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未成年接触网络的机会大大提高,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喜欢追逐新潮,是互联网新平台、新应用的积极使用者。微信、微博作为近几年最火的应用,受到未成年的大力追捧。本文以《2014中国未成年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中关于未成年微信、微博使用的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当前中国未成年群体运用微信、微博的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未成年微博的使用率比微信使用率低,其取代微博成为未成年上网的新宠的趋势明显。

  • 标签: 未成年人 微信使用行为 微博使用行为 现状
  • 简介:伴随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增加,监护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监护人监护和教育的缺位,对于未成年成长的消极影响,及其诱发犯罪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略的现实。分析其原因,既有表层原因带给未成年现实的困扰,也有深层原因反映制度、社会的欠缺和不足。无论是个人、司法机关还是国家管理机构,都应认真反思,寻求解决的对策。

  • 标签: 未成年人 监护权 法律体系 国家干预
  • 简介:目前,我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未成年法律主要包括未成年专门性法律4部、设有未成年专章的法律2部、舍附属性条文的法律约34部以及立法解释若干。现行未成年法律体系在法律位阶、法律术语、法律内容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现行的未成年法律呈现出缺乏操作性、专门性立法少、效力层次低、立法内容不充分等不足之处,急需对顶层设计加强研究。我国未成年法律体系的理想结构是“1+5+x”模式,即《未成年保护法》加《家庭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福利法》、《网络空间未成年保护法趴《未成年司法法》等核心法典,再加若干必要专门性法律。

  • 标签: 未成年人立法 未成年人法律体系 未成年人保护
  • 简介:成年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对北京实现“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小学、初中、中职、高中学校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之上,总结了目前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分析了法治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 德育教育
  • 简介:成年社会调查制度一定要满足未成年刑事司法工作目标的需要,契合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履行未成年刑事案件办理司法工作职责的需要。只有深入到未成年刑事司法价值目标的层面才能洞悉涉罪未成年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价值根基,才能结合不同的价值目标明确社会调查报告应着力反映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 价值根基 内容
  • 简介:2015年12月30日,由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主办的“司法改革背景下未成年审判理论与实务”专家论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和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 标签: 专家论证会 审判理论 未成年人 改革背景 实务 司法
  • 简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全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存在多种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近些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上升趋势虽得到一定遏制,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宁波法院自2010年5月在市中院成立未成年案件综合审判庭以来,坚持贯彻"特殊、优先保护"和"未成年利益最大化"的司法理念,严格执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落实"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严格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在公正审判未成年案件的同时,认真研究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并不断深化推进未成年司法工作机制创新,以法庭审判为中心,推动建立了宁波市未成年社会观护团,制订《关于未成年刑事案件适用"圆桌审判"的若干规定(试行)》《关于未成年刑事案件适用心理干预的若干规定(试行)》《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试行)》等涉未成年刑事审判工作的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宁波地区法院涉未成年刑事审判工作。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审判 社会观护 心理干预
  • 简介:不良家庭因素可以诱发未成年向潜在犯罪人发展。因此,对不良家庭因素的介入对于控制及减少全社会范围内的犯罪人数量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介入措施包括对对家庭教育方式的介入和对亲子沟通的加强。应当着重关注未成年成长所在的家庭情况,倡导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保障未成年在家庭中的健康成长。从国家教育的层面来看,还应当在我国建立家庭教育问责制度,对失职监护人强制进行亲职教育。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亲子沟通 家庭教育方式 亲子关系 亲职教育
  • 简介:恢复性司法是近年来国际间新兴的议题,尤其在未成年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被司法实务界广泛认可。但是随着未成年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法律依据的缺失,导致其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无法完全发挥,司法机关在未成年刑事案件中对恢复性司法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检察机关的实践为样本,并以T市H区检察院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实践情况,并在深入剖析未成年恢复性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未成年恢复性司法的定位、适用条件、原则、程序及相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对未成年恢复性司法的构建提出一些设想。

  • 标签: 涉罪未成年人 恢复性司法 检察机关
  • 简介:成年劳动教养曾是我国未成年违法行为矫治制度之一。劳动教养制度自施行以来,教育挽救了一批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未成年,对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控制青少年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劳动教养制度因缺乏法律依据以及程序设置的缺陷而备受质疑与批评,社会各界要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废止有关劳动教养的规定。自此,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原拟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违法行为矫治法》经过多年讨论,终因分歧太大而遭遇"难产",甚至有学者认为《违法行为矫治法》1不会启动。在此情况下,本文对如何处置原来通过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惩戒和矫治的违法未成年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劳动教养 未成年人 法治进程 行为矫治
  • 简介:“国家亲权”理论为各国少年司法制度的建立与革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源于该理论的观护制度是为避免或减少刑罚的弊端应社会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逐渐制度化的,并在少年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适用。而在我国尚处试点探索阶段。随着目前少年司法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建立适应实践需要的本土化“复合型”观护机构,以推动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制度化建设成为题中之义。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司法机关中唯一全程参与刑事诉讼,并承担法律监督职能的机关,对于未成年刑事政策的贯彻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切实落实未检机构专门化、人员一体化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观护机构 国家亲权 少年司法
  • 简介:当前由于困境未成年极端事件频发,引起了对于困境未成年的高度关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监护能力的不足、国家监护缺失、监护制度立法缺陷等因素,由此也带来了困境未成年监护权撤销的诸多问题。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判实践中发生的二起监护权撤销案例的剖析,可以看出当前监护权撤销诉讼还存在诸多困难,各部门之间的衔接、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配合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对于困境未成年的保护,需要在理念更新与法律贯彻、无缝衔接与制度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国家保护的有机结合。

  • 标签: 困境未成年人 监护权撤销 应对策略
  • 简介:为推动建立未成年国家监护制度,笔者参加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组织的考察团,赴荷兰、英国对两国未成年社会保护法律法规、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资金保障等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荷兰、英国两国未成年保护理念先进,法律制度健全,强调公权力的介入并设有公权力的监护机关和监督机构,以强化对未成年的照管和保护,同时相关部门间形成了较好的配合机制,发育完善的NGO广泛参与未成年保护工作,且社会公众普遍具有较强的未成年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对我国制定出台未成年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未成年人 法律法规 监护机构 NGO
  • 简介:虽然对未成年犯罪实施综合治理,其快速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但由于大多数未成年犯罪动机形成带有明显的情景性,是在遇到外界事物刺激,理智失去控制,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实施犯罪的,即多数属于突发性犯罪,并且其犯罪日趋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犯罪类型多元化,呈现出独生子女、留守儿童以及闲散人员、流动人口、新生代农民工等群体中的未成年犯罪问题突出等特点。针对未成年犯罪的新特点,我们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现状与趋势 特点与原因 归纳与分析
  • 简介:地方性法规立法权限的扩大为未成年保护的地方立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成年保护地方立法应当根据上位法的规定,着力解决立法体系的协调创新问题、立法规定与法律执行问题、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互联网时代的立法应对问题、未成年的安全保障问题、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问题等六大问题,通过细化规定增强立法的可操作性,同时注重反映地方实际,为未成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 标签: 未成年人保护 地方性法规 立法 权益保护 犯罪预防
  • 简介: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以及侵犯未成年的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与长久稳定。这不仅关系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也关乎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对此,应当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从完善立法、改革体制、推进司法以及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等多方面全面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和犯罪预防。

  • 标签: 未成年人 国家治理 保护 犯罪预防
  • 简介:当前网络诱发未成年犯罪呈现人数激增、类型多样、危害严重等特点,亟待予以积极治理。采用类型化分析方法,剖析网络诱发未成年犯罪的沉疴与症结,阐明网络诱发未成年犯罪的类型与特征,探究网络诱发未成年犯罪与未成年身心的关系,洞察不良文化泛滥诱发未成年犯罪的缘由,并通过严格源头控制,开展未成年道德教育;落实制度保障,管控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加强心理疏导,纠正未成年犯罪心理的系统化防控策略,以期有效抑制此类犯罪的多发态势。

  • 标签: 未成年人 犯罪 网络 治理策略
  • 简介:通过对山东某区近五年犯罪数据的研究,分析转型期未成年犯罪的主要特征,剖析影响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指出未成年犯罪的焦点问题,并对未成年犯罪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根据我国当代现实提出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特征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成年父母被撤销监护权后,如何妥善安置未成年,对于未成年的成长和发展更为重要。我国的法律传统和民众意愿均呼唤政府在未成年监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目前,国家公权力逐步介入未成年监护领域,是世界各国立法的趋势。域外对未成年的监护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因此,有必要明确政府在未成年国家监护中的责任,探索与建立撤销监护权后常态持久的后续关怀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未成年权益的保障,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撤销监护权 未成年人权益 后续保障 政府责任
  • 简介: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出台后正式将未成年犯的义务教育纳入了国民义务教育体系中,从而真正开启了未成年犯的学生时代。如今,未成年犯义务教育实施已近十年,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机制,并且探索出了"独立办学"和"入所教学"两种模式。作为具体实施部门的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授课主体、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后续教育等方面,为未成年犯提供了合理的义务教育条件和制度。但是,在问责机制、经费监督、教学形式、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 标签: 未成年犯 义务教育 管理机制 模式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