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斯特拉文斯基和勋伯格音乐观念为契机,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方面:"伪装"现代音乐、反主体性以及基于本体时间基础音乐作曲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阿多诺批判斯特拉文斯基出发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同时指出阿多诺音乐哲学社会意义.

  • 标签: 新音乐 现代音乐 音乐素材 主体 星丛
  • 简介: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再到后现代哲学过渡,就身体问题而言,存在着由机械身体到身心统一灵化身体再到物质性欲望身体演化;就语言而言,存在着由透明理想语言向半透明生活语言再向完全不透明自足语言变迁;而就他者而言,存在是从否定他性到相对他性再到绝对他性过渡。这些或者渐进或者突变趋势扩大“主体”外延和广度同时,逐步掏空了近代“主体”内涵和深度,导致了主体形而上学最终解体。

  • 标签: 主体形而上学 法国 哲学 身体 语言 他者
  • 简介:百年以来,中国数代知识分子一直希望实现中华民族求存图强现代化事业中,能够顺利地实现西方文化资源本土化,或者说是将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现代化。从“中体西用”到“以日为师”或“以俄为师”,再到“西体中用”,中国思想家们在这百年里进行了

  • 标签: 儒家 思想资源 现代意义 伦理精神 政治思想 生命智慧
  • 简介:<正>系统哲学(SystemsPhilosophy)或系统思想(SystemsThinking)、系统世界观(SystemicworldView)等,指的是一研究领域,它目前还是一般系统论(GeneralSystemTheory)组成部分,还没有从一般系统论中最后分化出来,因此从世界上一些著名系统科学著作中,我们很难严格区分那一些是专门系统哲学著作,那一些是专门一般系统论著作。例如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就带有很浓

  • 标签: 世界观 一般系统论 研究领域 心理学 系统哲学 历史背景
  • 简介:佛教动物观本身包含多层内涵,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态环保意义。六道轮回观念认为畜生道没有仁义道德,生存环境恶劣。这一观念客观上难以导向人们对动物关爱。不过六道轮回观念旨在劝人弃恶修善,从道德教化意义上说,又能导向关爱动物。佛教对"清净"德性追求,会促使修行者与动物保持距离,自觉做到不伤害动物。大乘佛教对"慈悲"德性追求,则能导向对动物慈悲关爱。佛教本生故事中关于动物道德和智慧故事,有利于激发人们对动物尊重、关爱之情。一些本生故事蕴含生态环保知识,其中包含反对动物祭祀内容本身也具有动物保护意义。"众生皆有佛性"生命平等观能为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提供深层理论依据。

  • 标签: 佛教 动物观 六道轮回 慈悲 佛本生故事 佛性论
  • 简介:探索当代中华民族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 文化精神 德性精神
  • 简介:毛泽东宗教思想在认识宗教问题重要性、宗教基本原理以及处理宗教问题基本原则方面均有理论创新,其中既包括具有普遍理论适用性战略思想,也包括具有具体针对性策略决策。这些理论创新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宗教观和宗教政策形成与成熟有着重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理论创新
  • 简介:福柯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很明显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伦理学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言论表明,他一直努力通过对历史考察来探索一种新关切个体自身伦理学之可能性。他早期考古学描述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学图景,面谱系学更侧重于对这个图景解释和对新可能性探索。此外,这位思想家在他早期对“作者”这一范畴态度与他本人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之处,我们也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谱系学 自身实践 作者
  • 简介:在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著作是走出迷茫一条“林中路”。康德批判理性强调人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重要意义,克服了启蒙理性只重视知识片面性与独断性;康德实践理性规范了“目的王国”中主体间性关系,把主体性推进到主体间性,从而为当代交往理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架设了通往后现代桥梁。

  • 标签: 德国 古典哲学 康德 理性 交往理论 批判理性
  • 简介:新疆作为中国亚洲内陆边疆,自古以来就有“欧亚十字路口”地理枢纽作用,有着地缘性战略地位,因而在近代成为帝国主义侵夺对象。抗日战争打响,国内外各方势力为争夺“新疆问题”解释权和政治主导权,从各自意识形态与立场出发,对“新疆问题”进行了截然不同阐述。新民主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理论成果,其基本理念及其关于“新疆问题”科学阐释,向新疆传播过程中逐渐得到新疆政局各方普遍认同,有力推进了新疆和平解放,为结束新疆政治社会动荡奠定了基础,也为重塑新疆地区作为“革命枢纽”地缘特性创造了条件,补充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内容。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新疆 民族解放
  • 简介:2003年12月20-22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和哲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全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于广州隆重召开.研讨会中,与会代表基本上都认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内容和视角,如今西方实践哲学复兴和中国自身现代化进程双重背景下,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实践问题给予重新审视和探讨.积极探讨使问题展开不断深化,和清晰化,会议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主要内容从四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 实践理论 理论哲学
  • 简介: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将人从传统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所谓理想世界中唤醒过来,开始独立地面对世界和人生。然而,意志局限性又使人陷入存在暧昧和自我分裂、矛盾状态,使人因丧失目的而迷失和寻求自己。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人学意义在于率先提出人价值和意义问题,促使尼采等现代哲学家继续对此进行深入探索。

  • 标签: 意志 人学 觉醒 迷失 寻求
  • 简介:《淮南子》以论“治”为全书主旨,而其论治又从“道”、“人”、“史”维度展开:其一,道为《淮南子》论治基础,道有能治之功;其二,人为《淮南子》论治中心,人有可治之性;其,史为《淮南子》论治起点,史有证治之用。其书对“道”、“人”、“史”概念理解与使用,既体现了先秦思想资源深切影响,也表明了汉初学术务实致用倾向。

  • 标签: 淮南子
  • 简介:2006年3月20日-22日,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对当代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贡献。讨论专题有:1.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及其当代研究;2.罗莎·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3.罗莎·卢森堡与当代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理论;4.罗莎·卢森堡论世界历史进程;5.罗莎·卢森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6.罗莎·卢森堡与中国;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当代哲学 卢森堡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简介: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根源技艺(tehne),但其中艺术一面受到压抑,因而此技术本质就被硬化为强逼产出座架,超出了人类掌控.这个转变深层原因是古希腊就出现了“数学因素”它通过笛卡尔主客二元化使世界成为被主体表象图象,万物成为确定客体.要摆脱座架控制,必须重现技艺艺术维度,让它“自身缘构发生”(Erelgms)柔性允诺性重新主导技术.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和海森堡都曾从老庄之道中得到过启发或与之产生了共鸣.儒家会十分欣赏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本质批判,特别是这种批判与归家思想结合.但是,儒家要指出海德格尔批判不足,它忽视了个体主义对座架促成力和单向度存在论区分导致忽视实际家庭家园观,由此而使得他解决方案稀松无根.只有以家庭为源头有机社团,不管是儒家还是阿米什人,才可能摆脱现代技术本质对人裹挟.

  • 标签: 技艺 数学因素 座架 家庭 儒家社团
  • 简介: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伦敦溘然长逝。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仪式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一篇著名演讲。这个演讲非常精短,沉痛宣告马克思逝世是不可估量损失,简要概述马克思一生伟大发现,指证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

  • 标签: 马克思 海格特公墓 学术思想 社会主义 现代性理论
  • 简介:本文首先考察了马克思关于异化讨论中不同面向,即社会、审美、心理以及伦理维度。基于以上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分析,本文指出:就道德问题而言,青年马克思观点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主奴关系部分所表达观点具有很强亲缘性,并且触及了承认政治问题。最后,本文指出了青年马克思观点特别是在当下关于分配正义政治与身份认同政治之争背景中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 标签: 异化 青年马克思 承认 伦理
  • 简介:<正>广东社会学学会和中共汕尾市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10月25日至28日汕尾市主办了“广东社会保障与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社会安全制度。其内容相当广

  • 标签: 广东社会 理论研讨会 社会文明 文明发展 汕尾市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