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市场制度既是对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观构建社会体制的回应,也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新秩序构建的核心。市场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无可替代。作为西方经济制度核心的市场制度.与政治价值观的内在勾连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起来。市场制度的历史生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奠定的主体逻辑之一.暗含了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的双重使命,但其乌托邦本质已被实践所证明。对西方市场制度的历史考察分析.有助于恰当评析西方市场制度以及科学定位中国市场改革进程。

  • 标签: 市场 市场制度 资本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自20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应用使得大量图像被数字化,使得图像具有了新的属性、特征和施用范围,图像得以在数字环境中被调整、修改、编辑和再使用。同时,大量新的数字图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认知视野中的图像生成方式、呈现方式和其功能。由此,图像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依托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视觉语言系统及认知方式,被称为'视觉认识论'(visualepistemology)。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借鉴乔安娜·朱可的'图形发生论'(graphesis)理论,从数字媒介转型这个特定语境中去探讨数字语境中的图像、图像数字化以及图像语言元数据化等问题,试图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去探讨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具有的可能性。

  • 标签: 数字媒介 数字图像 视觉知识生产 数字化 元数据化
  • 简介: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品味成为资本主义得以克服种种危机而达到无限制发展的驱动力。品味的问题的核心在于它试图将一种历史的、偶然的观念、价值予以普遍化的诉求。品味的竞争是对可见性的竞争,是新的视觉经验的创造和传播。它关涉到:何种文化、何种视觉经验、何种品味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会占据主导地位。品味关涉到一个'共通感'的领域,同时也是一种论战的能力。中国美学应该适当地转向,去自觉地关注和介入这种品味的竞争。

  • 标签: 视觉经验 中国品味 审美资本主义 共通感 承认
  • 简介:如今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公共雕塑,到底是装饰了城市,从而成为城市个体情感记忆的诗意性空间联结和城市管理的审美治理性策略,还是作为城市的多余物,只是无端地占据我们的城市空间,直至让我们不快甚至窒息?本文将公共雕塑作为城市中的视觉政治与经济景观,运用空间政治批评的方法,努力呈现和折射城市雕塑背后隐蔽的复杂性运作机制及其与城市空间所构成的复杂性关系,这对我们重新认识城市的公共雕塑的功用及其与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性关系会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城市雕塑 视觉政治与经济 空间政治批评
  • 简介:全球化在西方从古到今有三次大的浪潮:一是古代人的主观静观中的天宇世界,即形而上学的全球化时代;二是在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工业生产中,地球只不过是被支配的现实对象物——可价值功用化的土地,这也是资产阶级的大地全球化时代;三是今天由电子媒介和网络信息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这也是所谓电子全球化的时代。斯洛特戴克认为,所谓“全球化”概念,其实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伪境,因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才出现的中性概念,而是一个饱含资本主义近代以来血腥侵略和掠夺的复杂历史进程的映射。

  • 标签: 斯洛特戴克 《资本的内部空间》 电子全球化 资本主义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