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正>中等师范教育是为培养初等教育师资服务的。中师心理学教材,应提供师范生作为一个合格小学教师必备的有关心理学基础知识。五十年代我们学习苏联,讲授普通心理学内容,毕业生难以应用心理学知识于教育实践。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以儿童心理和教育心

  • 标签: 基础知识 教材体系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课 儿童心理学 教育改革
  • 简介:<正>“小学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实验课题,从语文学科心理和思维发展心理学出发,研究小学语文能力结构、发展,及其同思维品质间的联系;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能力的测量与评价;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及语文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关系,等等。《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年第1期上曾刊登吴昌顺同志《“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与培养”

  • 标签: 能力发展 语文能力 思维品质 听说读写 语文学科 能力结构
  • 简介:<正>七十年代,苏联先后出版了几本体育学院心理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现作一些简单的介绍,籍以了解七十年代苏联体育学院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出现的新兴学科、新的研究领域、新成果、新动向,供我们借鉴参考。《心理学》本书出版于1974年,鲁吉克著,是苏联体育学院的一本主要教学参考书。共分三个

  • 标签: 运动心理学 运动员 体育学院学生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教材 七十年
  • 简介:<正>教育部正在主办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心理学史及文选包括西方心理学史及文选,苏联心理学史及文选和中国心理学史及文选等一批专著。目前《西方心理学史》初稿已经写完,不久即可出版。教育部高教司委托杭州大学主办的《苏联心理学史》(大纲)讨论会,已于81年7月在杭州召开。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十多所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关人员等30多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杭州大学校长陈立教授参加了大会,他指出心理学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编写苏联心理学史教材,他提出

  • 标签: 中国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统编教材 苏联心理学 中国心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
  • 简介: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D.P.奥苏贝尔曾提出意义学习的两个内在条件分别是,学习者有同化新材料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前者涉及教学中的认知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可接受性有关,后者则涉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乐接受性有关。但奥苏贝尔本人也仅提出教材内容的认知处理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而未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心向的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策略,这其实也反映了现时教学心理学在教材内容处理上重知轻情的倾向。鉴此,本文从情感维度上提出教材内容处理的超出预期策略,以冀与认知策略一起共同优化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环节,并阐明超出预期策略的内涵、机制、作用和实践运用。

  • 标签: 教学心理学 情感维度 教材处理 超出预期策略
  • 简介:图式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如何被表征、被分类和被有效应用的认知理论,把它运用于语文阅读理解的领域,是一项开创性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图式的特点、功能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内在关系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 标签: 图式理论 语文阅读理解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五爱”公德教育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对于“五爱”内容之一的爱劳动方面,我国心理学工作进行了一些研究。有人探索了小学儿童公益劳动观念发展的特点,有人采用开放式问卷法及两难故事法对中小学学生的爱劳动观念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对不同的劳动形式的观念发展方面。在此,我们采用对偶故事法,着重对劳动本身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的普遍的、一般的劳动观念的发展,目的在于了解小学儿童劳动观念的发展状况,探索小学儿童劳动观念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为增强儿童劳动观念的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劳动观念 小学德育工作 故事法 小学儿童 公德教育 发展研究
  • 简介:<正>一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应用题教学对于理解各种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和算理是极为重要的,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简易方程”已下放到小学,无疑,代数解法较算术解法更

  • 标签: 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结构 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 代数解法 数量关系
  • 简介:本研究归纳了小学儿童(一至五年级)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环境中经常出现的7个方面的向社会行为,编制了家庭和教师的儿童日常行为报告问卷。7个方面包括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安慰行为,规则和权威的遵从。合作行为,观点采择和侵犯行为。问卷按照该行为在家庭和学校、班级出现的频率分为没有一偶尔一有时一经常一总是五个等级,由家长和教师分别打分。考虑到文化差异,同时抽取了大城市、县城、农村三类地区的小学生被试。结果显示:①儿童的向社会行为诸方面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帮助行为、分享行为、规则和权威的遵从行为有显著增强;③儿童向社会行为的评价得分有性别差异;④儿童向社会行为的评价得分存在地区差异。

  • 标签: 社会行为 小学儿童 观点采择能力 分享行为 帮助行为 性别差异
  • 简介:作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外部内化动机,三种成分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相关的结构。通过对北京和瑞安等地的436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师教学动机的结构特征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在以该结构为基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教师的年龄、教龄和学历与教学动机相关水平不显著,说明这些变量不是研究教学动机的敏感变量。

  • 标签: 教学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外部内化动机
  • 简介:本研究对浙江省8所中小学的1241名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性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1)超过半数的家长在性教育的观念上存在着“障碍”。(2)在家庭性教育的实施中,持科学态度的家长还水多。

  • 标签: 中小学生家长 家庭性教育 性教育观
  • 简介:本文采用修订的欺负行为问卷对333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欺负行为的发生频率上随年级增高而减少,并存在起伏现象,男女间和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异显著;在欺负的类型上,随年级增高,男生由直接的身体欺负为主转化为直接的言语欺负为主;女生由直接的言语欺负为主转化为间接的言语欺负为主。欺负的方式男孩多是被一个男孩或多个男孩所欺负;女孩则是被一个男孩或多个男孩,或一个女孩或多个男女孩所欺负。并且表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被老师、家长和同学所忽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 标签: 中小学生 欺负行为 调查研究 身体欺负 言语欺负 性别差异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小学生求知欲的构成因素及其培养因子;制定了测评小学生求知欲的问卷;运用现场教育实验,对小学生求知欲进行了培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求知欲的水平,它们是促进小学生求知欲发展的重要途径.2.求知需要、学习态度、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是构成小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小学生 求知欲培养 实验研究
  • 简介:以91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探讨了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运用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小学儿童在失望情景下的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都变得越来越积极,且失望情境下无论是在真实情绪上还是在表面情绪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三种人际关系类型下儿童的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且人际关系类型不同儿童使用表达规则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这可以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来解释;(3)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受到不同人际类型的影响,这可能与儿童对情绪表达社会影响的不同预期有关;(4)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所处的人际关系类型影响,且不同人际关系下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年级、性别的影响.

  • 标签: 情绪表达 失望 情境 五年级 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
  • 简介:本研究以152名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一般性焦虑测验量表(GAT)为工具,通过与181名学习优秀学生的比较,研究他们的焦虑特点。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与学习优秀学生无显著差异,但学习困难学生中高焦虑者和低焦虑者明显多于学习优秀学生。在学习困难学生中,女学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学生。

  • 标签: 中小学生 学习困难 焦虑 一般性焦虑 测验量表
  • 简介:以180名1至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加法口算速度和广度的发展。结果表明小学生被试加法口算的速度和广度均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1至4年级加法口算速度的增长率较高,4至6年级增长率较低,发展减缓。加法口算广度的发展在1至4年级之间增长幅度较大;在4至6年级之间增长率降低,年级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的分析还表明,小学生被试数字广度的发展和口算速度的提高是促进加法口算广度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加法 口算速度 广度 年级差异 小学生 重要因素
  •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人们说话总是一句句地说,写作也是一句句地写。说话要求明白,写作要求通顺,符合语言规范。中小学生掌握词语后,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以表达思想?这在中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中,是关键性的问题之一。揭示了它,不仅有助于揭示有关中小学生从言语向语言过渡的机制,而且还可以为揭示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机制提供某些资鉴信息。

  • 标签: 句子结构 句子成份 语言发展 语言环境 词语 语言规范
  • 简介:<正>一、研究目的人类学文化是从识字开始的;而且字汇掌握的数量,又是衡量儿童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中外学者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从研究识字开始。关于有关中国儿童识字问题的研究,从1921年刘廷芳关于汉字字形与字音对字义的影响

  • 标签: 中小学生 系列研究 教育 书面语言 语文课本 口头语言
  • 简介: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247名小学生作心理素质团体测试。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学业成绩高分组心理素质优于学业成绩中等‘组和低分组,学业成绩中等组优于学业成绩低分组。(2)分年级看,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成绩组的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因素上的差异有不同。(3)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

  • 标签: 小学生 心理素质 学业成绩 心理机能 研究对象
  • 简介:本文主要简述了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已呈上升趋势,自杀行为已引起社会关注。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大,自己设定的奋斗目标受挫,心理失衡;因青春失恋,引起的情感障碍;学生的性格脆弱,承受能力差;个别人的心理变态,误走绝路;家长们过高期望,"逼子成龙"。因此,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速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全社会和家长都应树立新的人才观,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对中小学生要加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耐挫折力,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 标签: 中小学生 自杀行为 心理障碍 家庭教育 高中学生 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