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投资者难以长远地将多重投资看作整体,而更倾向于分割成单一决策进而表现出每次决策风险规避的现象”被称为风险投资中的短视效应.短视/远视风险投资常通过单一决策/重复决策范式予以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发现,在单一决策条件下,投资者接受投资的人数比例或者投资金额低于重复决策条件.短视效应的调节机制有反馈频率、投资灵活性、选择组块、风险状况等.研究者分别提出短视损失厌恶(myopiclossaversion,简称MLA)理论和短视预期理论(myopicprospecttheory,MPT)对短视现象进行解释;但这些理论受到基于齐当别理论(equate-to-differentiatetheory)研究的挑战.文章在总结短视效应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有必要深入探索的方向.

  • 标签: 短视 预期理论 齐当别理论 损失厌恶 风险厌恶
  • 简介:与以往主要借助于面对面(F2F)沟通所不同的是,在CMC(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条件下,人们表现高水平的自我揭露,人际互动更为频繁,从而在CMC条件下更容易形成亲密关系(intimacyrelationships)。针对上述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社会线索理论,并予以简评。

  • 标签: 网络亲密关系 社会线索理论 社会心理学 表现形式 关系特征 社会地位
  • 简介:解释学心理学方法论从根本上反对了科学主义方法论,且突出了人及人的心理与物之间的区别,并将科学主义方法论所遗落的人之为人的特点,如人的个体性、目的性、价值性、社会历史性、整体性等纳入心理学的视野。解释学心理学方法论建立于解释学哲学基础之上,其心理学方法论蕴含具体包括:人本主义的世界观,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直觉主义的研究原则,主观主义研究范式和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

  • 标签: 心理学 解释学 方法论 人本主义
  • 简介:对认知功能老化的机制的探讨单纯靠心理学或生物学研究是不能完全揭示其整体面貌的,必须将心理学的行为层面研究与生物学的生理层面研究结合起来才可能找到答案.本文在回顾认知功能老化的心理学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与大脑老化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解释,即HAROLD(HemisphericAsymmetryReductioninOlderAdults)模式.已有研究表明,该模式与某些认知功能老化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可能是解释认知功能老化的一个重要脑机制.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充分,不足以得出确定性的结论.文中对此做了分析并指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认知老化 HAROLD 脑机制
  • 简介:本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检验了消费者在群体购买情境中的冲动性购买行为.研究1采用2(解释水平:高vs.低)×2(自我建构:独立vs.互依)组间因子设计,用来检验解释水平是否调节自我建构类型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2采用2(解释水平:高vs.低)×2(认知模式:感知vs.模拟)组间因子设计,检验认知模式和解释水平对冲动性购买的联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群体购买情境下,消费者自我建构类别不同,冲动性购买意愿也不同,且受到解释水平的调节影响;群体购买情境下,消费者对他人认知模式的不同,对自身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也不同,解释水平在其中也起到了调节作用.

  • 标签: 冲动性购买 解释水平 群体购买情境 自我建构 感知—模拟
  • 简介:基于心理测试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心理测试符合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的观点予以认可,但法律制度对民事诉讼证据法律属性的规定却是具体而明确。由于民事诉讼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应变性、反复性等,因此对心理测试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应在完善其法定程序、形式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心理上有助于当事人化解纷争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测试 诉讼证据 证据价值
  • 简介:面孔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的二态性(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性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的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态性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性反馈后的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的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性面孔影响学前儿童的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态性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 标签: 面孔二态性 人格标签 学前儿童 信任博弈
  • 简介:<正>教育倔犟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确是一件麻烦事。但你应该看到,倔犟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即表示孩子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己地位的表现。你若以粗暴的态

  • 标签: 自我意识 儿童心理学家 华实
  • 简介:随着我国司法形式的发展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在涉少刑事审判过程中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司法尝试,但其必要性却尚未被详细加以论证。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心理干预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机制的引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证明将心理干预引入青少年司法过程的必要性,并对已经或将要遇到的问题进行列举。

  • 标签: 涉少刑事审判 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 青少年犯罪心理
  • 简介: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说明时间管理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以2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成绩起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时间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启动不公正信念时,个体计划学习投入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伴随娱乐等其他时间增加。总之,公正世界信念可部分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大学生对不公正信念更敏感。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学习成绩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 简介:孩子会慢慢确立她自己的价值观。世上所有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后代必须与前代不—样,必须更适合她自己,这样社会才有进步。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保健法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一名战士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的实践,结合咨询过程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运用系统脱敏对求助者的焦虑症状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成功说了系统脱敏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效果评估问题。

  • 标签: 案例报告 考核焦虑 系统脱敏
  • 简介:刀切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正>一、眼动分析的历史眼动分析是研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时刻所加工的信息是什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眼动仪来记录阅读者的眼动轨迹,然后依据记录资料,分析阅读者的思维活动。这种方法是反应时的深入。在阅读时,人的眼睛做了什么样的活动?对这个问题,早在1978年法国眼科专家贾瓦尔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是:“阅读时眼睛不是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运动”。1908年哈伊出版的《阅读教学和心理学》一书中的许多研究资料就是用眼动分析所取得的。例如:“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眼动过程中注视和跳动有所不同。”到30年代左右,精确摄影技术的发展,眼动分析方法被广泛地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布斯维尔,他

  • 标签: 眼动过程 儿童 阅读过程 眼动仪 心理学研究 注视时间
  • 简介:在物理、化学以及数学等各门科学中,都存在有不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大问题,有待后人去解决。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也不例外,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

  • 标签: 心理学 自我分析 内省 方法问题 科学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的技术设备的一切可能的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的一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的结构。这些毫无结果的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的工作。有一次,他在完成另一项看来与使其烦恼的技术课题毫无关系的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