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为吕潋先生未发表之文稿,讲于1963年5月1日,原稿现存于南京金陵刻经处。2009年12月12日,余参访南京金陵刻经处,得见该稿,遂整理以飧学人。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离合 2009年 南京
  • 简介:本文试图以信息为核心,以文本为依托,从基督教信仰的立场出发,以"溶解"说来建立解释学的框架。概述利科把文本定义为:"文本就是由书写而固定下来的语言。"到了信息时代,这个定义的局限性立即就显露出来。例如,音像产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们完全具有文本的作用,甚至是更全面的文本,但它们却被利科的定义排除在文本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文本重新下定义。比语言更基本的是信息,比信息更基本的是符号。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就语言、信息、符号所在的序列而言,符号是最基本的。因此,

  • 标签: 宗教文本 解释学 信息时代 基督教 解释者 基本的
  • 简介:目前,西藏本教在印度、尼泊尔建有5座寺庙。1959年,西藏本教大师喜饶洛卓率领南木林县曼日寺数十名僧人和一些信教群众流亡到印度,沦落为难民。印度政府将他们安置在库上卢——玛纳里修筑公路,以维持生计。由于食品、气候及居住条件的恶劣,部分本教徒死于疾病,其中包括喜饶洛卓。

  • 标签: 本教 西藏 解释 1959年 信教群众 印度政府
  • 简介:“维摩诘所说经注序”《维摩诘所说经》简称《维摩经》共有三种译本,第一种:是后汉东吴高僧支谦译的,题为《维摩经》;第二种:是后秦鸠摩罗什译的,名为《维摩诘所说经》;第三种是唐玄奘翻译的,名为《说无垢经》,现在各地流通的,大都是第二种鸠摩罗什翻译的。

  • 标签: 维摩诘 经注 解释 白话 鸠摩罗什
  • 简介:唯识的时空观是以“内因缘缘起”,即阿赖耶识缘起为立论的总根据。以“二十四不相应行法”和“过未无体”来说明时空的无自性。用唯识的“种熏”说,来说明时间的“刹那灭性”。本文引入自证分对回忆与预想的证知,来说明自证与时间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在回忆、期待和感知三种时间意识行为中,只有感知(证知)具有当下性。不论是因果同时还是因果异时,都是自证分的“证知”,它们不过是自证分这一受熏持种主体之“行相与体性”两种不同的功能显现而已。在这样一个“回忆卜现在(证知)_期待”构成的三维时间结构中,我们看到三者的相互依存。本文以“波粒二象性”量子实验来说明时间与观察者有关。以经验心识观之,光波(能量、空)会“坍缩”成粒子(物质);以觉性观之,粒子又会还原成空无。所以,与其说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不如说我们“心识”存在的状态具有波粒二象性。

  • 标签: 唯识 时空观 自证分 波粒二象性
  • 简介:马丁·路德当年翻译的《圣经》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他采取的翻译策略与他的宗教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两个重要观念——应许恩典和平等解释权,特别是后者带给翻译研究的启示。

  • 标签: 理解 权威理解 解释权 判断权 翻译研究
  • 简介:《法音》刊行三百期了!三百期《法音》蔚为一道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观察。作为“法”的“声音”,理所应当具有一种超越的意义,而这种超越意义要让人们能够理解,也就理所应当是经过了一番特殊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就应该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寻章摘句式的注释,而是一种解释学意义上的解释

  • 标签: 解释学 文化景观 “声音” “法” 百期 应当
  • 简介:读书治学,必须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并且要寻找到解释问题的角度和原则。方立天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佛教研究专家,他的近作《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以下简称《要义》)甫一出版,即在学术界、读书界、出

  • 标签: 中国佛教哲学 心性论 问题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研究 印度佛教
  • 简介:如果我们把中国教会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事工作为一个话语事件,我们就可以试图从文本分析入手,进而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缘由,并且从一般性分析的层面理清这一话语现象背后的种种意图和意愿,从而可以从容不迫地分析一般性的理念和处境中的各种相关物之间的关联性。

  • 标签: 中国教会 神学思想建设事工 神学解释学 文本分析 关联性 学科建设
  • 简介:东汉末年,佛教经典随着鸠摩罗什等佛法弘传者传入中国,翻详经典遂成为表达佛法思想的首要工作。由于中国与印度在文化、风俗等之间的差异性颇大,想要找到适当的对译词实非易事,译经师们本着对佛法义理的掌握及自己在文学上的素养,在字字句句中仔细推敲下,更冀望以最贴切的文字词汇来阐扬佛法真正的意蕴。因此.在佛典翻泽的阶段中.不但使佛教的法身慧命得以绵延,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词汇,甚至影响到中国文学,艺术、音乐的创作与发展。

  • 标签: 佛教 佛经语言 中国 传统文化 禅宗 净土宗
  • 简介:略论佛学的语言观(佛法沉思录之三)胡晓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语言生命存在。语言文字都是符号,而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有符号思维。人世间的一切文明文化都是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可以说没有符号就没有人类。由于语言文字符号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因而就形成了...

  • 标签: 语言观 语言文字符号 知性思维 语言哲学 佛学 语言世界
  • 简介:今年,是全国苗族文学创立五十周年,使我回忆起已离开人世五个年头、为苗学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并在苗族文化的挖掘、开发、征集、整理、教学、推广、普及诸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苗族文字语言学家——杨通胜老师。

  • 标签: 苗族文化 语言学家 文学 怀念 精力
  • 简介:国家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 标签: 文字法律法规 民族语言文字 法律法规介绍
  • 简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以下简称意见),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体制机制和工作领导等5个方面,提出了23条重要的指导意见。

  • 标签: 民族文化事业 民族团结 和谐 语言 传承 繁荣
  • 简介:每逢周三和周五下午,在杭州一家酒店做高管的徐霜都要驱车前往数十公里外,坐落于法云弄60号的杭州佛学院。有时候,为了错开限号限行的高峰期,徐霜甚至每次都要提前一个小时跟老板请假下班,她要去赶赴一场与一种古老语言的相会。

  • 标签: 语言 公开课 杭州佛学院 梵文 高峰期
  • 简介:“佛教题材油画除了要求掌握娴熟高超的油画语言和深邃的个人艺术修养外,还要求画家对佛教的深入理解和感悟,长时间地保持极为虔诚宁静,不受繁杂琐碎干扰的超脱心态,进行绘画创作。”

  • 标签: 油画语言 佛教题材 艺术修养 绘画创作 画家
  • 简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侗民族人口最多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州。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351万,占全州总人口的80%。州内农村人口文盲比重较大,45-60岁人口中,苗、侗两个民族人口略懂汉文的比例分别只有19%和21.52%。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扫盲工作,但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用汉文扫盲收效甚微,即便学到一点,也往往因语言环境的限制不能巩固,复盲速度一决,使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和现代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等难度较大。

  • 标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传播工作 民族语言 黔东南州 少数民族人口 农村扫盲工作
  • 简介:一、的内容描写了多宝塔的出现[1],即宝塔从大地涌现,多宝如来从塔中出现赞叹释尊说法的真实.多宝如来曾发誓愿:无论是任何地方,只要有人在那里说,自己的宝塔就必定出现在那里.

  • 标签: 中国佛教 佛坐 佛教法华
  • 简介:比较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事物最普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常言讲广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通过比较,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我们为什么能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一眼就可以认出自己的父母或知心朋友?就是因为我们学会了比较的方法,就是因为我们从比较中掌握了自己的父母或知心朋友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特征。如果没有比较,我们将永远生活在一个混沌而模糊的世界之中。

  • 标签: 比较语言学 人类认识 事物 朋友 父母 普遍
  • 简介:人类早已迈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佛教界人士将网络作为弘法的重要载体,以此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用一种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弘扬和传播正信的佛教,由此也催生了众多网络弘法的网站、博客和微博……

  • 标签: 网络 生活 博客 龙泉寺 和尚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