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梁宗华1996年8月12─13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中韩儒学研讨会在济南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着“中韩儒学与现代化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研讨,提交论文20余篇。儒学是中韩两国历...

  • 标签: 现代儒学 研讨会 现代价值 历史化 现代社会 传统儒学
  • 简介:<正>关于齐国得名的原因,太史公本早已言及,《史记·封禅书》谓:“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但因良史惜墨如金,用语过于简略,遂启后世学者争执之端。自东汉许慎《说文》有“齐,禾麦吐穗,上平也”一说问世以来,愈使

  • 标签: 齐国史 再探 说文释例 太史公 史记 封禅
  • 简介: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两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巳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衙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全是瞎说,不可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散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牧.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牧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刘牧 三衙刘牧 彭城刘牧 易散钩隐图 北宋 易学
  • 简介:思孟五行与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乐书》不仅保留了思孟五行,而且以汉代五行图式,凸显“聖”德的地位。“聖”居中,含容“仁义礼智”,君位,宫音,土德,具有包容、为主、统合、生生的意蕴。《荀子》、《中庸》,特别是《孟子》与《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不少关于“聪明聖智”与“天德之知”的材料。戴震的发挥,深得思孟五行的个中三昧。与“聪明”相联的“皇智”是一种“神明”、“天德”,是对“天道”的体悟或神契,是体验、接近超越层的“天德之知”。切不可从知识论的视域,特别是主客对待的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思孟五行。思孟五行是具有终极信仰的、以天道观为背景的“天人聖智五行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形上学的思想,其枢纽是“聖智”。

  • 标签: “五行” “聖”德 天道观 道德形上学 汉代 思孟
  • 简介:《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卦爻象数作为符号,既说明外丹炉火,又隐含内丹修炼。“乾坤”多数学者认为就是比喻外丹炉鼎和内丹人身,本文认为还比喻金丹练就的形象以及阳极盛和阴极盛之时的火候。“坎离”主要指外丹的铅汞药物和内丹的元精(元气)、元神,而没有表示火候的涵义。“八卦”主要用于表示火候。实际上只用六卦(除去坎离卦)。“十二消息卦”表示人身能量流的阴阳变化,即炼丹火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参同契》巧妙地借用了《周易》卦爻符号表示火候,从而解决了时空、质量、场的转换问题,构成时空统一的、可顺可逆的四维模式,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 标签: 卦爻 内丹 外丹 《周易参同契》
  • 简介: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的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然而,天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么是天理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足够说服力的回答。本文将以此为目标,通过对朱子相关论述的细致的哲学分析,以求对天理的内涵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界说。

  • 标签: 朱子哲学 天理 内涵 整体框架 哲学分析 概念
  • 简介:<正>今人研究孔子一般仅以一部《论语》为依据,殊不知今本《论语》对孔子思想的记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孔子研究的进展.因而,如若不以正确态度对待今本《论语》以外的史料,孔子研究就很难取得大的突破.笔者认为,先秦时期存在多种《论语》,至少它们中的一部分西汉时期仍在流传,而现存西汉以前文献中保留着大量原始《论语》佚文,它们都是研究孔子相当可靠的史料.一、先秦时期多种《论语》的存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论语》命名于汉代.《论衡·正说篇》云:“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

  • 标签: 《论语》 《鲁论》 《齐论》 先秦时期 孔安国 孔子研究
  • 简介:论抗战后期周佛海思想之变化马振犊众所周知,周佛海是汪伪集团中的第三号人物,他“下水”为奸是其在“抗战亡国”思想指导下主动的自觉行为,并且有一套汉奸“和平”理论以为根据。然而,在其投敌后,几年来奴才生涯,也使其思想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使其在...

  • 标签: 周佛海 抗战后期 蒋介石 日本 汪精卫集团 伪政权
  • 简介: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制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制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我国现实官僚体系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制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 标签: 韦伯 理性官僚制 理想类型 理性 官僚体系
  • 简介:承继前篇,本文以逐章解读的形式,对帛书《厽子》下半部分中的疑难词句和其中所涉及的易学问题进行了发掘和疏通,试图解决先秦及汉初易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帛书 《易传》 《二厽子》
  • 简介:严滩问答是王阳明生前最后一重要的论学,但学界对于严滩在何处这一基本问题却莫衷一是,或以为在富阳,或以为即桐庐七里濑,本文考证出严滩即严陵濑,在桐庐县西三十五里,前人之说皆误。王阳明《谦之韵》一诗是对邹守益《赠阳明先生》的唱和之作,《王文成公全书》将此诗排在嘉靖年浮峰诸作之前,很容易让读者以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受其影响,后来论者将《赠阳明先生》与《谦之韵》诗均系于嘉靖年。本文考证出《谦之韵》实际写于嘉靖三年八月间。

  • 标签: 阳明 严滩 《次谦之韵》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与几位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一起搜集佛学家吕澂先生(1896~1989)的未刊文稿。2008年初,我得友人李林先生介绍,结识了专门研究唯识学的隆藏法师。在隆藏法师的热心帮助下,我来到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查阅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藏书目录。我在目录中意外发现有两份吕澂先生的油印讲稿,一份是《印度佛学史》,另一份是《金刚般若经讲义》,

  • 标签: 佛学家 佛学讲义 藏书目录 中国佛学院 中国佛教 先生
  • 简介:模、楷树作为周公、孔子墓树,成为与周公、孔子形象密切相关的政治文化符号。以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草木谱》的记载为开端,模、楷树并列且各具人格形象特征。模树以树叶的色正为特征,代表了顺应四时的理想王者品格;楷树以枝干的质直为特征,代表了直道而行的理想士人品格。之后,诸多文献中关于模、楷树的记载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差异:模树形象并没有得到新的塑造,楷树形象则从多角度得以发掘,出现了丰富且奇异化的记载。在理解与周公、孔子相关联的政治文化的同时,模树与楷树形象的差异及变迁也应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模树 楷树 周公 孔子
  • 简介:《论语·先进》第章,是对孔子“厄于陈蔡”记述最早、最具权威性的珍贵文献。释文本、朱注本的分章“从郑氏”并不为错,清及近现代学者对朱注的质疑有误;此章传述弟子,可能是有若或曾子。孔门四科十哲的成才与成名,与他们跟随孔子经历陈、蔡之厄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论语·先进》 分章 厄于陈蔡 考论
  • 简介:10月18—19日在山西临汾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应用伦理学视野中的人的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 简介:4月21~22日在韩国城南市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行,由中国伦理学会与韩国伦理学会、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举办。来自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伦理学会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基于“东西洋思想与伦理教育”的会议主题,与会学者围绕东西方伦理思想、东西方道德教育和东西方社会中的道德现实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伦理学 国际学术 西方道德教育 中央研究院 中国伦理 伦理教育
  • 简介:<正>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 标签: 中庸 程颐 系辞 朱熹 孟子 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