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发动机高速、高温等苛刻条件下,零部件表面因磨损而导致装备失效难题,对纳米铜润滑材料摩擦学行为进行研究,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测试该材料存高速不同温度条件下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分析纳米铜润滑材料修复性能。结果表明:自制纳米铜润滑材料高温高速条件下具有良好抗磨减摩性能,试验温度140℃时,能够使50CC润滑油摩擦因数降低20.5%,磨斑直径降低24.6%,摩擦表面温度降低26.6%,同时表现出良好修复性能。模拟发动机台架考核试验表明,高速运行下,15W/40CD润滑油添加纳米铜润滑材料能使发动机摩擦功降低2.4%,发动机功率提高3.6%。

  • 标签: 纳米铜润滑材料 摩擦磨损行为 修复
  • 简介:β-Ti型结构钛基材料在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β-Ti型Ti-Nb基合金,研究不同Nb,Fe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分析合金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过程,粉末平均粒度减小,当球磨时间超过60h时粉末易发生团聚。当球磨转速300r/min,球料比为12:1,TiNb质量分数分别为64%24%时,球磨100h后制备粉体材料中具有体积非晶相。该粉末1000℃下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具有均匀细小球状晶粒组织Ti-Nb合金,其强度、伸长率弹性模量分别为2180MPa,6.7%55GPa。通过控制Nb,Fe含量,可以促进β-Ti相形成,获得高强度低杨氏模量Ti-Nb合金。

  • 标签: 机械球磨 放电等离子烧结 钛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 简介:为了使航天发动机镍合金高温,高压,富氧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工作,以镍粉及玻璃相原料制成料浆,采用流涂法航天发动机用镍基合金GH4586表面制备高温含镍B2O3-A12O3-BaO-CeO2-ZrO2(Ni/BACZ)金属陶瓷涂层。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涂层表面截面组织形貌以及相组成,采用拉伸实验、氧化试验热震实验分析涂层性能。结果表明:Ni/BACZ涂层结构致密,主要物相Ni、Al2O3CeBO3。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结合强度大于55MPa。900℃氧化条件下,涂层抗氧化性能相比无涂层基体提高7倍以上。Ni可减少涂层高温热应力产生裂纹,增加涂层韧性,使其具有良好抗热震性能。

  • 标签: GH4586材料 金属陶瓷涂层 结合强度 抗氧化 抗热震
  • 简介:采用CCDS2000型爆炸喷涂技术,水泵水轮机等流体机械常用不锈钢0Cr13Ni5Mo上制备WC-12Co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SEM、XRD、电子拉伸试验、冲蚀试验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涂层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抗冲蚀性能等,并分析涂层抗冲蚀机理。结果表明:制备WC-12Co涂层孔隙率0.63%,硬度1305.6HV0.2,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达到130MPa。此外涂层抗冲蚀基材G0Cr13Ni5Mo不锈钢4.76倍。冲蚀后涂层内部裂纹主要以穿晶断裂、沿晶断裂形式扩展。因此利用爆炸喷涂制备WC-12Co涂层高含沙水流流体机械零部件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爆炸喷涂 流体机械 结合强度 冲蚀 穿晶断裂 沿晶断裂
  • 简介:研究TiO2、MgO、Fe203等不同烧结助剂、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对BeO陶瓷密度热导率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203MgO试样具有最高密度(2.799g,cm^-3)最高热导率(181.6W·m^-1.K^-1);同时相同保温时间下,其密度热导率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烧结温度下,其密度热导率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大,但是增量比较小。运用黄培云粉末烧结综合作用理论方程验证BeO烧结坯密度烧结温度之间对应关系,并从显微组织理论上解释影响热导率原因。

  • 标签: BeO瓷 烧结助剂 烧结工艺 密度 热导率
  • 简介:介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掺杂少量K2O、SiO2、Al2O3Φ0.6mm高温钼丝及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变化,测量了钼丝抗拉强度、延伸率、弯折次数显微硬度,研究热处理温度时间对高温钼丝室温机械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提高,高温钼丝抗拉强度显微硬度下降,延伸率弯折次数上升,但达到温度后降低;随热处理时间延长,高温钼丝抗拉强度、显微硬度降低,弯折次数、延伸率升高,达到时间后,变化趋于平稳。

  • 标签: 高温钼丝 热处理 机械性能
  • 简介:研究高能球磨制备Nb/Al化合物工艺,探索高能球磨过程Nb、Al形成化合物机理。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可获得AlNb固溶体,固溶度与球磨转速球磨时间成正比,并发现选用硬脂酸作为添加剂有利于Nb/Al机械合金化。对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机理进行了讨论,指出高能球磨产生高比表面能高密度晶体缺陷大大降低了整体扩散激活能,使得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扩散固溶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也能进行。

  • 标签: 高能球磨 Nb/Al机械合金化 合金扩散
  • 简介: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研究机械合金化制备Al-10%Pb(质量分数)纳米相复合结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10%Pb纳米相复合结构Pb相长大可以用LSW理论描述。但是Pb相长大激活能显著低于常规多晶材料中溶质原子(Pb)溶剂基体(Al)晶格扩散激活能,而接近于溶剂基体(Al)晶界自扩散激活能。这主要是由于纳米相复合结构Pb相长大机制与常规两相合金不同所致。纳米相复合结构,溶质原子迁移以沿溶剂基体晶界扩散为主,纳米相基体高晶界分数可促进扩散进行。

  • 标签: 纳米相复合结构 AL-PB合金 机械合金化
  • 简介:对新型热电池阳极材料Li-B合金耐热骨架LiB化合物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形貌观察,获得了该化合物完整X射线衍射谱线,经过XRD谱衍射强度计算电子密度函数分析,确定该化合物化学组成为LiB,属于六方晶系,空间群No.194,晶格常数α=0.4022nm,c=0.2796nm;单中原子坐标B1(0,0,0),B2(0,0,1/2),Li1(2/3,1/3,0),Li2(1/3,2/3,1/2),理论密度d=1.50g/cm3,电子密度函数分析表明LiB化合物Li原子电子向B原子迁移,B原子之间高密度电子云区,呈共价键特征,SEM观察结果表明,LiB化合物呈纤维状,合金经轧制后纤维沿轧向排列,X射线平板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它具有丝织构特征,其衍射花样也与本结构模型计算结果致。

  • 标签: LiB化合物 LI-B合金 晶体结构
  • 简介:本文综述ITO薄膜应用领域制备工艺。ITO薄膜主要用于光电器件,例如用于液晶显示(LCD)。制造ITO薄膜工艺方法很多,本文综述磁控溅射法、CVD法、喷雾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4种制膜工艺。

  • 标签: ITO薄膜 应用 制备工艺
  • 简介:通过DSC-TG、TPR、XRD等测试手段,研究共沉淀法制备铁钴铜复合草酸盐热分解、煅烧还原过程。结果表明:氩气气氛,铁钴铜复合草酸盐于213.05℃失去1.4个结晶水,396.93℃直接分解成铁/钴/铜合金混合粉末;400℃空气气氛中铁钴铜复合草酸盐可以煅烧成铁钴铜复合金属氧化物,并且具有与四氧化铁相同晶体结构;475℃氢气还原性气氛,铁钴铜复合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成具有FeCu4、Co3Fe7CoFe种物相均匀Fe-Co-Cu合金混合粉末,由此证明铁钴铜复合草酸盐也可以通过煅烧+还原方式制备得到铁钴铜合金混合粉末。

  • 标签: 铁钴铜复合草酸盐 共沉淀 热分解 煅烧 还原
  • 简介:以溶胶-喷雾干燥-热还原制备纳米晶W-Cu复合粉末原料,通过球磨改性、叠层压制步液相烧结分别制备3种两层梯度复合细晶W-Cu材料(W-10Cu/W-30Cu,W-20Cu/W-30CuW-30Cu/W-50Cu),对其致密度、组织成分特征及界面结合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梯度材料各均质层都达到高致密(相对密度〉98%);梯度材料具有明显梯度组织,界面结合完好,Cu相呈连续网状结构,包裹在均匀分布细小W晶粒周围;成分呈阶梯式变化,各层成分因Cu相迁移流失与初始设计值偏差;材料力学性能呈现梯度,界面显微硬度处在两层显微硬度之间,结合强度高于各自富Cu层拉伸强度,表明纳米复合W-Cu功能梯度材料各成分层之间有着优良结合

  • 标签: 纳米W-Cu 梯度材料 致密性 成分变化 界面结合性 结合强度
  • 简介:研究不同温度下,并流分步加料方式对葡萄糖还原法制备氧化亚铜形貌及粒度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加料制备氧化亚铜,其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与之相反。采用NaOHC6H12O6溶液并流加料方式下,所得氧化亚铜晶粒直径10~30nm规则球形颗粒,反应温度对形貌影响不大,且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分步加料方式下,50℃所得氧化亚铜颗粒形貌类球形;随温度升高逐渐转变为立方堆积体,但颗粒粒度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标签: 加料方式 氧化亚铜 形貌 制备
  • 简介:采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TiCN、VCN单层膜及系列调制比为1不同调制周期TiCN/VCN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高温摩擦磨损测试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各种薄膜结构、力学性能及室温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表明:不同调制刷期TiCN/VCN多层膜硬度围绕混合法则计算硬度值上下波动,没有出现致硬现象。TiCNVCN单层薄膜室温下摩擦因数很低,TiCN/VCN多层膜调制周期较小时摩擦因数较高,调制周期大于10nm时摩擦因数逐渐接近TiCNVCN单层膜。700℃下,TiCN/VCN多层膜摩擦因数主要取决于表面生成TiO2v205共同作用,与TiCN相比,TiCN/VCN多层膜高温摩擦因数较小。

  • 标签: TICN VCN 磁控溅射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性能
  • 简介:选取相成分单一氢钨青铜(H0.33WO3)、铵钨青铜((NH4)0.5WO3)紫钨(WO2.72)作为原料,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影响;对氧化钨原料超细钨粉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结构,其制得钨粉细而均匀,分散好,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原料;对于氧化钨原料粒度(伪同晶颗粒尺寸,即次颗粒)测量,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对于超细钨粉粒度(次颗粒)炉前测量,BET法测球形相当径相当理想。

  • 标签: 超细钨粉 氧化钨 粒度测量
  • 简介:采用厚20μm非晶态Ti-Zr-Ni-Cu钎料,真空钎焊连接用于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铜铬锆合金,钎焊温度分别为860、880900℃,对880℃下钎焊样品进行热等静压(HIP)处理。采用SEMEDS分析连接接头形貌成分,用静载剪切法测量焊接接头强度。测试结果表明860~880℃下钎焊10min能够获得较好连接界面,经880℃钎焊后焊接接头剪切强度16.57MPa,880℃钎焊后HIP处理试样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至142.73MPa,说明真空钎焊后HIP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接头结合强度。

  • 标签: 铜铬锆合金 真空钎焊 非晶态Ti-Zr-Ni-Cu钎料
  • 简介:采用阴极弧蒸发技术A120,、低合金钢硬质合金刀片上沉积Ti与Al原子比相近Al-Ti-NAl-Ti-Ni.N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纳米压痕、划痕实验氧化实验,研究Si掺杂对Al-Ti-N涂层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Al-Ti-N涂层以立方为主立方六方两相结构,Si掺杂可降低TiNAl固溶度,使涂层转化为以六方为主六方立方两相结构;Si加入导致涂层硬度由34.5GPa降到28.7GPa;Si掺杂引起涂层应力增加,从而导致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降低;Al-Ti-N涂层抗氧化性能随si加入而显著改善,抗氧化温度提高到1000℃以上。

  • 标签: Al-Ti-N Al-Ti-Si-N 硬度 抗氧化性 涂层
  • 简介:以气雾化316L不锈钢球形粉末原料,通过压制、烧结工艺制备多孔过滤材料。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其他制备工艺参数情况下,着重分析粉末粒径、压制压力对多孔材料孔隙度、最大孔径透过性能影响规律,建立其相互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多孔材料孔隙度主要受压制压力影响,随压制压力增大而减小,孔隙度1.9倍与压制压力平方根呈指数关系。相比于压制压力,多孔材料最大孔径主要受粉末粒径影响,随粉末粒径增大而增大,两之间呈线性关系;多孔材料相对透气系数受粉末粒径孔隙度共同影响。孔隙度情况下,相对透气系数与粉末粒径平方呈线性关系。

  • 标签: 多孔材料 结构特征 透过性能 316L
  • 简介:采用化学镀方式预先在石墨表面镀镍,再镀铜,制备具有双镀层铜/镍包覆石墨复合粉末,并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式制备高性能石墨/铜复合材料。通过SEM、EDS、TEMXRD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形貌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并研究镀层镍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石墨表面镀镍可改善石墨与铜界面结合状态,使得界面结合紧密,石墨与铜基体界面由Cu/graphite界面转变为Cu/(Ni+Ni3P)界面graphite/(Ni+Ni3P)界面,而且有助于石墨颗粒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石墨表面化学镀镍还可显著地提高石墨/铜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抗压强度,而且随镍含量增加,其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在复合材料中镍含量10%时,复合材料致密度、硬度抗压强度分别达到99.68%、64.58HB281.04MPa。

  • 标签: 石墨/铜复合材料 化学镀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