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宗喀巴的显判教观不仅是关于教法体系判定的,而且是他佛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显判教观中存在着大量的独到见解,这主要包括:一、大悲心是推动修法者由小乘门入大乘门、由大乘门入乘的唯一动力。二、大小乘的区别不在于智慧,而在于方便法门上;同时,显教法的区别也是如此。这不是意味着“无我”空慧不重要,而是说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三、从佛果上看,小乘、大乘(包括乘)皆是成佛方便,都可以导引修行者入佛地,区别在于速度的迟、疾不同。四、教四部的判教主要依据对“贪欲即道”的不同领悟和相续中产生的空见和天瑜伽功能的胜、劣而分为四种。通过对宗喀巴显判教观的分析,可以发掘出格鲁派人对密法在整个佛学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及特色的认识。

  • 标签: 宗喀巴 显密 判教标准
  • 简介:本书全方位地综合研究唐代佛教思想家圭峰宗的哲学思想,即依十种史料对宗的事迹、著述等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史学的观点叙述宗所处中唐时代的思想背景及其与士大夫交往的情况;以翔实的学术资料阐述宗哲学思想中“三教会通”和“教禅一致”两大组成部分;

  • 标签: 宗密 哲学思想 思想背景 三教会通 学术资料 思想家
  • 简介: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西德波恩大学藏传佛教专家布莱克教授曾说:“当今世界上,藏传佛教最有吸引力的有两点,一是深邃的哲理,一是造福于一切生命的崇高价值观念。”

  • 标签: 佛教文化 功象 藏密功法 “拙火定” 神通
  • 简介:吾师道与佛相应,②念念无为法法能,③口藏宣传十二部,④心台照耀用千灯。⑤尽离文字非中道,⑥长住虚空是小乘。⑦少有人知菩萨行,⑧世间只是重高僧。⑨注释:①《赠草堂亲密上人》诗: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99卷《僧部》,因不知何人所作,是书标为“前人”。草堂:即草堂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圭峰之侧,故亦称圭峰寺.创建于周季,隋代又与增修,风景秀丽,富有林泉之美,高明之士多乐居之。宗(780—841),俗姓何,因曾驻锡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故号圭峰。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县)人。少通儒书,心怀大志。元和二年(8O7年)出家于遂州大云寺,拜道圆禅师为师。后谒清凉国师,执弟子礼。太和

  • 标签: 赠草堂宗密上人 清凉国师 宗密 无为法 圭峰 十二部
  • 简介:藏道开,是明代的僧人。在中国佛教史上,他对于佛教的教义教理之发展,并没有多少重大的贡献,对宗教修行以及教义宣传等其他方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所以他不象明代的四大高僧那样著名,记录其生平活动的历史资料、留下的也很少。但是,他曾协助其师紫柏真可等人发起刊刻方册大藏,并在这一工作中担任实际的筹备、监造等负责工作,因此对于佛教史籍的搜集、整理和保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藏道开是江西南昌人,其生卒年不详。他是明代高僧真可的入室弟子,真可字达观,号紫柏,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另三位是藕益智旭、莲池袜宏、憨山德清)。真可生於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卒於1603年(明万历三十一年),是明世宗、神宗时代人。道开既为其弟子,当与真可为同

  • 标签: 藕益智旭 憨山德清 中国佛教史 紫柏 教理 明万历
  • 简介:作者夏广兴,“人文社科新论丛书”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本为唐代教研究的专著。第一章为“唐代教之流播与发展”,第二章为“教与术”,第三章为“教与儒道及唐代佛教诸宗派”,第四章为“教与唐代政治文化活”,第五章为“教经典与唐代社会生活”,第六章为“教众神菩萨与唐代民俗情”,第七章为“教与唐五代文学创作”,第八章为“教与唐代文化艺术”,第九为“唐五代文学创作对教艺术的吸纳”。

  • 标签: 唐代民俗 社会生活 密教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学创作 文化艺术
  • 简介:太虚本佛教近代化改革的立场,对回传中国汉地的日本东作出理性化的抉择。他从教、理、行、果诸方面批判王弘愿所传东的“非法风”,尤重捍卫中国僧制的禁欲主义伦理及佛法理性原则。

  • 标签: 密教 武昌佛学院 太虚 禁欲主义 王弘愿
  • 简介:朱熹道统论对汉唐儒学和儒士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学界多从儒学内部分析此举,佛教的影响未被充分提及。事实上,佛教特别是宗对汉唐儒学的批判,对朱熹此举影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宗对汉唐“道”非本原的批判,使朱熹转向了对道统之“道”的本体化建构;对“六经”的批判,使朱熹将道统经典由“六经”转向“四书”,并以“道”为核心重新诠释“四书”;对汉唐儒士的批判,使朱熹以“道”为标准彻底割断了汉唐。这三方面暗含了两大主线,一朱熹切割汉唐以“回应”宗的批判;一朱熹道统论、的建立吸收了宗的相关思想。此外,朱熹道统切割汉唐虽造成了诸多流弊,但对抗击佛教的强势冲击仍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应给予客观评价。

  • 标签: 宗密 朱熹 割断汉唐 道统论
  • 简介:金刚般若波罗一经围绕“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往?云何降伏其心?”为核心,反复阐发般若波罗深义,显示菩萨凡所发心修行,无不皆以般若正知见为根本、真如法性为指归。般若,可谓菩萨六度万行之本源心地、大乘佛法正法眼藏。

  • 标签: 般若 佛法 菩萨 法眼 菩提心 修行
  • 简介:《金刚般若波罗经》围绕“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核心,反复阐发般若波罗深义,显示菩萨凡所发心修行,无不皆以般若正知见为根本、真如法性为指归。般若,可谓菩萨六度万行之本源心地、大乘佛法之正法眼藏。

  • 标签: 佛法 般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简介:唐五代时教发达,但是学者多关注的是精英的教。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试图反映唐五代民众的教信仰和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认为教一旦被民问接受,就不是政治的力量可以轻易能消除的,所以会昌灭佛对教在中土流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教兴盛的原因,对内与其教义,对外与盛唐开放和中外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也是推进教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 标签: 唐五代 密教 社会生活 日常生活 大发展 世俗化
  • 简介:我与真禅法师的认识,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但多限于工作上的联系。真禅法师曾想以玉佛寺领衔举办一次国际佛学研讨会,找人与我商议。当时我对佛协的情况并不清楚,总认为以复旦大学和上海佛教协会的名义举办,代表面会更大些,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自己想问题还是太简单,我慢心毕竟大了些。

  • 标签: 法师 八十年代 佛教协会 复旦大学 玉佛寺 佛学
  • 简介:隋朝时有一位已经得证二果的书生,名叫苟藉,他擅长书法,但不食酒肉。如果有人请他去写字,必须要心存恭敬,再设素斋才能请他到家里去,否则他是不会应请的,就即令勉强请他去了,他也不肯写字。

  • 标签: 隋朝 苟藉 《金刚般若经》 佛教文化
  • 简介:本文以宗的禅史著作为本文,着重从宗对洪州宗传法世系的叙述与判定、对洪州禅法的总结及对洪州禅法的批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宗对于马祖道一所开创的洪州禅系的评述。从宗的叙述与判定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马祖道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区别南禅众多宗派的不同禅法特点。

  • 标签: 宗密 马祖道一 洪州宗 一切皆真
  • 简介:本文从宗教医疗的角度,探讨敦煌“患文”所展现出来的佛教医疗观。“患文”是佛教专为解除病患所举行坛法仪规中所念诵的应用文书,大约有一定的范文模式,经由建坛作法来启请诸佛,为患者解除病痛。“患文”是一种讽诵的祷词,将佛教义理融入到坛场仪规中,在神圣的仪式操作下展现出语言的感染力量。这种倾向现世的大众化仪轨,是藉助佛

  • 标签: 敦煌写卷 “患文” 佛教医疗观 语言形式 礼仪文本 宗教文化
  • 简介:石家庄的一家饭店,吃完饭的刘正军悄悄叫来服务员,“请把那堆人家吃过的贝壳打包、我要带回去。”看服务员满脸疑惑,他笑笑说,“我不是卫生防疫站的,你照做好了,我有用的。”这天晚上,刘正军用细小的字、把完整的一部《心经》写在了小小的贝壳上。

  • 标签: 局长 文物 佛经 菩提 卫生防疫站 《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