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50年代,随着认知主义假说的提出,关于认知科学的讨论聚讼纷纭。由于认知主义假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今,认知科学正经历着一场改造运动。在这场改造运动中,认知实用主义是重要的竞选者。认知科学需要一个认知实用主义的转向。这个转向可以通过"行动核心性假说"来刻画,这一假说既是认知实用主义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需要考察对该假说可能的反驳:一种反驳质疑这一假说的充分性(代表是皮埃尔·施泰纳),另一种反驳诘问该假说的必要性(代表是杰瑞·福多)。关于认知实用主义的讨论刚刚起步,在行动理论、实践知识理论等方面还待进一步开拓。

  • 标签: 认知科学 实用主义 行动 实践知识
  • 简介:一些政治哲学家支持国内平等主义,但反对全球平等主义。他们强调国家的特殊性以及全球领域与国内领域的不相似,主张将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限制在国内。然而,这两种理由都不能否定全球平等主义。两个领域存在很多相似性,支持国内平等主义的理由也是支持全球平等主义的理由。国家的一些特征不是平等主义的必要条件,因而,全球平等主义不依赖全球领域是否与国内领域存在相似的特征。全球平等主义体现了作为道德、政治和社会理想的平等。

  • 标签: 国家 强制 国内平等主义 全球平等主义 平等
  • 简介: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终结者可被认为都属于后人类(posthuman),拥有远远超越人类能力以及迥然有别的形态;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和未来学家认为并预测作为"后人类"之前的一个种类——跨人类(transhuman),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

  • 标签: 人文主义 院士 仁宗 中国古典小说 《终结者》 《西游记》
  • 简介: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分析,在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的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的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的超越,它所内蕴的"从实体性出发"的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的道德弊端。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实体 原子主义 共同体伦理 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