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李尚信在《周易》卦序解卦这两个重大的易学领域,尤其是在卦序和今本卦序问题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比如,他为今本《周易》卦序找到了六条易学象数和义理相符的排卦原则,并且能对所有卦体和绝大多数的自然卦在卦序中的确切位置提供解释。其研究有着强烈的方法论意识。他对于今本《周易》卦序以及解卦方法的思考,对易学研究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但同时也免不了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 标签: 李尚信 卦序 解卦
  • 简介:阳明对"存在"的阐述容易引起争论,因为他的论证似乎不太一致.但是,若仔细分析他的"良知"说,就会化解疑虑.因此,我们从分析他的良知说展开我们的讨论.首先看他说明良知的几段文字:

  • 标签: 存在论 王阳明 郑齐斗 良知说 生理说
  • 简介:中国古代对老年人和鳏寡孤独等无助群体,以及贫困无以自存的居民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社会救助措施,有效地缓和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措施,调整资源合理配置,建立科学有序的救助举措,完善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生活救济 保障措施 中国古代 启示
  • 简介:自东汉以来,多数易学家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存在错简。其主要依据有两点:一是这八个卦不依“二二相耦,非覆即变”方式排列;二是这八个卦的《杂卦传》传文也不叶(协)韵。然而,虞翻、干宝等则以为,此八卦不依“非覆即变”方式而成杂乱排列,体现了某种深义;另有一些通音韵的易学家也考证出相反结论,认为《杂卦传》末尾八个卦是叶韵的。所以,简单地以是否按“非覆即变”排列和是否叶韵来考察《杂卦传》的错简问题,是靠不住的。当代学者对《杂卦传》错简说做出了进一步的证明推测,但理由同样不能成立。前贤对于《杂卦传》错简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原因在于对《杂卦传》内在的象数结构规律及其体现的深层思想缺乏认识。《杂卦传》卦序效法的是昼夜变化之道,依其内在的象数结构,可分为上、下、杂三篇,表明《杂卦传》的传承足完整无缺的,“错简”说不能成立。《周易折中》针对《杂卦传》提出的互卦循环互卦的观点,也明白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杂卦传 错简 叶(协)韵 非覆即变(错综) 互卦 循环互卦
  • 简介:本文通过对沃尔玛公司工会与另一家外企工会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当前中国工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主题。本文认为,劳动关系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工会与企业在工会组建运行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企业“依法”组建工会并使工会在形式上运转起来。但企业“守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工会不至于影响到它在经营管理上的垄断权,而对企业方“守法”行为的让步,上级工会则不会去追究监督企业“守法”行为是否能够真正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所以在当前,围绕“守法”这个界限,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局面,即企业形式上“守法”,而上级工会则形式上“维权”。一旦双方有一方突破这一界限,则会引发冲突,企业可以用不合作的方式阻挠工会的运转,而上级工会则可以用“维权”的名义进行干预。这里的“维权”我们可以把其理解成促使企业在形式上“遵守”国家的劳工政策。

  • 标签: 工会 外资企业 工会组建 工会运行
  • 简介:《管子·八观》篇倡导调查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的调研环境的分析工具。美国学者Johnson,G.和Scholes,K.于1999年提出了PESTMode,PESTMode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组织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它一经提出,就被应用于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等,成为通用的分析工具。今天我们尝试着从《管子·八观》思想本源出发,PEST模型比对分析,剖析《八观》思想中的环境调研理念及缺陷。

  • 标签: 《管子·八观》 调查研究 PEST模型 组织管理
  • 简介:“趣味”概念是近代美学的一个主导性概念,由其所引发的美学问题对近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启者,康德在其《判断力批判》中曾对“趣味”相关的美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阐发出“趣味”概念的先验基础。

  • 标签: “趣味” 多角度分析 《判断力批判》 德国古典美学 近代美学 美学问题
  • 简介: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汉儒以文化守成自任的意识形态阶层职能的自觉意识,儒学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能是在反思辩护两个层面进行运作的,以及它阐明现状的意义和提示行动方向的社会历史功能等,对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功能的分析批判,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儒学的认识。

  • 标签: 儒学 意识形态 功能 合法化
  • 简介:关于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可以简称为“相容论”和“互斥论”。前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连续性”,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没有取消或削弱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反而使它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而得到了加强”;后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断裂性”,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互相包括或互相归结”。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历史观 相容性 20世纪80年代 历史唯心主义
  • 简介:新时期以来的老学研究,其话语背景仍是西方哲学,并没有走出西方哲学的套路,老子哲学的民族特色仍然受到遮蔽。具体说来,其缺憾主要表现为:在文字校勘上,停滞不前,对老子经文缺乏深入的考证;在本体论探讨上,削足适履,机械地现代思想相比附;在人性论研究上,突出差异,看不到儒道仁义观的统一;在文体考辨上,盲目疑古,以个人偏爱代替历史逻辑。

  • 标签: 老子 老子哲学 西方哲学
  • 简介:民国薛学潜先生作为科学易学的代表人物,打通了传统易学西方现代科学的隔阂,建立了一个相对缜密的薛氏科学易体系。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其推导仍有许多不足,甚至有对物理模型的模糊认识,导致了一些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本文以易统计方程式为例进行探讨,发现易统计方程式总摄三种物理统计有些牵强,其推导过程也颇有缺陷。

  • 标签: 薛学潜 易理 科学易 易统计方程式
  • 简介:在当今媒体格局下,传统媒体特别是广电媒体的独特优势犹在,但面临的挑战很严峻。媒体融合发展乃大势所趋,融合的侧重点在于传统媒体须尽快学会与新媒体融合,而非相反;融合的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学习、汲取和践履互联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媒体未来发展潮流,寻得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和创新之道。把握媒体融合的要义,还须从媒介技术、业务和内容、资源所有权以及管理规制等入手,推进深度而真实的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升级后的广电媒体,或将其转化为全媒体,或转变为现代视听传播机构。立足于此,广电媒体可重构、再造流程及产业链。

  • 标签: 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 全媒体发展
  • 简介: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运动被称作“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这场运动为哲学研究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它的主要特征在于“理性精神和科学的结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 标签: 分析哲学 历史特征 运动 意义 当代西方哲学 理性精神
  • 简介: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世界各国。各国既有的社会文化隐含着对科学技术的不同认知和定位,这些认识反过来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科技政策的制定。近年,国际上兴起公民认识论,即探讨深刻影响各国科技政策的文化因素。公民认识论有助于理解国家问科学文化差异,形成全球性公共知识。未来几年中,通过丰富研究方法分析维度,比较各国差异,公民认识论研究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认识论研究 科技政策 公民 文化分析 科学技术 社会文化
  • 简介:近年来,“金砖国家”经济表现欠佳,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金砖国家”是否还能称为“金”受到人们的质疑。实际上,发达国家也出现了经济波动,“金砖国家”的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发达国家经济波动造成的,是世界经济周期变化的一种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可以从社会需求和社会供给两个角度考察。从作为经济增长拉动力量的社会需求分析,“金砖国家”人口众多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经济增长潜力远强于发达国家。从作为经济增长推动力量的科学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分析,“金砖国家”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快于发达国家,它们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它们的产值在未来仍然有可能以高于发达国家的速度增长。但是,制约着“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们在存量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流量意义上的科学技术进步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而它们还需要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方式加快科学技术进步。但是,从总体来看,“金砖国家”具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它们在总量意义上的经济地位将迅速提高,在未来20年里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 标签: “金砖国家” 经济增长 社会需求 经济规模 增长动力
  • 简介:本年度举办第47—63期。(1)第47期,3月7日,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所郑林娟博士作报告,题为“面对道德分歧,我们何去何从?——以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的研究为视角”。(2)第48期,3月1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孔明安作报告,题为“爱的本质普遍性哲学的困境——从精神分析的视野看”。

  • 标签: 分析哲学 山东大学 医学院 社会发展 大学哲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英国的理雅各(JamesLegge,1815-1897)、韦利(ArthurWaley,1889-1996)均是国际上有影响的汉学家,他们的《论语》译本是英语世界中最流行的译本,本文以“君子、小人”、“克已复礼为仁”、“一贯忠恕”等关键范畴为例,对理雅各韦利翻译《论语》义理系统作了比较分析,其结论是:理雅各基本上以《四书集注》的义理为依据,而韦利则为清儒的义理为旨归。本文还尝试指出,义理上自成系统,有各自的特色,是理雅各韦利的译本能够长久行世,又不能完全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韦利《论语》 理雅各 中国 经典翻译 义理系统
  • 简介:<正>一、引言一个人怎样才能理解他(她)自身的存在?他的存在怎样使他的理解达到一种真理?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是与人类生存的本性攸关的两个生存性问题,东西方都有相当多的哲学家在探讨它们;然而,这两个问题在今日更有新意,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因为,哲学家的麻烦之处就在于:滋养和培育他们心灵的那些思维习惯和传统往往又成为他们的桎梏。因而,人们在洞察和思索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时,需学会使自己首先摆脱束缚。海德格尔以下的疑虑上边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处:

  • 标签: 海德格尔 有限性 孔子 本体论意义 人类生存 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