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用1955年1月-2001年12月美国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再分析资料、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CPC)资料,讨论了热带太平洋ENSO与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以及与印度洋偶极予(Dipole)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垂直最大温度距平曲面(MTAL)上,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分布存在着与热带太平洋ENSO密切相关的Dipole现象,其中最大的相关在太平洋ENSO超前印度洋Dipole一个月。但是,热带印度洋Dipole的分布与Saij定义的位置略有不同,为东北西南向,它们分别在6°S-10°S、65°E-75°E(西印度洋)和2°N-6°N、85°E-95°E(东印度洋),它是赤道印度洋的一个主要海温距平系统。另外,在热带印度洋东北部与ENSO相关的海温距平是一个上下不一致的系统,该海温距平并没有伸展到海面,从海面到20m-50m的浅薄水层,则为与赤道西南印度洋相同符号的海温距平分布。因此在海面,海温距平不存在与ENSO有关的Dipole现象,赤道印度洋Dipole只存在于次表层以下,这是赤道印度洋Dipole与ENSO不同之处。这种赤道东北印度洋表层与赤道西南印度洋表层同符号的海温距平现象,有可能是海气热力过程如感热过程造成的。热带印度洋Dipole的周期要小于EINinO3,一般为1a-6a。

  • 标签: 太平洋ENSO 印度洋Dipole 海洋垂直最大海温距平曲面(MTAL) EOF分析
  • 简介:研究了分离自中国南海的红树内海洋真菌Stysanuslikesp.(#2492)菌丝体的代谢产物。从该菌菌丝体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A)和γ-硬脂酸内酯(B)。其中γ-硬脂酸内酯(B)是首次以天然产物的形式从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海洋真菌 代谢产物 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 3 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 γ-硬脂酸内酯
  • 简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第一次移克隆到了雨红球藻中crtO基因的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1.1kb,1.9kb和2.2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预测并比较了这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结果发现,三者具有与高等植物相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1-box,GAG-motif,l-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等等,但是三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crtO基因调控方式的多样化。

  • 标签: 虾青素 顺式作用元件 5’上游侧翼学列 雨生红球藻 crtO
  • 简介:单细胞淡水绿藻-雨红球藻能够在一定条件积累一种次生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因而在生长后期藻体变为深红色。其中,IPP异构酶在雨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移克隆到了雨红球藻中IPP异构酶基因的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大小分别是1.8kb和2.5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这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具有某些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可能的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box,GAG-motif,I-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水杨酸反应元件(TCA-element)、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缺氧特异反应中的增强子类似元件(GC-motif)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但是二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IPP异构酶基因转录调控方式的多样化。

  • 标签: 虾青素 顺式作用元件 5’上游侧翼学列 雨生红球藻 IPP异构酶基因
  • 简介:单细胞淡水绿藻—雨红球藻能够在一定条件积累一种次生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因而在生长后期藻体变为深红色。其中,IPP异构酶在雨红球藻中的虾青素合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移克隆到了雨红球藻中IPP异构酶基因的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大小分别是1.8kb和2.5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这两个不同5′上游侧翼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具有某些相同的顺式作用元件,如可能的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box,GAG-motif,I-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水杨酸反应元件(TCA-element)、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缺氧特异反应中的增强子类似元件(GC-motif)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但是二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IPP异构酶基因转录调控方式的多样化。更多还原

  • 标签: 虾青素 顺式作用元件 5′上游侧翼学列 雨生红球藻 IPP异构酶基因
  • 简介: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通过基因组上游第一次移克隆到了雨红球藻中crtO基因的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1.1kb,1.9kb和2.2kb。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预测并比较了这3个不同大小的5’上游侧翼序列,结果发现,三者具有与高等植物相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如脱落酸反应元件(ABRE)、干燥或低温反应元件(DRE/C-repeat)、几种光反应元件(G-box,GAG-motif,I-boxandATC-motif)、热激反应元件(HSE)、机械伤害反应元件(WUN-motif)、生长素反应元件(TGA-element)、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TGACG-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MYB蛋白的结合位点(MBSandMRE)等等,但是三者并不具有典型的TATA框和CCAAT框。上述研究预示了雨红球藻虾青素合成中crtO基因调控方式的多样化。更多还原

  • 标签: 虾青素 顺式作用元件 5’上游侧翼学列 雨生红球藻 crtO
  • 简介:从中国福建沿海某一污染滩涂的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拮抗水产病原菌的防细菌LHB02。采用通用引物,对LHB02的16SrRNA片段进行扩增,获得1511bp的DNA系列,基于该DNA系列,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LHB02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对LHB02进行了抗菌试验、抗菌谱检测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LHB02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等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KB培养基(蛋白胨20g,丙三醇10mL,K2HPO41.5g,MgSO4.7H2O1.5g,H2O1000mL);温度28°C,pH值7.0,培养时间36h,接种量1.5%。

  • 标签: 筛选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 抗菌活性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