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陕西是我国碑石史料非常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的道教碑石史料对研究中国道教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十年来,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编、三秦出版社出版了《咸阳碑石》、《华山碑石》、《楼观台道教碑石》、《汉中碑石》、《重阳宫道教碑石》等碑石史料,其中绝大多数有道教史料,而且以《楼观台道教

  • 标签: 成吉思汗 全真道 道教文化 丘处机
  • 简介:肖智道长,于1945年出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河图观全体道教徒均受到了冲击,开大会对她们进行批斗,逼迫她们还俗,但肖道长和罗浩明道长等全体道友团结一心,不屈服威逼,被赶出去,又返回观中。她们坚信党的宗教政策不会改变,一时的乌云总会被驱散,她不顾个人安危,将观中有文物价值的经典、法器等东西隐藏起来,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尽管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肖道长对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毫不怀疑,从没有半句怨言,一直坚持在河图

  • 标签: 道长 智文 河图 个人安危 宗教政策 全真派
  • 简介:本文以对云南省麻栗坡县蓝靛瑶过法仪式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采用文本研究与宗教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地蓝靛瑶过法仪式中"师"""二派的分工与合作,发现了其"阴师阳"的内在关系结构。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此结构在瑶族"生死轮回"过程中救度个体与家族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师"""二派共同建构了蓝靛瑶生命周期的完整救度链。

  • 标签: 过法 师派 道派 道阴师阳
  • 简介: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佛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佛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与儒、佛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道家思想 曲折发展 儒佛道三教 现代意义
  • 简介:《老子想尔注》是三张五斗米古籍,是我们研究早期道教的重要资料。下面就其“”和“诫”稍作阐述。

  • 标签: 老子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 资料 古籍
  • 简介:主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首先提出logos的观念,他主张万变的宇宙不离其“宗”,而logos就是统摄万有的原理。《约翰福音》中logos的中文译名多采用“”。Logos既有“说话”或“理性”、“规律”之意,又有“知识”或“智慧”之意。《约翰福音》导言的“论”是基督教论的中心思想,更成为早期教父思考上帝和基督关系的重要根据,成为新约神学乃至基督教神学基督论的重要基础。《道德经》以为其系统哲学的核心思想。此书中的是其作者回应人内生命的呼唤、需要和盼望而引申出的理论,也是他在经验世界所领悟的道理的特性和功用归纳的总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约翰福音论和道德经论的异同来探讨二者的意义。

  • 标签: 《约翰福音》的“道论”《道德经》的“道论”
  • 简介:1月6日,西安市道教协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听取了《西安市道教协会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安排》、《西安市道教协会2015年经费收吏情况说明》报告和西安东岳庙教产落实的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讨论并通过了增补匡崇然道长和贾法念道长为市道协副秘书长的决议。

  • 标签: 动态 道教协会 常务理事会 西安市 副秘书长 东岳庙
  • 简介:上海市道协召开六届五十七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3月18日,上海市道协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五十七次会长办公扩大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上海市道教协会宫观管理人才库管理办法(讨论稿)》,学习了全国两会精神,回顾了上海市道协2016年2月份的工作。贵州省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召开3月23日,贵州省清镇市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报告》、《清镇市道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清镇市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及新一届领导班子。

  • 标签: 道协 道教协会 全国两会精神 代表会议 工作报告 管理办法
  • 简介:早期道教(即张陵、张衡、张鲁主教时期)在神祗崇拜及祭祀仪式方面,主要崇信“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行以“三元斋会”、“三官手书”之仪。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盛行,民间形形色色的派林立,五花八门的法事醮仪纷呈,较著者称天师道斋法、上清斋法、灵宝斋法,经篆达数百卷。其著名修订、整理、增益者有葛玄、葛巢甫、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

  • 标签: 早期道教 教义 科仪 《易》 《周易》 主教
  • 简介:唐代天皇悟与龙潭崇信这两代禅师,在天皇禅系中属于开创丛林基业的一辈。虽然这两代禅师可供研究的文献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有限的文献资料,窥见这两代禅师艰苦创业的境况来,也仍然可以品味到这两代禅师的禅法与禅教作风来。

  • 标签: 佛教 天皇道悟禅师 唐代 禅法 天皇法嗣 《龙潭考》
  • 简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尊师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各行各业都讲究尊师重。那么,人们为什么尊师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们重视所传的,所以人们尊师。“”是无形相可见

  • 标签: 中国 传统文化 老师 道德修养
  • 简介:平常在家时,诸位也常常学习佛法,研讨佛法,但我们的研讨仅仅是理论推演,理论上的讨论,理论上的认识而已,受八关斋戒就不一样,是真正的要把佛法和世法与自己的生命结合在一起。

  • 标签: 开示 佛法 斋戒 生命
  • 简介: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 标签: 菩萨道 佛教思想 人间佛教 赵朴 世法 学佛
  • 简介:是《坛经》的根本主题。它与佛、佛性、自性、本心等词可以互换。、佛性非有非无、亦有亦无,它的本性是“无二”。的对立面是非,非主要是贪嗔痴等迷心。修道是从迷心到本心的过程,从迷心到本心的转变不需要漫长的修行,而是在一瞬间。从迷心回归本心即是得道、明心见性、成佛。成佛的状态是一个智慧的、充满爱的、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人成佛后,他所在的世界也就变成了净土。

  • 标签: 《坛经》
  • 简介:戒嗔生活的小镇,前段时间忽然流行起了跆拳,不过参与训练的却不是成年人,而是镇里小学的学生。

  • 标签: 跆拳道 冠军 成年人
  • 简介:古人关于书的阅读,只说是“书难读”一类话,对于读法,只说是“得诀归来好看书”一类话,意为书只有得到口诀后,才能一通百通,看个明白。传统观念中,口传是高于录的。

  • 标签: 读法 阅读 口诀 初探 古人 传统观念
  • 简介:笔者旅印期间见到了《法显传》的印地和尼泊尔译本,觉得这不仅是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也是佛学界和佛学研究中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

  • 标签: 《法显传》 尼泊尔 译本 佛学研究 文化交流史
  • 简介:"《圣经》是人在圣灵感动下写出神的话来",这是我们基本信仰中对《圣经》的根本看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圣经》观。但是,在圣灵感动下的人,也就是圣经各卷的作者,又无一不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因而在他们写出神的话时,又很难绝对地摆脱其历史、文化背景,甚而无法摆脱其性格与文笔的特

  • 标签: 圣经 文化背景 上帝 希腊文 圣灵 希伯来
  • 简介:佛教的宗旨,是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佛是以出世精神来做人世的事业。佛陀法药,广说虽有八万四千,简约之则不外三大纲领,日戒、定、慧。此名三无漏学;以能断烦恼,了生死,故称无漏(漏喻烦恼)。这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若离此三,则非真正佛法。

  • 标签: 佛教 解脱思想 戒律 禅定 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