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论证"慈善何以可能"是慈善理论研究和慈善实践研究首要问题。回答这一首要问题,笔者以为需从"财富本质属性使然、社会运转内在要求、施助者自身道德认知"三个层面去求索其自在之理。

  • 标签: 慈善 财富 社会运转 道德认知
  • 简介:近代伦理学是一种自由之伦理学”。可是,从表面上看,自由与伦理是矛盾:自由是行为主体自我决定,其意向性是无限;而伦理、道德则关涉到行为规范,规范则意味着限制。但当我们把自由划分为精神自由与行为自由两种,我们就会发现,精神自由(意志自由)固然是无限,但精神自由真正实现是需要有理由支撑,所以精神自由便能够自主地确立伦理规范。而行为自由并不是无限,所以需要有伦理规范施加制约,制约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大和更长远行为自由实现。一句话,精神自由为了行为自由之故而确立伦理规范,从而对行为自由予以限制,最终以换取更大行为自由可能性。于是,自由与伦理学就并不矛盾了,而是和谐地贯通在一起。所谓自由伦理学,便拥有了基于自由伦理学和为了自由伦理学这双重涵义。

  • 标签: 自由伦理学 意欲 决定论 意志自由 一阶自由 二阶自由
  • 简介:道德可能性植根于对“虚无”克服和对人自身存在意义理解。萨特以“存在先于本质”为理论指引,在人自身自由选择基础上为道德可能性确定根据,但却留下了陷入相对主义可能性。海德格尔将道德可能性与人自身生存相联系,试图将思想道路引向人自身存在意义,并在语言本质中展现人存在意义,并进而为道德可能性确定基础,但却没有指出道德可能具体实现路径。“自身解释学”为理解道德可能性提供了第三条路径,在“生活叙事统一体”中人赋予“善生活”以伦理目标意义,在伦理目标的指引下道德可能性以道德规范形式展现自身形态。

  • 标签: 虚无 存在 道德 自身
  • 简介:<正>自1979年以来,共青团上海市委先后组织了十一个演讲报告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获得了很大成功,在道德评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知道,道德评价是道德实践重要内容,是遵循一定道德要求和标准对人们行为善恶进行褒贬和扬抑,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演讲,作为人类社会语言宣传形式,它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有力武器。1、演讲鲜明性,使道德评价褒贬分明。演讲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演讲中,往往会有意对自己以往错误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对今后道德行为提出要求。这一正一反,一褒一贬,都要以无产阶级阶级利益和道德原则作为道德标准和依据。如有些失足青少年在演讲中就能抓住自己偷窃、打架、赌博、投机、诈骗、侮辱妇

  • 标签: 道德评价 生动形式 演讲报告 社会舆论 演讲者 失足青少年
  • 简介:人对物究竟应给予物什么样道德关爱?这是生态伦理学一个重要问题。儒学具有普爱意识,自先贤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主张以来,物一直是道德关爱对象,但同时在"爱有差等"观念支配下,对物爱又不同于人,其间显现出普爱与差爱矛盾冲突。朱熹在本体论上以"生生之仁"确立了人、物平等意识。而在现实生活世界里,万物所自有的客观等级秩序以及人所面临不同道德情景,人又会以"差等之爱"情感方式表现出来。朱熹用"理一分殊"来化解"普爱"与"差爱"冲突,以"推己于物"和"用之有时,取之有节"方式展现人对万物仁爱之情。

  • 标签: 朱熹
  • 简介:当代伦理道德重构必然涉及传统伦理资源开发与运用。开发、运用传统伦理资源,所涉及一个前提性问题是传统伦理资源向当代有效转换如何可能?对这一前提问题求证,既涉及到重新审查传统伦理视域范围,也涉及到对传统伦理实质构成内容、本质规定和价值导向重新确认,更涉及到传统伦理资源向当代转换原则确立与方法探讨。此三者,构成本文讨论基本内容,并企图通过这种讨论,为传统伦理资源的当代转换提供认知视域、价值原则和宏观操作方法。

  • 标签: 伦理本位 以理统情 因革—损益原则
  • 简介:目前,安乐死立法已成为一个不得以任何借口回避国际性生命伦理问题。为了应对滑坡论证对安乐死立法质疑,磐路论证主张把苦难、自律、伦理委员会和临终护理等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构筑成一条具有一定可行性安乐死立法磐石之路。

  • 标签: 滑坡论证 磐路论证 安乐死立法
  • 简介:<正>——社会学家认为,婚姻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复杂关系,任何微渺风波,都会有使婚姻破裂、肢解可能1.夫妻间感情培养,不必通过朝朝暮暮相处。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会主席P·史迪内特,调查了3千多对夫妇(包括结婚夫妇和离婚夫妇),把这些夫妇们关系分为“如影随形”和“若即若离”两类。约有90%夫妇回答道,他们有许多时间在一起,相反地,被

  • 标签: 婚姻研究 离婚者 婚姻破裂 沃勒斯坦 内布拉斯加州 家庭研究
  • 简介:在《伦理学纲要》中,李泽厚阐明了他"新人性观"。作为对人性问题一个哲学假定,他提出人性结构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经由人类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他将人性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其中,人性能力是理性主宰,人性情感是感性动力,善恶观念是理性和感性在应用中心理表现形式。以人性情感作为动力,经由善恶观念知性裁定,再由人性能力执行之,这构成了人类伦理道德行为。

  • 标签: 李泽厚 新人性观 历史 积淀 道德行为
  • 简介:“仁之实施原则是孔子所倡导恕道,“恕”通常表现为“椎己及人”。而“推”是内在仁心表现于外方式之一,它能够成立是基于孔子行仁特点,即孔子重视内在仁心对事物直接反应。因此,“仁之生发不是基于孔子对外在事物分析,而是源于他内心对事物“肯定”态度。

  • 标签: 仁之方 发生
  • 简介:在荀子看来,儒家之道既包含了"天人合一"形而上旨归,也吸纳了政治(礼、法)和伦理(仁、义)多重维度。在儒家之道中,外在礼法制度既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治理国家必要手段,也是培养仁义等伦理道德情感教化方式。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幸福"既包含了在心灵活动层面的理论思辨,也涵盖了在实践活动层面的德性实践活动和外在善。对二者而言,设立法律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惩罚坏人和维护社会秩序,更重要是能够促进人们德性塑造。

  • 标签: 德性 礼法 幸福 荀子 亚里士多德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历程。人类伦理关系普通性决定了在公共行政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必然性。但是,20世纪行政学发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可能性。随着行政学理论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可能性,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威廉姆斯在《平等观念》一文中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角度分别批评了康德伦理学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主体认知维度,并以此确立了建立在理解善事物本质基础之上分配方式。诺齐克与古特曼对威廉姆斯批评落实在政治哲学层面,并没有触及根本伦理学理论。相对而言沃尔泽批评则更具建设性,弥补了威廉姆斯方法论上缺憾。

  • 标签: 平等 道德能力 分配 理由的相关性
  • 简介: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新月异。互联网,作为科技重要标志,已经深深地走进了我们生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互联网一机一线,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一网打尽全世界"。然而,在互联网为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人们不知不觉陷入了自己所编织这张网中,没有察觉到在其试图主宰互联网过程中反而被互联网所控制和支配。

  • 标签: 科技异化 互联网 两面性 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
  • 简介:追求理性公共运用是现代公共生活核心理念。公共理性作为公民所应具有的理性,运作于市民社会中公共领域以及国家公共权力机构,意在生成公共生活基本规则与关于社会基本结构正当性共识,以促进公益、维护公民之权益。公共理性存在与有效运作对于一个共同体政治治理具有积极价值与功能。

  • 标签: 公共理性 公民 共识 公共领域
  • 简介:科尔斯戈德在梳理近代以来规范性论证种方案中,以“实践同一性”基础上“目的王国”创建作为沟通“绝对命令”与“道德法则”、“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中介,不仅论证了规范正当性,而且激活与推进了康德伦理学。如果基于康德“先验逻辑”来考察科尔斯戈德对康德伦理学阐发路径,还可以有效地回应柯亨等人对科尔斯戈德质疑。

  • 标签: 规范 正当性 康德 伦理学 先验逻辑 政治哲学
  • 简介:<正>三十一张骞张骞(?—前114),西汉武帝时首通西域使节。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公元前138年,以郎应募出使大月氏,欲相约共攻匈奴。途中为匈奴俘虏。匈奴“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后寻机西走大宛,经康居入大月氏。大月氏不愿与匈奴为敌,未能缔约,张骞又至大夏。留岁余,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后,乘匈奴内乱得脱,于公元前126年归汉。“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公元前123年,张骞从卫青出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张骞建议武帝联结被匈奴赶出故土乌孙,

  • 标签: 匈奴 张骞 道德家 苏武 班超 西域都护
  • 简介: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提出了一个多层次欲望概念,并在其道德哲学研究中对这个概念作出了进一步发展。他区分了一般而论欲望和具体欲望形式,前者通常被认为是灵魂中与理性相对部分,后者则根据其目标以及追求方式不同而区分为欲求、冲动和想望。其中,想望作为一种特殊欲望,本身便包含了对价值敏感并且自然地与理性判断一致。本文试图指出,一般而论欲望概念难以为人类行为多重动机及其相互间竞争关系给出恰当说明,而一种经过区分欲望概念则突破了理性与欲望对立传统思路,不仅使我们对人性复杂具有更加深入认识,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人类行为并对其作出恰当道德评价。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欲望 理性 灵魂 不自制
  • 简介:综合古今中外休闲伦理研究成果,吸收当代社会人们休闲生活成功经验,着眼于幸福人生和高品质生活价值目标,我们认为,现代休闲伦理应当以健康与舒适、愉悦与幸福、低碳与环保、优美与高雅大基本理念为支撑来建构自己精神大厦,形成扎根传统、适应现实、面向未来休闲伦理学理论体系。

  • 标签: 休闲伦理 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