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隐喻治疗在大学生常见的三种类型问题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分析,介绍了隐喻治疗的思路,具体的操作过程、方法、技巧。探索隐喻治疗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以期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隐喻治疗有所了解和关注,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的疗效。

  • 标签: 隐喻治疗 大学生 常见心理问题 应用
  • 简介:本文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咨询由演讲焦虑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详细搜集、整理来访者Y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Y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Y开展咨询,让来访者Y与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识别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通过心理咨询,来访者Y上台讲话的焦虑、紧张情绪有明显缓解,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演讲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简介:本研究对122名大学新生进行了半年追踪,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法考察适应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入学三个月时初次测试(T1),初测半年之后后测(T2)。结果发现:(1)幸福感和适应之间显著正相关,同时预测的效果高于继时预测;(2)交叉滞后相关分析表明,适应T1对幸福感T2的预测(r=0.50)高于幸福感T1对适应T2的预测(r=0.32);(3)学习适应T1(18%)和人际适应T1(11%)共同预测主观幸福感T1中29%的变异;(4)控制初测总体适应T1(31%),对大学的认可度T2(21%)和个人情绪适应T2(3%)还可以解释幸福感T2中24%的变异。因此,本研究发现大学生适应者更幸福,而不是幸福者更适应。该结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意义。

  • 标签: 适应性 主观幸福感 交叉滞后分析 大学新生
  • 简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 标签: 手机依赖 主观幸福感 社交焦虑 大学生.
  • 简介:本研究使用眼动技术及模拟操作任务考察了图示写实对飞机安全须知卡可理解的影响。三组被试分别阅读写实照片、卡通插画、目标实物-t-其余图画的混合呈现等三种不同呈现形式的安全须知示意图,随后完成模拟操作任务。结果显示,混合组较写实组能更好地引导被试注意投放到与安全操作有关的关键区域上;混合组与写实组的模拟操作绩效均优于卡通组。基于上述结果,笔者建议使用“混合呈现方式”的飞机安全须知卡向乘客传递安全信息。

  • 标签: 飞机安全须知 图片写实性 眼动
  • 简介:为验证和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26名大四本科生的生涯适应力与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职业环境催促着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也能通过创业效能感间接的预测创业意向;积极的生涯关注是大学生领悟和内化“创业角色”从而增强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生涯适应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资源。将生涯适应力开发融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

  • 标签: 生涯适应力 创业效能感 创业意向.
  • 简介: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405名大学生的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自尊以及物质主义的状况,探讨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相关不显著;主观和客观家庭社会阶层与自尊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物质主义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与物质主义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主观家庭社会阶层通过自尊间接影响物质主义。表明主观家庭社会阶层低的大学生由于感受到更低的自尊.因而更容易形成物质主义倾向.

  • 标签: 家庭社会阶层 自尊 物质主义 大学生 中介作用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和挑战-阻碍压力二维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225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挑战-阻碍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的关系,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和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这一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挑战压力源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阻碍压力源对工作倦怠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工作投入有负向的预测作用;问题导向应对策略在挑战压力源与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情绪导向应对策略在阻碍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挑战性压力源 阻碍性压力源.问题导向应对策略 情绪导向应对策略 工作投入 工作倦怠
  • 简介: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国内外对宗教这一概念的心理学研究进展,根据侧重的角度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的概念,将容易与宗教这一概念混淆的精神性和精神信仰进行了区分。并在分析常用的宗教测量工具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宗教的因素,提出了对宗教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宗教 宗教性 精神性 心理测量
  • 简介:通过对57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依恋除对同一获得状态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外,主要通过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获得状态和早闭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对扩散状态产生负向影响;(2)自我不一致在分离-个体化对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分离-个体化负向预测自我不一致,消极分离-个体化正向预测自我不一致,进而以自我不一致为中介对同一性状态产生影响;(3)亲子依恋依次通过分离-个体化、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对同一获得状态、早闭状态和扩散状态产生较强影响。

  • 标签: 自我同一性状态 亲子依恋 分离-个体化 自我不一致 中介作用.
  • 简介: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的同质进行探究。通过文献检索,共20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筛选标准(N=40684)。异质检验结果表明效应值异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漏斗图和Egger’s检验显示,文献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整体效应检验为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学业成就呈同质(r=0.32,P〈0.001);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青少年与其同伴团体的学业成就同质受同伴团体测量方法的调节,但不受被试年级与学业成就测量方法的影响。

  • 标签: 同伴团体 学业成就 元分析 调节效应
  • 简介: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和提取流畅的差异造成的。

  • 标签: 小学生 回忆任务 学习判断 准确性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探讨冲动、自我调节与手机依赖间的关系,并检验手机使用在三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BIS-11冲动问卷、BIS/BAS自我调节测量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和手机使用情况问卷对90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高冲动正向影响手机依赖,自我调节负向影响手机依赖;(2)冲动人格特质、提升调节通过手机使用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结论:高冲动大学生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自我调节尤其是防御调节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 标签: 冲动性 提升调节 防御调节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 简介:多元文化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以往研究发现它可以提升创造,但本研究认为它也会增强外文化排斥反应。91名具有不同多元文化经验的中国大学生对麦当劳在长城开分店的中美文化混搭情境进行了评价。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少(从来未出国和留美时间4~6个月)的被试,开放高低对他们评价麦当劳的态度没有影响;对于多元文化经验较多(留美时间2年以上)的被试,那些开放较高的人比开放较低的人对麦当劳有更负面的评价(外文化排斥);多元文化经验和开放的这一交互作用只存在于对中国文化有较高认同的被试身上。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和质分析表明,具有丰富多元文化经验的人所产生的外文化排斥反应与对文化信息的深加工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对'认知深加工产生整合反应,认知浅加工产生排斥反应'的观点做出了重要补充。

  • 标签: 多元文化经验 开放性 文化排斥反应 文化认同
  • 简介:本文在文化混搭与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下设计调查问卷,以期揭示汉语二语(CSL)学习者在华适应压力的群体特征、心理成因与缓解途径。研究1报告了一起心理危机个案并通过访谈分析其文化休克的表现;研究2随机调查了52名在广州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结果显示,CSL学习者的文化适应遵循U形变化规律,思乡情感和与中国文化的焦虑型依恋关系是适应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3通过网络平台随机抽样了110名在北京和广州学习的留学生并分析其文化适应的影响和缓解途径,结果表明思乡情感造成了CSL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焦虑,进而形成文化适应压力,并进一步对学习者的文化探索行为、文化承诺、学习满意度带来影响,然而这种压力可以通过与中国文化的交际经验来缓解。

  • 标签: 汉语二语者 文化混搭 文化适应 跨文化交际
  • 简介:采用“中国成年人情绪量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中国成年人坚韧性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SCL-10”对559名农民工进行了测试,旨在考察农民工情绪、坚韧性和弹性特质的负载情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工的积极情绪特质和坚韧性特质的负载量显著高于全国成年人常模,而弹性特质负载量显著低于全国成年人常模;情绪、坚韧性和弹性特质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对心理痛苦症状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

  • 标签: 农民工 情绪性 弹性 坚韧性 心理健康 预测作用
  • 简介:为考察反刍和希望对创伤后成长(PTG)的作用,检验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2.5年后的4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侵人性反刍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主动反刍来间接地促进PTG;希望在侵人性反刍与主动反刍之间的关系中不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可以显著地调节侵入反刍对PTG的影响.即侵入反刍对PTG的正向NN作用随着希望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 标签: 青少年 反刍 希望 PTG
  • 简介:随着现代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信任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制度信任转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医患信任"非对称"在传统社会所获得的合法也随之瓦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一时间医患关系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基于社会变迁的逻辑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由"非对称"瓦解所造成的负效应及其背后所隐含的认知与情感转换机制。提出只有以动态的视角,把医患关系看作互动过程中的关系问题,从个人和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良,才能真正疏解由"非对称"合法丧失引起的负效应。

  • 标签: 医患信任 非对称性 社会变迁 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