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新制度主义的兴起为制度主义及其本身赢得了荣誉。尽管新制度主义脱胎于制度主义,但二者在具体的方法论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出于对行为主义的反思,新制度主义继承了早期制度主义对政治价值的关怀,保留了对价值的尊重及对政治现实与实践的综合考量。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差异则表现在: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各自偏好;“以静制动”与“以动制静”的差异选择;结构主义与理性选择的不同取舍。但对历史哲学的尊崇,似乎又成为二者相似性的核心。

  • 标签: 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 方法论 比较
  • 简介: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思潮或者行为倾向,即把生物界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能者为王等竞争规律,简单地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这样的简单化处理,对竞争中的弱者、“落后者”没有任何人性化的关照,将人类社会竞争变成类似于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充满残酷和血腥,

  • 标签: 社会达尔文主义 竞争规律 行为倾向 适者生存 社会生活 社会竞争
  • 简介:目前,我国的反恐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实践中积累的很多经验尚未转化为学术成果。与国际反恐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具有事件驱动、带有谴责性质等特点,对事件的片面描述时常受到国外学者的质疑。客观的学术成果对反恐实践具有重要影响。要有效反对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必须在研究上与国际接轨、进入国际语境,通过研究建立话语权,增强反恐软实力,以有效掌握国外对我国反恐问题的舆论。

  • 标签: 恐怖主义研究 反恐 期刊 政策建议
  • 简介:策略主义是近年来学术界对基层政府运行逻辑和治理特点的一种描述和概括。从基层政府的运行角度看,策略主义虽然产生于微观层次的组织制度环境,但如果从社会宏观层面看,策略主义其实是当前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行为逻辑和行为特点,泛滥于各行各业,而非只是基层政府的行为特点。只不过,由于基层政府处于各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最前端,加之处于压力型体系的最底端,受制于各类结构性因素,其策略主义的逻辑才如此彰显。因此,从根本上说,策略主义源于一种缺乏伦理底线、缺乏是非标准、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宏观背景。因为价值观和文化形态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是制度构成的底线秩序,脱离相应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之上的制度运行,很容易沦为一种纯粹的权力技术。

  • 标签: 策略主义 社会基础 制度组织约束 底线秩序
  • 简介: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研究存在断裂性和片面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民粹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助力中国革命的成功;第二阶段,民粹主义因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路线上存在根本分歧,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当代民粹主义思潮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起挑战。应对民粹主义进行连贯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引领民粹主义思潮。

  • 标签: 民粹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作用
  • 简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儒学
  •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坚持唯心史观,妄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颠覆历史认识,搞乱理想信念,消解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以及逐步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成为对历史虚无主义有力批判的武器。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思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批判
  • 简介:倡导社会主义敬业精神,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中国人敬业指数的客观要求;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荣辱观 中国梦
  • 简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内在一致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国家虚无主义,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的奇迹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必须制定相应的教育规划等。

  • 标签: 习近平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教育
  • 简介:科学社会主义一直是在曲折中前行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国际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涌现,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以其成功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也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 标签: 民本思想 制度创新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 执政能力
  • 简介:列宁晚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后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方式愈多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愈加可靠和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要经过许多阶段和实践探索、只有利用资本主义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但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等一系列重要论断,构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反映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邃思考和开拓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大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 标签: 列宁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或借鉴意义
  • 简介:近年来,由于沙特频繁遭受恐怖组织袭扰,且国际社会对其参与反恐行动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沙特政府对反恐策略进行了诸多调整,贯彻了"内外结合"的逻辑思路。内部主要通过"去极端化"策略改造极端分子的思想观念、促使极端分子回归社会以阻止恐怖主义在沙特的蔓延;外部积极倡导建立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反恐怖军事联盟。沙特的反恐策略具有针对性强、国内治理与外交手段相结合的特点。沙特在反恐策略中的做法,可供国际社会从宏观战略角度借鉴。

  • 标签: 沙特 反恐联盟 去极端化
  • 简介:反对“宗派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首先展开了对“宗派主义”的批判,其间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宗派主义”概念的形成、党内整风期间对“宗派主义”内涵的阐释、胡风事件中对“宗派主义”的政治定性、以及“文革”中对“派性”问题的态度转向等几个阶段。尽管毛泽东反对“宗派主义”思想也存在某些时代的局限,但它在中共历史上的积极作用仍然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 标签: 毛泽东 “宗派主义” 历史考察
  • 简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怎样才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革命中,我们党坚定不移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回顾这段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也离不开我们党的主观努力。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能够科学地、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第二,能够准确地、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第三,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三个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要素 启示
  • 简介: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一个"特色"问题,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是一个"发展"问题。当时,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中国在最近30余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中国发展的研究,将关系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能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才是一个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新中国第二个30余年的发展与第一个30年的不发展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理解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界、学界和思想界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

  • 标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特色发展 发展特色 苏联模式 “四个全面”
  • 简介:背景介绍1933年9月27日,《青年实话》第2卷第27期刊载了反映抗日先遣队主题的漫画《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介绍抗日先遣队转战敌后,承担了准备与入侵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战略目标。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先遣队 战略目标 青年实话 卷第
  • 简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除了具有救亡图存等客观因素之外,与他们具有的主观条件分不开,即: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还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 标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理论素养 理想信念 爱国情怀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合理区分和把握几个基本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应保持合理的理论界限,以群众是否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来衡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效度是一种误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分属于理论活动中的认识论与解释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求对二者保持合理的区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政策理论宣传教育两个基本内容,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但是又各有侧重,需要在观念前提上保持合理的定位。只有在方法论前提上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才能真正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误区 理论自觉
  • 简介:马克思主义美育观遵循实践和规律的尺度,主张审美教育与真、善的统一,通过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来促进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主张审美教育要同社会的主流需求相契合,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辩证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审美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 真善美 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