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江陵凹陷新沟嘴下段层是一套湖泊三角洲-浅湖滩坝砂体,砂体类型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解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口砂坝等,岩石类型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并含较多的粘土矿物和硬石膏、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压实和胶结是使原生孔隙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而发生在油气大量生成期的溶解作用则使较多的次生孔隙形成,层物性受岩石结构如粒径,分选等控制,也受胶结物含量及溶解作用等控制。

  • 标签: 江陵凹陷 新沟嘴组下段 储层 地质特征 下第三系 油气地质
  • 简介: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砂岩中产出了丰富的天然,产层埋深在1500m以内,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蓬莱镇为滨浅湖-三角洲相红色砂泥岩序列,层砂岩孔隙度平均15.1%,渗透率平均5.792×10^-3um^2,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及次生溶孔为主,着重研究了红色砂岩中的各种孔隙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原生孔和次处孔各占总孔隙度的50%±。次生孔浊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烃类从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向上运移并与层砂岩中的氧化剂(Fe2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生的有机酸溶解碳酸盐胶结物导致次生孔隙的形成;另一则与燕山运动中幕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和大气淡水的淋滤有关,控制集砂岩中孔隙发育的地质因素除上述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外,沉积相和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决定了初始孔隙度以及砂岩粒间体积的减少。

  • 标签: 控制因素 四川西部 蓬莱镇组 红色砂岩储层 孔隙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
  • 简介:LD15-1构造位于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是由泥底辟引起顶部地层向上拱曲而形成的背斜构造。天然产自莺黄中、上部砂岩中。粒间原生孔和粒间溶蚀扩大孔是砂岩中极其重要的集空间。砂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研究表明,莺黄地层所经受的成岩作用阶段为早成岩阶段及晚成岩阶段A-B期。溶蚀作用对砂岩成为高孔中渗层贡献较大。深海盆地水道浊积砂、浅海陆架席状砂是良好的集砂体。巨厚的烃源岩和良好的集砂体及其与完整圈闭的有机组合,是莺歌海盆地天然富集的基本因素。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LD15-1构造 莺黄组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油气地质
  • 简介:用地震资料进行层描述,首先要求地震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反Q滤波能去掉时变的吸收作用影响,用极大似然反褶积则能最大限度地压缩子波。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地震速度反演,获得较好的速度剖面。用速度剖面结合井中资料,估算孔隙度、净毛比等油藏参数,最后估算出石油地质储量。已编制出“层地球物理软件(RGS)”并在实际中应用。

  • 标签: 地震反演 储层描述 油气勘探 分辨率
  • 简介:层物性参数处理技术是根据双相介质理论,使用地震、地质数据提取层的孔隙度、密度、层速度、视渗透率、流体密度等物性参数的一种处理方法。这些物性参数剖面比常规地震剖面更细致地反映了地下各种地质现象,揭示地质体的岩性变化及油气聚集规律。多年来该技术已在海上、陆上许多油田使用,并得到完善和发展。文中重要介绍在南海北部不同沉积盆地应用该技术进行油气预测的实例及认识。

  • 标签: 储层 物性参数 双相介质 油气预测 地震勘探
  • 简介:含油层岩性和物性预测方法是利用合成地震记录和VSP,根据钻并揭露的主要目的层岩性组合的地震响应,用相关对比原则对比追踪目的层的地震响应,完成沉积相和岩性预测,进而依据钻井提供的层物性参数和沉积相边界参数,用内插、外推方法,在人机交互工作站上可完成层物性参数的计算和等值线图的绘制。

  • 标签: 预测 储层特性 油气藏 开发 钻井 测井
  • 简介:速度研究是层横向预测的基础,利用VSP测井数据和声波测井数据对东海平湖油气田层段的层速度变化规律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层段不同岩性,(砂岩,泥岩,煤层和钙质夹层)的速度范围和变化规律不同,花港砂岩含油后速度变化不明显,平湖砂岩含后速度明显降低。不同油,不同沉积相和不同深度砂,泥岩的速度变化规律不同,平湖下段(P11砂以下),泥岩欠压实带明显存在速度异常,层速度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在平面展布上,层层速度与沉积相有一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在层研究和预测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砂、泥岩层速度的纵向变化规律以及层速度与岩性,含油气性,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是层横向预测的基础。

  • 标签: 平湖油气田 储层 层速度 特征 研究 速度异常
  • 简介:根据坪桥北区长6、长4+5油油藏构造简单、低孔特低渗的特点,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及油田动态等资料,在沉积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层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方法建立构造模型;采用顺序指示模拟以微相为单元建立层骨架模型;在相控的基础上,采用顺序高斯模拟建立层参数模型。建模软件系统包括GridStatPro和GSLIB。GridStatPro软件用于数据质量检查、模拟结果显示,GSLIB提供算法。

  • 标签: 安塞油田 坪桥北区 储层 地质模型 建模方法 数据质量
  • 简介:通过提取反映稠油油藏层动态的特征参数,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方式对稠油层类型进行划分,在比较原钻井及其侧钻井的水淹状况与测井响应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用电阻率减小率作为划分稠油层水淹级别的标准,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稠油层水淹程度的动态测井解释。

  • 标签: 稠油油藏 储层动态 测井 评价方法 模糊模式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马东东地区深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的形成与分布是影响本区深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沉积环境对深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岩石组分、结构和沉积相带对层物性的影响,成岩作用中的铁白云石沉淀和硅质增生是导致深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大量生烃以及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酸性水的溶解作用是产生大量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而深部异常超压的存在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

  • 标签: 马东东地区 深部储层 物性 影响因素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简介:根据大量岩心资料,通过地质多元统计分析,将影响砂岩层的地质因素,包括沉积相,骨架颗粒成分,成岩作用及埋藏史等量化为沉积学参数,并研究这些参数与孔隙度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砂岩层孔隙度预测公式,用该公式对辽东湾及埕岛地区深部地层孔隙度进行了预测,误差一般小于2%。

  • 标签: 预测 砂岩 孔隙度 砂岩储层 沉积学参数 数据库
  • 简介:安塞油田坪桥北区通过四年勘探与开发,已具有一定的石油生产能力。素有“磨刀石”之称的延长特低渗透层,通过这几年钻探发现主力油层为长4+52、长61和长62,油层厚度达20余m,油层层数、油层厚度、地质储量和油井产量都有明显的增加。本文从层评价入手,较系统研究了坪北油藏的沉积特征、储油层物性、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储油层平面分布、层分类和评价。

  • 标签: 安塞油田 坪桥北区 特低渗透油藏 储层评价 沉积特征 油层物性
  • 简介:葵花岛构造勘探目的层分为常规集层和非常规集层两类。东营属于常规集层,沙河街属于非常规集层。沉积环境是影响该区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对集物性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岩性及裂缝发育程度对集物性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葵花岛构造 储集层 特征 控制因素 沉积环境 成岩作用
  • 简介:针对绥中36-1油田油层多、厚度大、渗透率高以及层反韵律明显等特征,通过物理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了注水速度、油水粘度比、层韵律性以及油藏润湿性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揭示了该油田的驱油特征和机理.绥中36-1油田油藏润湿性为中性偏弱亲水性,油水粘度比和层韵律性是影响水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其采出程度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 标签: 绥中36—1油田 储层驱替特征 研究 注水速度 油水粘度比 韵律性
  • 简介:南海HZ26-1油田主要层为第三系海进型障壁滨岸沉积体系砂体,包括海滩砂体、障壁坝砂体及沿岸坝砂体。砂岩层呈层状展布,其内部夹层可通过测井参数分析进行识别。HZ26-1油田滩坝砂体的砂层级层地质模型为“夹心”层状模型。

  • 标签: 南海HZ26-1油田 研究 沉积特征 滩坝砂体 层状储层 地质模型
  • 简介:安塞油田坪桥北区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低孔、特低渗油藏,由于层孔喉半径小、流体配伍性差、存在裂缝等原因,在钻采施工等作业过程中,易产生层伤害。本文结合多种室内分析资料和开发试验技术,对区块层的岩矿特征、孔隙结构及流体物性、敏感性进行了层伤害综合研究,指出了钻井液对层伤害的机理和伤害程度,可为现场施工中进行配方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安塞油田 坪桥北区 储层伤害 伤害机理 储层物性 伤害评价
  • 简介:莺-琼盆地天然资源丰富,天然气成因类型多,迄今为止,除在该区浅层和中深层发现以成熟-高成熟的热成因腐殖型(煤型)为主的天然藏外,也发现了一些生物及生物-低成熟过渡带气气藏,且均具较高的产量和一定的储量规模,其勘探前景广阔.

  • 标签: 莺-琼盆地 生物气 低成熟气 资源潜力 天然气勘探前景
  • 简介:中国近海已证实有5个含区,发现天然储量5711亿m^3,天然总资源量为138300亿m3,经济资源量为48420亿立方米,中国近海沉积盆地可划分为“内带”和“外带”两部分,内带发育裂谷型盆地,以生油为主;外带裂后期具有快速沉降特征的4个盆地(坳陷)以生气为主,天然资源量为114942亿m^3,占近海天然总资源量的83.1%,其中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占62.3%,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区,3类主要源岩为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区域盖层为区提供了良好的保存条件,目前5个含区已发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圈闭,尤其是莺-琼区,未风险圈闭资源量超过30000亿m^3,是近期中国近海天然勘探的重点。

  • 标签: 中国近海 天然气资源 盆地类型 油区 气区
  • 简介:美国曾对全球埋深在2000m以内的煤层资源进行过估测,比较可信的数字约为240万亿m,是常规天然探明储量的两倍多.从当今世界各国煤层开发的情况来看.在规模、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都应首推美国.早在1953年,美国就在圣胡安盆地钻探了第一口煤层开发试验井.当时因为缺少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所以未能形成规模开发.70年代以来,由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和常规天然资源不足,美国开始重视并鼓励煤层的勘探开发,科技投入高达30~40亿美元.到1981年,美国的煤层生产达到商业化规模,1996年产气量升至295亿m~3.

  • 标签: 煤层气 国际开发 世界 发展趋势
  • 简介:在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主要沿裂缝方向推进,水在推进过程中导致层裂缝开启产生微地震波,通过对微地震波的监测可以得到层裂缝发育的基本情况,利用测试成果结合相关的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来研究注水井层裂缝与水流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注采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达到提高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江汉油田 低渗透油藏 储层裂缝 注水开发 裂缝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