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稳步发展的新常态,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各行业都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深化改革。这种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今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新常态发展过程中,需要意识到创新创业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我国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所提出的一个目标和要求。

  • 标签: 新常态 创新创业教育 现实困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鼻镜手术在诊治非侵袭真菌鼻窦炎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应用鼻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结合术后病理检查进行讨论。结果17例患者经1—3年随访无复发获治愈,1例未定期随访复发,后经再次手术治愈。讨论在本组病例中笔者认为鼻镜技术具有良好的视野,可全方位的开放各组鼻窦,清除病灶。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侵损操作,并缩短诊治时间。定期随诊可避免和减少复发。该技术可作为治愈非侵袭真菌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非侵袭性 真菌性 鼻窦炎 鼻内镜
  • 简介:摘要感染胰腺坏死合并胃肠道瘘是继发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于合并十二指肠瘘的感染胰腺坏死的患者,笔者利用胃腔穿刺点和十二指肠瘘口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病灶冲洗和“体位引流”,有助于减少镜清创次数、缩短住院时间,获得了成功。

  • 标签: 感染性胰腺坏死 十二指肠内瘘 超声内镜 体位引流
  • 简介:摘要工程资料是反映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文件,其收集整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公路工程施工的角度,阐述了业管理的重要

  • 标签: 公路工程 施工 内业管理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SAP常合并有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坏死,当坏死合并感染时,往往意味着病死率明显增加。随着镜技术的发展,通过镜干预治疗胰腺感染坏死取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的优势,能明显地改善SAP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于镜治疗SAP感染坏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0.2‰呋南西林、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膀胱炎(IC)的疗效,安全及副作用。方法12例IC患者采用0.2‰呋南西林200ml、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20ml膀胱灌注,变换体位,保留2h后排空,1次/d,疗程14d,观察患者治疗前症状改善、膀胱容量改变、膀胱镜检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果症状明显缓解。膀胱镜检粘膜下点状出血及溃疡消失或改善明显。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共11例。随访0.5-2年复发4例,再次用药均有效改善症状。结论0.2‰呋南西林、地塞米松、利多卡因膀胱灌注能有效治疗间质膀胱炎

  • 标签: 间质性膀胱炎 呋南西林 地塞米松 利多卡因 膀胱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业资料而言,其本身是公路工程项目的完整体现,也是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及质量的直接反映,在公路工程投入运营之后,业资料还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相关单位要认识到业资料的重要,并加强对这些资料的管理,同时还要将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归档,而且要做好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业资料的完整与安全,使其能够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运营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 标签: 公路工程 内页资料档案管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镜吻合夹对治疗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TR)后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胃黏膜下肿瘤入院而接受EFTR术的14例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55.9±8.2)岁(45~69岁)。其中闭合创面使用新型吻合夹6例(新型吻合夹组),使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8例(尼龙圈联合金属夹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超声镜检查,术后均行普通白光镜检查以评估创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大小、闭合创面所需的操作时间、闭合成功率、术后胃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相关血清学指标等。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术后第1个月复查普通镜,术后第2、3、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电话及问卷随访形式,评估新型镜吻合夹和尼龙绳联合金属夹在EFTR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镜下全层切除术,均成功闭合。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缺损直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尼龙圈联合金属夹组相比,新型吻合夹组操作时间缩短[(5.0±1.8)min比(35.6±10.2)min,P<0.001];手术时间缩短[(62.2±12.5)min比(92.5±0.2)min,P=0.007];术后禁食时间减少[(2.8±0.8)d比(4.9±1.1)d,P=0.002];术后住院时间也缩短[(5.2±0.8)d比(6.9±1.5)d,P=0.023];术中总出血量减少[(20.00±5.48)ml比(35.63±14.75)ml,P=0.031]。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接受镜检查,均未出现术后迟发穿孔及出血;均无明显不适症状。结论新型镜吻合夹对于治疗EFTR术后造成的胃壁全层缺损效果良好,具有术中操作快、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胃肿瘤 金属夹 尼龙绳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确定彻底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为今后的临床治疗积累丰富的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临床资料,对42例NIP病人经鼻內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治疗的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确定根基部后成功手术,为出现异常并发症状,手术后进行为期24-84个月的回访调查。复发5例,复发率12.0%,都属于筛窦复发。结论鼻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能准确定位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根基部,为医师的手术操作提供良好的视野,同时治疗不会引起并发症状,效果显著。

  • 标签: 内翻性乳头状瘤 根基部 鼻内镜 柯-陆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型钛板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临床可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足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次研究标准抽选出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中分别包含28例患者,实施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以分析将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应用于足部骨折治疗中的具体效果。结果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治疗后发现,实施微型钛板固定术的实验患者,其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足部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其能够防止骨折片发生移动,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微型钛板内固定 足部骨折 临床可行性
  • 简介:摘要:随着安全生产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意识的深入,管理水平的提高,安全生产业资料也突显出其重要地位。安全生产自查、大检查、督查等多种多样的督促落实方式,包括追究责任都离不开检查安全生产业档案资料这一重要一环。安全业资料管理也为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的追求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系统化。

  • 标签: 工程建设 安全资料 整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本组6例感染心内膜炎继发颅感染动脉瘤(IIA)患者,年龄(29.3±8.4)岁。6例共8个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7个,手术治疗6个,包括血管内栓塞治疗4个,开颅手术夹闭2个。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1例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梗塞,2例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发病后3个月随访提示,预后良好(mRS≤2分)3例,重残1例,死亡2例。重残和死亡病例均为新发脑梗塞和术后再出血的患者。IIA是细菌心内膜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能端侧吻合在桡动脉-头静脉瘘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显微镜下应用机能端侧吻合行桡动脉-头静脉瘘手术42例。结果技术成功率100%,3年一期通畅率88%、二期通畅率90%。结论显微镜下应用机能端侧吻合行桡动脉-头静脉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血管吻合可靠、精密、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永久血液透析通路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血液透析 技能性 端侧吻合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变应鼻炎的效果。方法运用等离子治疗仪在鼻镜下对118例变应鼻炎患者进行低温消融治疗,部位分别为鼻丘,鼻中隔前上方,下鼻甲等。结果术后3—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显效62例,有效4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4%.结论鼻镜下采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变应鼻炎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高,可重复性等优点,近期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 标签: 等离子低温消融 变应性鼻炎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DCS系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要将 DCS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设置与应用,充分发挥出 DCS系统的优势与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工企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而在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 DCS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为了保证 DCS系统运行的安全以及稳定性,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全面、科学、合理的检查。文章针对 DCS系统检在提高化工过程安全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证 DCS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 标签: DCS系统内检 化工过程安全性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胃壁副脾病例临床罕见,本文回顾了一例胃壁副脾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胃镜、超声镜、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顺利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根据术中标本所见以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副脾。本例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既往有脾脏手术或创伤史的患者,如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超声镜下表现与脾脏相似,则需考虑副脾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肿瘤 副脾 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