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120名青少年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孤独量表(CLS)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探讨青少年父母依恋、人格特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依恋沟通、信任、疏离均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而母亲依恋仅沟通维度与孤独感呈负相关,信任和疏离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在人格特质上,仅内外向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内外向分别与父亲沟通和母亲沟通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内外向在父母沟通与孤独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说明父母沟通能直接影响青少年孤独感的形成,同时也可通过内外向间接影响孤独感.

  • 标签: 父母依恋 内外向 孤独感 中介作用
  • 简介:<正>牢骚,本是因内心不平衡或产生了怨恨而向外界发泄不满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人都有过发牢骚的经历,可更多的人只允许自己发牢骚,却不愿别人发牢骚,更不容许别人发牢骚。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难免有发牢骚的时候:因学业负担过重而苦不堪言;因学业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而受同学嘲笑,师长的指责;因穿着打扮过于前卫而被学校视为异类被拒之门外……等等不一而足。

  • 标签: 不平衡
  • 简介:时三、六年级22名学儿童和22名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水平匹配的正常儿童在内外源提示下的注意表现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表明:当内源性提示有效性比例较低时,学和正常儿童的提示效度效应均不明显;当提示目标间隔时间较长时,外源性提示有效性时各组被试的反应时无显著影响;在内外源性提示下,六年级儿童的绩效好于三年级;学儿童在反应时间、加工速度上和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加工广度和策略上不如正常儿童。这些结果表明学儿童的注意定向和相关的认知加工能力与正常儿童有所差异。

  • 标签: 学障儿童 内源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眼动特征
  • 简介:<正>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化、工业化、电器化、信息化、家庭结构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及传统习惯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对心理卫生在保健工作中的认识和需求,亦随着日益突出与迫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指出:完整的健康概念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良好.缺乏其中任何

  • 标签: 心理卫生 浙江省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 协会
  • 简介:<正>浙江省心理学会第十届第二次心理学学术会议,于1993年12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市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70余人,来自全省的高等院校、研究所、教师进修学校、医院、司法公安机关等。他们中既有老一辈的著名心理学家,也有许多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心理学工作者和一批朝气蓬勃的研究生。24日上午大会举行开幕式,由第十届理事会副秘书长许树铭副教授主持,理事长朱

  • 标签: 学术会议 心理学会 应用心理学 理事会 浙江省 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