: 越赤道气流 空间分布 时间特征 趋势变化
  • 简介:赤道气流是南、北半球物质、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其强弱对夏季风爆发、台风的发生及中国降水等有重要影响:简要回顾了低空赤道气流强弱突变对亚洲夏季风爆发早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位置、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生成多寡及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讨论了赤道气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 标签: 越赤道气流 亚洲夏季风 西太平洋副高 热带气旋
  • 简介:1引言英国的气候改变影响观察组(ukccIRG)认为现存一些有助于保持英国自身气候特点且随全球变暖不会改变的重要参数。作为一个例证,观察组有时曾不正确地推断出:由于全球变暖,英国的平均温度有可能接近某些国家,譬如,西班牙和意大利;因此,英国可能会有一种夏季长、热、干且蒸发率高,冬季温暖的地中海式气候。这种情况不可能成为现实,因为在英国,太阳穿过天空的几何轨道和在西班牙的不同。看来在夏季,英国不象是被副热带(西风)急流下的(副热带)高压系统所主宰,进而也不会出现地中海式的燥热。同样

  • 标签: 全球变暖 蒸散量 蒸发率 大气层 土壤湿度 副热带
  • 简介:对气象观测的资料,一直来力求真实、准确、完整.但在日常工作中,蒸发的缺测却屡有发生.如何避免蒸发的缺测,是我们所有的观测员同志都应该注意的问题.蒸发的缺测不外乎人为与非人为两大因素.人为因素:有时观测场内有外人进入,或因好奇、或因故意、将蒸发皿中水倒掉或加入一部分,就使得该日蒸发失真而失去保留价值;还有观测员在取蒸发皿时不小心将水外流,也会使蒸发缺测.对于这两种情况,只要值班时密切注意观测场内的安全、值班员操作时小心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另外夜间小鸟栖在蒸发皿边缘饮水,也会影响蒸发,在小鸟多的地方夜间最好罩上蒸发皿网罩.

  • 标签: 观测场 保留价值 气象观测 人为因素 网罩 观测项目
  • 简介:嵊县地处丘陵山区,每年春夏季节,冰雹、强雷雨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经普查、嵊县3~8月强对流发生的气候概率达到4.5%。由于强对流天气发生范围小,突发性大,预报难度很大,目前强对流预报准确率远远低于省定灾害性天气指标。物理因子意义明确,能以定量形式较准确地描述大气的运动,能量和稳定度,但由于其计算复杂,工作量大,在目前县级气象站还难以普遍大量应用。为此我们采取台站结合的办法,县站组织力量对全县强对流的时空分布,源地及移动规律等作详细的调查分析,市台利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工具和设备建立一套县站强对流预报工具,再编制成较简单的业务预报程序,在PC—1500机上实施预报,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业务预报 气候概率 预报难度 预报准确率 锋区
  • 简介:为明确北疆地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合理的灌溉制度,利用北疆地区22个气象站49a(1962~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北疆地区1962~2010年的参考作物蒸散ET0(referencecropevapotranspiration),并用Mann-Kendall方法对其进行突变检验,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功能模块对北疆参考作物蒸散进行了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ET0在1983年发生向下突变,ET0在时间分布上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该地区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ET0从北疆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向中间逐渐升高,东南部和西部表现略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4~10月ET0对全年ET0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特征 北疆地区
  • 简介:蝴蝶兰、仙客来、一品红、大花蕙兰等花卉品种在平原地区夏时会因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而导致生长不良或出现休眠现象,极难培养,移入山区或半山区进行夏季保养是一较好途径.本文对萧山山地气候资源和花卉山区夏生长性状进行试验评估,提出了合理利用夏季高山温凉多光照的气候优势的建议,可以有效改变目前花卉远途输送、异地夏的现状,提高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山地气候资料 花卉 越夏 花卉品种 气候资源 越夏
  • 简介:1概况按照2007年1月“中国-越南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8次会议会谈纪要”议题5.4“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即中方人员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赴越南举办两期短期培训课程,每次一周),从2008年10月开始,在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与越南自然资源环境部(MONRE)等有关方面积极联系沟通,针对越南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测的需求,策划了“多尺度天气灾害的预测理论及应用国际培训班”,并聘请了相关授课专家组团出访,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教育培训 代表团 自然资源环境 国际合作 培训课程
  • 简介:应越南河内自然资源与环境高等学校副校长范文谦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国平为团长,人事处副处长周殿珍、科技培训部副教授熊廷南、远程培训部副研究馆员高婕、国际培训部副主任范红为成员的培训中心第2次教育培训代表团一行5人,于2006年2月16日至26日赴河内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自然资源与环境高等学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讲学和访问。本次访问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关于请执行《中越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7次会议会谈纪要》的通知”(气外函[2005]74号)要求,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教育培训 代表团 资源与环境 高等学校 培训中心
  • 简介: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遥感监测模型,继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草地地上部生物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平均为5610kg/hm2,2008年为5605kg/hm2。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略有增加,而合作、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 标签: 甘南草地 地上部生物量 遥感 模型
  • 简介:基于2005年4~9月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优势植物芦苇的群落学特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峰值出现在7月,4~7月茎重与叶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地下生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其中0~30cm的芦苇须根最大值出现在7月,根茎最大值出现在6月,30~40cm深度为生物量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界线;根冠比以7月为最低。分层营养物质在30cm以下积累。

  • 标签: 湿地 芦苇 群落生物量 根冠比 动态特征
  • 简介:E601型水面蒸发器是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与传统的小型蒸发器比较。用它测得的蒸发更能代表自然状态下的水面蒸发情况。由于其量值相对较小,对测值准确性的要求就更高,但其又有构造复杂,安装维护要求高,观测使用技术性强的特点,如掌握不当,容易造成误差。

  • 标签: 水面蒸发量 观测误差 水面蒸发器 小型蒸发器 自然状态 构造复杂
  • 简介:根据天气学原理,利用省境内、外11个探空站1988~1997年7、8、9月资料,分别计算各网格点(地面→400hPa)各层气柱水汽与降水效率,与同期天气系统(低槽、副高、低压辐合、东风波、台风低压、大陆高压、台风外围)一起计算与分析,得出了江西省空中气柱水汽与降水效率特征及分布规律,从而为我省人工增雨的科学作业提供依据.

  • 标签: 水汽量 降水效率 分析
  • 简介:本文拓广了随机变量的熵和信息的概念,给出了灰色随机变量的定义,运算公式,并得到若干运算性质.

  • 标签: 灰色随机变量 信息量
  • 简介:研究了水稻株高增长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水稻株高,株高增长速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和宁夏灌区水稻株高分布函数,揭示水稻生长发育与气候因子、不同灌溉的变化规律.

  • 标签: 水稻 株高 气候生态模型
  • 简介:本文通过水分平衡计算,对比不同林区蒸散,得出陕西天然林的最大蒸散在550—600mm之间,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覆盖卒低于35%处蒸散明显减少,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将大为减弱.

  • 标签: 蒸散量 水分平衡 天然次生林 渭北 气候区 蒸腾量
  • 简介:过去数十年北极地区冰的减少成倍加剧了亚欧地区寒冬的出现,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不过,这种寒冬高频率出现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减少,因为到21世纪末期,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过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北极地区 寒冬 冰量 地球科学 高频率 气候变
  • 简介:蒸散发是流域水文过程的关键因子。由于缺乏区域面上实际蒸散发的长期观测,很难得到长时间序列的蒸散发时空变化趋势。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架设在黄河源若尔盖地区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的2010年全年的蒸散发资料进行分析,对欧洲中心提供的ERA-interi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地表变量再分析数据集进行了局地适用性评估,并依据再分析蒸散数据集,基于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79-2014年黄河源区蒸散发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ERA-interim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在黄河源区适用性较好,均方根误差为0.63,NCEP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在4-7月、10-12月模拟值偏高,均方根误差为0.81。(2)进而利用ERA-interim蒸散发再分析资料,基于MannKendall方法及Sen斜率(Sen’sslopeestimator)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源区蒸散发在1979-2014年期间的变化趋势。黄河源区蒸散发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的年变化趋势,北部兴海—共和—贵德地区增加最为迅速,年变化率在1.5-2.5mm/a,西南部曲麻莱—治多—玉树地区减少最为明显,变化率为-1.0--0.5mm/a,东南部玛沁—玛曲—久治地区蒸散发的变化在0.5-1.0mm/a。(3)利用滑动t检验和SQMK(SequentialMannKendall)方法检测出发生突变的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

  • 标签: 黄河源区 蒸散发 长时间序列 趋势
  • 简介:1前言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未达到热带气旋标准的近海低压亦可造成陆地上的暴雨天气,海上的雷雨大风等。这类低压在海上往往会有位置和强度的突变,如2001年的“天兔”,12小时从低压发展为风暴并在海南岛南部海面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2002年的“米克拉”从低压到风暴登陆海南岛的时间不足24小时。由于海上常规资料的缺乏,以往对它的分析较少,漏报较多。

  • 标签: 物理量场特征 低压 近海 人员伤亡事故 热带气旋 天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