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在现代社会里,科层化与技术化作为社会整体合理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在制度上和结构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科层体系必然带来技术化,技术化是科层体系的组织和行为特征。技术化本身的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层体系,而科层体系内部的自我约束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但是,所有的政治目标和要求都只能在这个体系之外形成,并且通过自主的外在力量来监督科层体系予以实现和落实。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中之一就是政治日益技术化,而这个趋势同时又与高度的科层化结合在一起。

  • 标签: 政治目标 技术化 合理性 意义 现代社会 行为特征
  • 简介:<正>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就要“爱人”。而“爱人”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亦即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 标签: 心理换位 “忠恕” 思想道德教育 人际交往 教育对象 心理位置
  • 简介:韦伯对儒家合理性的判断是含糊的。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有认知和伦理两个方向,儒家文化有认知合理化潜力,但他没有考察儒家文化的伦理合理化。分析韦伯和哈贝马斯的合理化概念得出社会学合理性分析框架:即经验普遍准则的确立或知识论证之主题和主客体关系之预设。不同社会学合理性其预设和知识性质不一样。既有主客对立和客观知识的对客观世界认知取向的工具合理性,也有主客对立和外在规范知识的对社会世界伦理取向的形式合理性和策略合理性,还有主客统一和内在规范知识的对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伦理取向的交往合理性。儒家文化是伦理文化;天人合一是其预设;重内在主观知识,轻外在客观知识是其特点。伦理文化缺少主客对立,无法建立客观知识和外在规范知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合理化和社会世界的客观伦理合理化潜力低;但其建立起主观的内在规范知识,具有一定的主观伦理合理化潜力。儒家文化在认知和伦理两个方向都具有合理化潜力;且由于其入世态度,其合理化得以实现。希腊哲学和基督教分别在认知和伦理上合理化潜力高,但直到宗教改革赋予其入世态度,其合理化潜力才得以实现。

  • 标签: 社会学 合理化 儒家
  • 简介:寻求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合理的理论方式必须立足于实践哲学的基本立场:实践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理论思维只是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获得一个外在于实践的'阿基米德点'.因而,实践哲学的理论活动便只能是对生活世界内某些成为'问题'的有限方面进行批判.实践哲学的理论方式蕴涵着一种新的真理观,即批判的真理.这种真理源于生活世界存在的事实性,并作为理论哲学真理符合论的超越.

  • 标签: 理论方式 合理性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批判 真理观
  • 简介:为了对内涵主义解悖路径进行反驳,证明信念悖论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形式的自指,美国学者孔斯严格建构出一种不需要自指的悖论,史称“盖夫曼-孔斯悖论”。他指出,只需要两个断言与四条认知逻辑公理模式,即可在不使用语句谓词的情况下构造此类悖论。盖夫曼-孔斯悖论的本质涉及了“合理行动”,是一个异质于认知悖论的严格的“合理行动悖论”。这种指认使得逻辑悖论研究与当代行动理论及行动哲学研究的深层关联得以彰显,同时也是对出现在决策论与博弈论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疑难的逻辑抽象,并且为阐明这些难题的本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模型。

  • 标签: 认知悖论 美国学者 认知逻辑 哲学研究 行动理论 逻辑悖论
  • 简介:传播与治理具有天然的联系,传播是治理权力的来源,是治理过程的本质,也是有效治理的保障。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传播发挥了政治认同功能、社区整合功能和乡村社会的发展功能。乡村社会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分别有助于村民对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的政治认同,同时,乡村传播有利于乡村社会关联的建立、增进和调动,也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个人的发展和乡村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国家对乡村治理的方式正由行政型迈向传播型,传播型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国家与社会双向互动及信息担负治理媒介等特征。

  • 标签: 乡村传播 治理 功能
  • 简介: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的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的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的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的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的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意义上超越现世的宗教品格.

  • 标签: 儒学 宗教功能 道德伦理 内在超越
  • 简介:《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 标签: 易学 象数 文化解释功能 扩张
  • 简介: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汉儒以文化守成自任的意识形态阶层职能的自觉意识,儒学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能是在反思与辩护两个层面进行运作的,以及它阐明现状的意义和提示行动方向的社会历史功能等,对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功能的分析与批判,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儒学的认识。

  • 标签: 儒学 意识形态 功能 合法化
  • 简介:畸人、巧匠和特异功能者是庄子笔下经常出现的特殊人物形象。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他们极可能都是巫的化身。本文借用人类学的理论观念,通过考察先秦巫文化的历史流变,并深入解析《庄子》的相关文本,认为其中的畸人和巧匠应与当时的民间巫者群体有密切关联,而庄子描写的飞行、不为灾害所伤、变形等特异现象在古老的巫文化中亦渊源有自。这些都表明,庄子思想深刻烙有或隐或显的巫魅印记。

  • 标签: 庄子 畸人 巧匠 特异功能者
  • 简介: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科学门类,更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型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条件下,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课题.重视社会制度的安排,重视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应有之义.这里,现代社会工作的社会体制建构功能与社会服务建构功能则是不可或缺的.

  • 标签: 社会工作 和谐社会 建构功能 社会组织
  • 简介:遵循网络文化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网络信息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实现做大做强网络文化产业和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的必由之路。网络文化市场优先传播低成本采集、分析和制作的网络信息,以提高网络信息传播与使用效率;政府要引导网络技术创新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网络文化市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网络信息主要流向网络利润区的商业逻辑,政府要重点规制网络利润区的传播秩序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发挥网络文化产业的信息资源市场化配置功能,政府部门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彻底破除管理万能观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加强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法治化建设。

  • 标签: 网络 文化产业 市场 信息资源 配置 传播
  • 简介:《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和世界兵学的奠基之作,其英文译本众多。但由于译者身份、价值观及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译作各具特色,翻译的准确度和水平也难分伯仲。本文立足于功能翻译理论,从目的法则、文内连贯法则和文际连贯法则出发,对林戊荪和贾尔斯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证探究两译本各自的翻译特色及两译者翻译的利与弊,以期为文学翻译和文学批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孙子兵法 功能翻译学 译本
  • 简介: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 标签: 载道 道统观念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