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苏州市吴中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农产品优势。从2004年起,吴中区着手开展了二轮农业产业重点项目扶持工作,围绕一杯茶、一只蟹、一棵菜、一头羊、一羽鸡、一株苗“六个一”特色产业,实行重点扶持,滚动投入,扶优做强,较好地发挥出对全区优势产业的引导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农业产业化 重点扶持 特色产业
  • 简介:摘要国家美好乡村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的飞跃,研究其具体发展实施措施,对于提升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效益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当前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产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并提出了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 标签: 美好乡村 农业 产业化 对策
  • 简介:摘要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为了让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农业产业发展,应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金融体制,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

  • 标签: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 农业产业化 发展思路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有机农业起源于欧洲,在经济贸易全球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农业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避免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自然造成的损害,以一种绿色和科学的生产理念来发展农业。有机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层面上,在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围绕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论述,对于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和路径进行有效的探究,因此为农业现代的发展指明科学的方向。

  • 标签: 有机农业 产业化发展 发展路径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有机农业起源于欧洲,在经济贸易全球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农业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发展。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避免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自然造成的损害,以一种绿色和科学的生产理念来发展农业。有机农业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索的层面上,在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围绕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行论述,对于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和路径进行有效的探究,因此为农业现代的发展指明科学的方向。

  • 标签: 有机农业 产业化发展 发展路径
  • 简介:摘 要: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当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面临着整体规划不足和农民缺乏活力等问题,需要政府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推动农民进入农业产业链,实现持续增收。以山西省某区为例,分析了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 ; 产业链 ; 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目前,山西省某区农业发展亟待有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依托产业链的培育,以绿色发展为轴心发展农业,将农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培育出绿色、优质的农村产业品牌,推动形成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绿色新农村的新发展格局 [1-5] 。    1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必要性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现阶段,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对农民、农村和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农业发展相对较弱,农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困难,已成为我国农业亟待改善的问题。    1.1  新农村绿色建设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要将农村打造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就是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链为抓手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    1.2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条件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人们对于食品、蔬菜等农产品要求逐步提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产品单一、污染严重等问题,坚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农产品绿色无公害。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既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又能给农民、农村带来收益。    1.3  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在山西省某区,农民大多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靠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只有以农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农民持续创收,才能留住农民,留住人才。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就是要大力开发农业的各种功能、价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广大农民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加入进来,让农民合理分享生态农业产业链全链条增收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2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链整体规划有限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既需要运用农学、药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又需要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结合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况,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制定整体规划时会有很多困难。    2.2  农业企业基础薄弱    山西某区农村农业企业自身实力不足,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合作,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经营模式。该区的农产品种植现代程度不高,种植主体还是分散的小农户,提供的农产品也是初级产品,加工业没有达到现代水平。农业企业科学技术的使用率较低,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闭塞,规模较小且各自为营 [9] 。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业企业的发展,导致其基础薄弱。    2.3  农民活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城镇发展,农民务农收入低,不足以维持生计,许多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农民人数大大减少。许多在乡农民仍采用传统务农方式,没有系统的农业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活力严重不足。    3  生态农业产业链培育的有效措施    3.1  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    产业链形成需要宏观设计。由于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个人及企业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政府需要开展实地调研,对当地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宏观规划和统筹谋略。同时,要推动不同领域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助力产业链形成。政府还应加大投入,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养和引进农业信息人才,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提供资金和人才等基础保障 [10-11] 。    3.2  激活企业活力    近年来,农村企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增长较快,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必须加大对农村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农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农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链培育的重要主体,是农业产业链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应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农业产业链培育过程中,要大力激发农业合作组织的活力,使之成为农业产业链的主力军之一,以及农业利益的代言人和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3.3  增强农民活力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的推广、农业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培育生态农业产业链,更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新发展思路的新型农民。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农民才能真正融入生态农业产业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活力,吸引各种专业人才进入生态农业产业链中,生态农业产业链才能真正发挥效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    [2] 恩格斯 . 自然辩证法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8.    [3]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4] 习近平 . 习近平谈治国理证(第二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S].2018-01-02.    [6] 韩长赋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EB/OL].[2017-01-25].http : //theory.people.com.cn/    n1/2019/0401/c40531-31006695.html.    [7] 王关区,陈晓燕 .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J]. 前沿, 2018 ( 2 ): 101-107.    [8] 杨加猛,季小霞 . 基于“两山”理论的江苏美丽乡村建设思路 [J]. 林业经济, 2018 , 40 ( 1 ): 9-13.    [9] 孙鹏,杨孝伟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研究 [J]. 农业与技术, 2019 ( 5 ): 163-164.    [10] 吴宏耀,罗丹 . 用新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发展 [J]. 中国财政, 2016 ( 9 ): 6-9.    [11] 鄒春燕 . 国内外产业链理论研究概述 [J]. 长江论坛, 2011 ( 3 ): 53-56.

  • 标签:
  • 简介: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必然还会经历一次跨越式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有必要对农业的技术模式进行探讨。本文从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四种农业技术模式入手,全面讨论了四种农业模式内含和发展方式。    关键词:现代农业 ; 技术模式 ; 农业产业    一、有机农业模式    所谓有机农业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一切遵循自然生长规律,推崇人类活动、土壤及动植物等生物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自然统一的原则,在此种类型的农业模式下,农业种植和动物养殖要均衡发展 ; 而且,有此类农业模式下,从种子到果实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转基因生物或生物制品,也严禁使用一切通过化学手段合成的化肥、农药及生长添加剂等物质 ; 有机农业的核心在于通过秸秆还田和粪肥施用等手段使土壤得到改良,达到养分充分循环的目的 ; 同时,此类型农业模式下的病虫草害防治,也不可使用传统防治方法,而是要采取纯粹的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使农业生产成为一个稳定持续的过程。可以说,该农业模式是传统农业生态本质的回归,有力的推动了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是尊重自然生态规律的真实体现 ; 其核心本质是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良性循环,其注重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均衡,而不是倾向于某一方面 ; 而且,该农业模式在资源利用方面,也与当下的资源利用原则相吻合,即强调广泛的资源利用,又强调平稳持续 ; 所以说,该农业模式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之前的水火不容转变为共同促进、和谐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发展。    二、绿色农业模式    所谓绿色农业指的是在生物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将其完美融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在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的基础上,使自然界的物质能量转换通过生物技术来完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体来讲,该模式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和加工运输环节的有效管控,使农产品在农药残余、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几率降至最低并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一般来讲,绿色农业需具备改正几个特征,一是利用物质与资源的原则必须是在满足当下人们正常生活需求的同时,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永续利用,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切忌鼠目寸光,贪图一时之快,小心大自然的报复 ; 二是所发展的种植和养殖做到和谐发展、共同促进,整个模式下的物质能量转换必须是在有利于生态均衡发展的原则下进行的,必须是有利于自然生态平衡优化的,必须是能够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 ; 三是该模式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是传统农业技艺与当下高科技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要能够兼顾质量和效益 ; 四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方面,必须是生产经验与现代科技精诚合作才能够完成,使产品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能够实现当下生态保护的迫切愿望。    三、精准农业模式    所谓精准农业,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农机具系统等十大系统组成的新型农业模式,是近年来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如果离开了高新技术,此农业模式将不复存在。可以说,该模式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人类进入到数字信息化时代之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人类少投入多回报愿望的有效途径。事实上,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人已经提出精准农业的构想,但并未正式应用,直到九十年代才逐步开始应用,当时该农业模式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虽然已经相对成熟得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上看,精准农业模式并未实现系统和规模,仍处于研发试验阶段。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该农业模式,美国于 1992 年 4 月组织召开了第 1 次精准农业学术研讨会,这一概念第一次被世人所熟知并逐渐接受。而且,最近几年,日韩等国都加大了对该领域的研究和投入力度,且在他们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从精准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也逐步提上日程,在国家的 863 计划中也已经加入了该方面的内容,中国科学院也将其列入知识创新工程计划。    四、共生互利、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模式    该模式指的是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在某一特定生态系统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能够共同促进的物种组合在一起,使两个物种能够共同促进、共同生长,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如在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的稻田养鱼模式下,水稻有利于将水温调节至适宜鱼儿生长的温度,还可以为鱼儿提供充足的食物 ; 同时,鱼儿的存在,又可以为水稻除草灭虫、充氧和施肥,将杂草、浮游生物及光合细菌转化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说,水稻和鱼儿之间实现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两者之间所形成就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再如秸秆还田转化模式下的秸秆一猪一沼气一农田一秸秆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首先通过沼气将包括污水及猪的粪便在内的有机物实现了资源和无害化处理,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为人类提供了清洁能源,从而实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党国英 . 农业现代 需要模式创新——关于建立“现代全产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几个问题 [J]. 中国生态文明, 2018 ( 03 ): 53-56.    [2] 倪学志 . 以工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的策略研究 [J]. 经济纵横, 2018 ( 07 ): 76-82.     [3]. 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 2018-2030 年) [J]. 吉林农业, 2018 ( 17 ): 22-29.     [4] 陳俊红,田有国,龚晶,杜洪燕,刘哲 .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行为实践研究 [J]. 农业现代研究, 2018 , 39 ( 04 ): 567-575.     [5] 朱月季,胡晨,李佳莲 .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技术合作模式研究 [J]. 世界农业, 2018 ( 09 ): 28-33+57+247.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必然还会经历一次跨越式的发展,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有必要对农业的技术模式进行探讨。本文从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循环农业四种农业技术模式入手,全面讨论了四种农业模式内含和发展方式。

  • 标签:   现代农业 技术模式 农业产业
  • 简介:集群创新可以使产业集群取得竞争优势,促进集群内产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如创新环境的缺失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我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创新。关键词集群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BasedoncolonyinnovationHenanagricultureindustrydevelopmentstrategyZhaoHuaweiAbstractThecolonyinnovationmaycausetheindustrialcolonytohavethecompetitiveadvantage,inthepromotioncolonytheindustrialfastdevelopment.HenanProvincesindustrialcolonyalsoisattheinitialstage,hassuchasinnovationquestionsandsoonenvironmentflawandinnovationabilityinsufficiency,thereforeweshouldtakethepositiveeffectivemeasure,advancesourprovinceindustrycolonypositivelythedevelopmentandtheinnovation.KeywordsColonyinnovationIndustrycolonyDevelopmentand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0065-031.集群创新的经济学分析由于产业集群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升级模式。正如波特所指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1]集群创新,是指以专业和分工为基础的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通过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或靠近,形成长期稳定的创新合作关系而产生创新集聚,进而获得创新优势的一种平等开放的网络组织形式。[2]从其构成来看,这个网络包含有一系列的创新网络结点。这些结点往往与某一产业相关,包括了各类企业,如零部件、机器设备和服务的供应者,生产上有互补性的企业,下游的渠道和顾客,以及在知识、技能、技术上相关的企业,还有各种机构,如提供教育、培训、相关信息以及研究和技术支持的大学、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咨询和评估机构等社会机构,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机构等。在发展较成熟的产业集群中,这些企业或机构间已经建立了持久的联系,形成了良性的互动结构。其中,基于社会资本优势的创新合作,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集群创新的竞争力优势来看,由于强大的社会资本优势使比邻而居的企业之间由于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产生了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的便利性,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通过技术转让与模仿,该项技术创新较容易地在集群内扩散;其他企业通过对此项科技创新的消化、吸收与模仿,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又导致渐进性的技术创新不断发生。而且,在集群中个行动主体因地域的接近、交往的频繁等因素,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在集群创新理论的思路下,近年来,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我国政府引导企业在空间地域上建设的现代农业聚集区和基于工业园区理论而建设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由企业负责运作。同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依托于现代的物质装备和先进科学技术来进行建设,借助集约的生产方式和企业的运行方式来加以管理,其涉及到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等功能,可以较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进程速度加快,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标签: 现代农业产业园 规划设计 实践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的经济增长也有了很大进展。农业产业的结构情况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产值,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是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进行探究,研讨农业产业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 标签: 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作用 方案
  • 简介:摘要:自中国步入“互联网 +”时代 ,在供给侧改革下 ,创新现代农业产业模式 ,合理制定发展路径是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途径。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互联网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同时城市土地的短缺和所有人希望吃到属于自己的绿色健康的蔬菜也成了我国农业的一大难题。然而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 ,"互联网 +农业电子商务 "也让现代农业信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往往只顾大量盲目的生产,而不参与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当下应该致力于 建造出多元农业产业,使这一转型成果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村建设,努缩小城镇差距,适应社会需求。

  • 标签: 产业模式,“ 互联网 +”,创新,信息化, 三农
  • 简介:摘要:在传统生产理念的束缚下,农业生产过程中仍使用落后的生产模式,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快速发展,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意义重大。因此,必须要重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以下主要围绕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 标签: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
  • 简介:摘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必须对建设园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成果开展项目建设,以提升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效果。本文主要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要点,最后提出一些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

  • 标签: 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园 建设模式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为数据源,主要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具体分析了当前研究现状,指其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

  • 标签: 高等教育 产业化 文献综述
  • 作者: 曹旭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第1期
  • 机构:农机服务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传统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农业转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这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为此,就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现有的林区覆盖面积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林木的应用更加趋于合理化,森林资源在能够的自然因素影响下,给人类回馈了更多的林产品。本文提出了林业产业研究的基础理论,从林业工程产业发展对策出发,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林业工程 产业化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发展,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外很多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很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较晚,而建筑工程的建设量又较为集中,而其建筑工业的发展还不能够满足其实际的发展需要,行业内还未形成科学的规模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其建筑产业挂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推动以及支持。本文作者分析了建筑产业的发展与预制装配建筑技术。

  • 标签: 建筑产业化 预制装配 节能环保 建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