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在《存在时间》中,海德格尔将人的自由称为“能在”(dasSenkornnn),而人的生存在他看来就是自由的能在.海德格尔的自由理论是奠基于他的基础存在论的;传统的自由理论相比,这种理论具有非形而上学的特点.非本真性本真性被他视为自由(能在)的两种形态,在本文中将被论证的是:康德的他律自律概念对于理解这两种形态来说是必要的.

  • 标签: 自由 他律 自律 非本真性 本真性
  • 简介:"为什么存在存在而无反倒不存在?"这一形而上学的首要问题直接针对和回应的是"根据律"问题。海德格尔提出此问题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作为存在的无"的问题,而对于无的经验只能通过作为现身情态的畏和"深度无聊"来进行。通过对无的两种经验方式的对比阐释,以及无如何向存在的过渡问题的揭示,最终回到了如何占有无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占有中,暗含着克服虚无主义的契机。

  • 标签: 存在 根据 深度无聊
  • 简介:庄子关于"自然"之论,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里,"自然"是一种状态,一种人的存在状态,一种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原初状态或不待造作的真实状态,也是一种真美状态。庄子讲"自然",是将"自然"与人的存在状态联系起来,是要让人明白人的本然,明白本来的生活到底如何。

  • 标签: 庄子 自然 状态
  • 简介:存在问题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下取得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围绕“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从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呈现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从一阶逻辑出发,认为“存在”不是逻辑谓词,而是量词;皮尔士、斯特劳森等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从自由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可以说,利用一阶逻辑解释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避免无谓的“存在”本体论纷争。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

  • 标签: 存在 谓词 量词 属性 命题函项 约束变项
  • 简介:<正>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一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是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是: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性和两面性,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和生成阶段”“分离和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 标签: 马克思 历史过程 矛盾分析法 普遍性 矛盾同一性 要旨
  • 简介:自由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把钥匙。学界对康德自由概念的理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二分法”,“三个层次”或“三步曲”。但是它们只是停留在对康德自由概念的分类和梳理层面上,并没有揭示康德自由概念的完整内涵和内在逻辑。康德是从自由的可能性、实在性、现实性和实际性四个存在论维度构建有机联系的自由理论。本文试图从这四个存在论维度恢复隐藏在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概念的完整原貌,揭示其存在论意蕴。康德自由概念不是认识论意义上或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存在论意义上自由,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即人的存在的价值、尊严、责任和权利。

  • 标签: 自由 存在论维度 可能性 实在性 现实性 实际性
  • 简介: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在笛卡尔视角中的世俗存在主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道集笛卡尔传统和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理念于一身。人的在世,从提问开始。提问产生虚无和否定,人是对自己采取否定的态度存在,是自为的存在

  • 标签: 存在 虚无 否定性 自在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早期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进行了独特的存在论的诠释。他的基础存在论是这一诠释的重要成果。其中,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实践智慧的诠释居于中心地位。海德格尔把实践智慧诠释为此在揭示真理的根本方式。实践智慧是促使人进行本真的决断的“良知”,因此它是人本真的个体化存在的前提。而在决断中,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时机性。正是从亚里士多德描述的人的行动的时机性概念中,海德格尔揭示出了源始的时间性——融将来、过去和现在于一体的绽出的当下。

  • 标签: 实践智慧 良知 时机 时间性
  • 简介:《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 标签: 《农业四十条》 农村 传播 讨论 执行
  • 简介:<正>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社会学家西奥博尔德说:“公共机构中的反腐败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永久特征。”那么,反腐败斗争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反腐保廉社会发展》一书,在对腐败的性质、根源、类型、危害等作了深入的分析后,提出要反腐保廉必须构筑社会机制。这是很有见地也很深刻的见解。构筑社会机制是反腐保廉的根本措施。为了把反腐保廉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必须认真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实行“治吏重于治民”,“治心胜于治身”的整治策略。这就必须努力构筑社会机

  • 标签: 反腐保廉 构筑社会 根本措施 反腐败斗争 社会机制 综合治理
  • 简介:十九世纪初,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研究开启了西方柏拉图研究的一代新风,影响备及二十世纪;一个半世纪以后,施特劳斯的柏拉图研究也开启了西方柏拉图研究的一代新风,其影响之深远,现在还难以估量。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施特劳斯如何看待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研究。通过析读施特劳斯的一篇早年未刊文章《显白的教诲》中论及施莱尔马赫的小节,本文力图把握施特劳斯对学人道德的看法。

  • 标签: 施莱尔马赫 施特劳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 简介: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是在两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明中诞生的两种不同思想。儒家思想以伦理为核心,强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具有泛道德主义倾向;基督教思想以超越的神学为基础,从神人关系出发,把“神人合一”作为其最高境界,伦理道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思

  • 标签: 儒家伦理 基督教伦理 天人关系 伦理范式 政治伦理 宗教伦理
  • 简介:企业营销行为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目标,以构造和保持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对相关的营销方案进行计划、执行和调控的过程。其中既充满大量的营销技术问题,也包含着为人们所日益关注的伦理道德问题。探讨其中的伦理意蕴,相信对时下的企业营销管理不无裨益。

  • 标签: 企业营销行为 伦理道德 价值取向 伦理判断 企业经营
  • 简介:自然课程梅洛-庞蒂对本体论突破所做的修正相符合,因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把对自然的追问深植于知觉现象学之后的思想运动中。在他看来,知觉现象学所通向的对语言表达的分析展现了意义作为建制(institution)的定义,梅洛一庞蒂将它理解为使表达自得(appropriationexpressive)的开放系列肇始的东西。正是这种建制理论使对被感知事物的分析转向自然反思的方向:被感知事物是区别于被制定的事物(l'institue)的自然事物。自然是“非构造的,非制定的”,因此是表达的源泉。本文认为以下四个命题可以用来概括自然哲学:(1)“全体并不比部分更不真实”;(2)存在一种否定的实在,因此在存在和虚无之间不存在二择一;(3)自然事件并不具有惟一的时空定域;(4)只有作为发生性的普遍性。

  • 标签: 知觉 表达 本体论 自然
  • 简介:本文针对国内一些学者常把道德感情理论情感主义统称为情感主义的现状,通过分析道德感情理论情感主义的名称、内容和旨趣,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差异及其现代性意义。道德感情理论试图把道德的普遍性建立在人类共同的感情上,代表着启蒙时期人们重建普遍性道德的努力;情感主义把道德等同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实际上是放弃了道德的普遍性。从道德感情理论到情感主义,反映了道德哲学在现代性过程中的演化困境。

  • 标签: 道德感情理论 情感主义 现代性
  • 简介:舍勒在晚期作品《唯心论实在论》中,对狄尔泰关于"实在性"的讨论给出深刻回应,二者共同辩护了通过"反阻经验"(Widerstandserfahrung)来解释外部世界实在性的理论道路。不同于狄尔泰对属于人的意识经验的非直接的"反阻经验"的专注,舍勒把对实在性的讨论推进到存在论的论域,辩护狄尔泰拒绝的直接的"反阻经验"。作为对来自生命中心的冲动的反阻,"直接的反阻经验"是"实在"(Realsein)的根本。在舍勒看来,"实在"不只关涉到外部世界的实在,而是关于所有可能的存在领域的实在,是人的全部经验的根本性纬度。舍勒发展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但不是海德格尔所批评的对象性的在手经验的理论变形,而且还能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形成某种竞争关系。

  • 标签: 实在 反阻 感觉 生命
  • 简介:本文讨论了共同体民主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认为,现代的民主国家要求人民形成关系密切的政治共同体,分享强烈的集体认同。但这种集体认同容易使人排斥那些不能或无法轻易融入这种认同的人。可是,排斥不仅在道德上值得谴责,也违背了人民主权的合法性观念。为了走出这一困境,人们往往对“政治认同”进行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作者分析了上述方案的不足,并提出,没有哪种方案可以替代营造“共享认同的空间”方案。这意味着,那些想要或必须生活在同一政体下的不同个人和群体,必须针对一个能共同接受的甚至是妥协性的政治认同进行协商、达成共识。

  • 标签: 共同体 民主 认同
  • 简介:<正>领导者也就是决策者,领导工作的最高责任在于作出正确的决策。领导者要想做到准确、科学地作出决策,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而要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又必须弄清领导决策的关系。本文从下面的四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标签: 现代领导者 科学决策 决策者 领导工作 领导艺术 决策科学化
  • 简介:哲学作为“思想的思想”之认识论定位,表明它具有强烈的反思性,亦构成了它的超验性。哲学反思超验思想的特质,由哲学之认识对象及其对象的本质关系所规定,亦由哲学之穷是究理的至上性思维使命中介性递进过程所规定。它们是哲学之谓的重要思想理据。

  • 标签: 哲学 反思 超验 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