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卢卡奇在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把马克思主义本质明确定义为以总体性为核心历史辩证法,呼吁无产阶级主动形成阶级意识来变革社会现实,重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权威性和革命性,唤醒了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重新诠释热情。在这之后,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着卢卡奇提出总体性辩证法批判路径,从总体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创立各自社会批判理论体系。总体性辩证法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用以阐释社会批判理论重要方法论基础。当前研究总体性辩证法对于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逻辑历史进程和预测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卢卡奇 总体性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历史影响
  • 简介:吴强在《学术探索》2018年第5期撰文认为,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虽未曾负笈留洋,但毛泽东早期就已对人类、国家、宇宙等世界史上诸多根本性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发表自身见解,而就当时世界形势、国际时局、中外关系以及中国应如何自处等有关议题亦有极富创见性思考。(一)人类之目的:旨在于实现自我。

  • 标签: 世界史 毛泽东 早期 观照 学术探索 积极主动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MEGA~1和MEGA~2曲折发展历程表现出研究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事业所作始终不渝努力。尤其是1975年以来出版MEGA~2以其全面性、原始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发展过程,也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历程。结合具体案例讨论MEGA~2理论特点和价值,有助于彰显这版全集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意义和作用。

  • 标签: MEGA1 MEGA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
  • 简介: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首先是方法论性质,而《资本论》无疑最为系统而深入地展现出马克思方法本质特征。作为辩证法,《资本论》方法首先表现为历史观点或历史批判方法。由于历史进程是通过特定实体性内容展开并具体化,所以辩证法不可能是任何一种意义形式方法,这就意味着,决不能将《资本论》方法和论点凝固为抽象公式,并对其仅仅作外部反思运用。

  • 标签: 《资本论》方法 意义 当代 马克思学说 历史批判 法的本质
  • 简介:马克思晚年所作《人类学笔记》具有重要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对远古神话精粹评点,凸现了马克思美学实践本性,进一步确认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第二,强化、通透了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人类学本质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学笔记》对马克思美学思想而言具有方向性导引和总括意义。第三,促使中国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力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审美人类学新型学科建构。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美学意义
  • 简介: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伟大历史作用不可轻视,但工业革命起点是“机器”工具机而非动力“蒸汽机”。在马克思看来,仅仅作为生产力机器自身还不能算是经济范畴,yl有纳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对立统一关系“机器”概念,才是经济范畴。马克思强调“工具”与“机器”本质区别,其实质就是强调“机器”经济范畴意义,而不是机器单独生产力意义。对于科学技术伟大历史作用,必须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对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变革视角理解。

  • 标签: 马克思 机器 经济范畴 工业革命
  • 简介:邓小平使用“治理”一词次数不是特别多,但都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大政方针和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其内涵最初强调是自我管理,其后是通过治理实现安定有序,包括政治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良好,这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之路起步作出了贡献。邓小平关于治理相关表述具有层层递进逻辑层次:治理经济是党和国家必须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治理整顿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使经济治理水平提高;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治理整顿经济奠定基础;受治理经济环境启发进而提出治理政治环境;经济治理和政治稳定良性互动才能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同时邓小平特别注重制度与人在治理中辩证关系。根据时代要求重温、重新审视和研究邓小平治理思想,对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长治久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美好愿景,系统完备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管总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要支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治理模式明显特征,人民当家做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原则。

  • 标签: 邓小平 治理 稳定 管理
  • 简介:《共产党宣言》所描述世界观是在科学批判中形成。新世界观原理是通过科学批判得到阐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确立新世界观历史地位也是通过科学批判种种错误社会思潮实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批判武器,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坚定无产阶级立场、共产主义革命精神和科学批判方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 标签: 科学批判 共产党宣言 新的世界观
  • 简介:在党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能够进一歩丰富与深化"概论"课教学内容,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心,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助力。从教学内容上,中国梦可分别从立国、富国、强国三个维度融入"概论"课中。同时,为激发学生兴趣,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中感悟中国梦,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认知能力。

  • 标签: 中国梦 十九大精神 概论课 实践教学
  • 简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它问世标志马克思主义作为成熟科学理论正式诞生了。(《共产党宣言》中蕴含关于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思想、关于“两个必然”原理、关于阶级存在和阶级斗争原理、关于共产主义基本特征原理、关于人全面发展原理、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科学价值之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理论价值 当代意义
  • 简介:习近平党建思想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意义重大。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以坚持和加强党全面领导为党的建设根本原则,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为党的建设基本理念,以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内最突出问题为党的建设基本思路,以突出全面、贯穿于严、关键在人、落实于治为基本方法,以“赶考”永远在路上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党的建设历史任务,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新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习近平党的建设 思想特征 意义
  • 简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重要论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政治建设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文化建设要融入生态文明要素,社会建设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社会基础,在实践上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提出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制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以及多方参与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 标签: 习近平 生态文明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 简介: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有可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伟大飞跃也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文化自信为伟大飞跃建构文化软实力根基、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思想基础、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扩大国际辐射力、指明前进方向。

  • 标签: 文化自信 伟大飞跃 新时代
  • 简介:十九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转化新论断是新时代举旗定向科学论断,其深层意蕴须基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中加以探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一个丰富与发展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 社会科学 转化 天津 科学论
  • 简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以清晰管党、治党思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成效:从数量上看,立案查处人数创历史新高;从态势演变看,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从体制机制看,“三不”协同反腐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基本经验是多方面的:核心要义是要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基本思路是要反腐败顶层设计与问题导向相统一;重点对象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反腐败思想教育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是反腐败可靠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反腐战略支撑。党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有重大现实意义:切实增强党执政合法性;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党的十八大 反腐败斗争 成绩 经验 意义
  • 简介:范畴作为思想之网上纽结,其内涵、结构与意义都是在历史中生成。深入研究范畴形成史是任何理论研究与发展基础中基础。在形成史视域中理解“社会形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要坚持开放、动态、立体联系论,而非封闭、静止、平面的要素论;要坚持抽象与具体、科学与价值统一,而非各执一端。这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澄清各种对社会形态误解和责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理论、方法和实践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社会形态 范畴史 内涵 意义
  • 简介:毛泽东家教家风思想形成源自于四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二是湖湘文化,三是毛氏家族优良家教家风,四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家教家风思想基本内容:一是重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二是重视亲情教育,制定严明家规;三是重视言传身教,树立廉洁家风;四是关心亲朋好友,但是不搞特权;五是传授正确学习方法,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家风。毛泽东家教家风思想现实意义:一是良好家教家风是个人立德成才源头,二是良好家教家风是从严治党关键环节,三是良好家教家风是民族复兴重要基础。

  • 标签: 毛泽东 家教家风 现实意义
  • 简介:马克思关于人“类本质”思想是在批判继承费尔巴哈基础上建立起来。如果说费尔巴哈从所谓“抽象的人”本质出发揭穿了宗教神圣形象非神圣基础的话,那么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出发进一步阐明了非神圣世界自我分裂和异化本质根源。马克思“类本质”规定具有鲜明二重性特征,其中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本学理论存在于对于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思想之中。在现代条件下,弘扬其现实批判精神,同时对其所蕴含一般人本学理论进行具体辨析和重新诠释,这对于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扬弃自我物化,提升精神境界,实现自我超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类本质 人本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打破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神话,创立了唯物主义群众史观,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锐利理论武器。人民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论题中应有之义,是唯物史观精髓与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党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标志着我们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主体观犹如一根红线和精髓,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组成部分,贯彻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全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思想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标签: 历史唯物论 人民主体思想 人民主体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1980年7月5日至6曰,邓小平视察四川省峨眉山景区,就如何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做好景区管理开发等事关旅游景区发展根本性问题发表了系列谈话。谈话要点集中体现在加强保护、合理开发、搞好规划、重视效益等方面,具有鲜明主题性、逻辑性和指导性。峨眉山旅游谈话既与黄山旅游谈话一脉相承,又是对黄山旅游谈话发展创新,体现了1978年以来邓小平对如何发展旅游业系列思考和整体考量。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背景下,深化邓小平峨眉山旅游谈话对旅游景区建设发展现实指导意义,必须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根本要求,把全面深化旅游领域改革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根本任务,把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作为新时代景区发展根本目标。

  • 标签: 邓小平 峨眉山 旅游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