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体育锻炼量、持续时间、体育锻炼项目、锻炼伙伴、锻炼场所、锻炼设施、锻炼时的指导等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交互影响,发现体育锻炼各方面对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都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揭示了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关系。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感提供证据。

  • 标签: 体育锻炼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为研究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K10量表》随机选取甘肃省820名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生活方式总体表现为一般;不同居住地的居民在生活方式的营养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体育锻炼和营养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个人口学变量在生活方式各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2.城镇化进程中居民整体心理健康较差;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在总体心理健康上差异显著(p〈0.05);其他人口学变量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p〉0.05)。3.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中的健康责任因子、体育锻炼因子和生活方式总分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居民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在世界性宗教(如基督教和佛教)传入中国少数民族群体以前,几乎中国所有少数民族都拥有形态各异的原生性传统与灵性观念。彝族约占我国总人口的0.6%,大多居住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彝族的原生性宗教可称为毕摩宗教,它由祭司毕摩创建与传承、通过经文和仪式传播,以祖先崇拜和仪式实践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彝族独有的哲学观念和疾病治疗方式。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凉山州的关姑县的预调查田野数据,共访谈了2名毕摩祭司和5名信徒。根据苦难的认知、情感表达和求助行为等类别,我们对根据被访者的访谈稿进行了编码和分类。我们发现,彝族毕摩信众的苦难经历大多集中在财务困境和家庭压力上,他们更多地寻求外在参照点(externalreference)来表达苦难相关的情感,更倾向于将苦难归因于超自然(supernatural)的力量,并更多地寻求强关系(strong-ties)的帮助。未来的研究应检验本土化苦难理论在彝族民众中的有效性。

  • 标签: 少数民族 中国 民间宗教 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