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也是当今世界的能源消耗大国,但本国资源匮乏,其主要能源消费基本依赖国外.长期以来,韩国经济发展都面临着能源短缺带来的巨大挑战,因而韩国历届政府都把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摆在首位.保证能源安全、确保国内能源有效供给是当前韩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必备条件.

  • 标签: 韩国经济 能源战略 能源短缺 有效供给 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
  • 简介:本文对中国的安全考虑作了一个确定的解读。首先,作者对中国的安全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历史回顾,然后对中国目前安全战略的本质作一个概括;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安全战略的理念基础以及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事务的基本思想,并讨论了世界对中国应该或不应该期望些什么。最后,文章还讨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演变。

  • 标签: 安全战略 首先 理念基础 本质 历史回顾 基本思想
  • 简介:美国很早就制定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全球战略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尽管如此,美国的全球战略也没有像在今天这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已不仅仅停留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著作中,而是广泛存在于政党和政府的各类文件,以至广大民众的日常语汇中。在今日世界,人们在不同场合所说的美国的全球战略,其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本文从解释美国全球战略的涵义入手,系统阐述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演变,(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全球战略的历史继承及其在“9·11”事件后对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最后简要说明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美国 全球战略 布什政府 “9·11”事件 外交政策 综合国力
  • 简介:2001年布什担任总统美国后,逐步制定了对印度的新战略;明确表示要从质量上提升美印关系,实质上承认印度的核国家地位,将印度视为美国改变亚洲大国力量对比,遏制中国崛起,推动全球民主化,反恐和反扩散的战略伙伴.

  • 标签: 布什政府 印度 美印关系 国家地位 力量对比 中国崛起
  • 简介: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安全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凭借超级大国的地位及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美国不断调整其东亚安全战略,力图主导地区安全事务,在东亚扮演霸权国家的角色,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服务.

  • 标签: 东亚安全 超级大国 地区安全 霸权 安全战略 冷战
  • 简介: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军事上超级强国,特别是冷战以后,美国在军事上更是显得“一枝独秀”。因此,近年来美国在战略构想、地区安全结构、对待“胡作非为”国家的威胁以及高技术军事控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设想和安排,在全球各地炫耀武力。21世纪的美国在军事上真是那么无懈可击吗?“两场战争”-军事超级大国能打得下来吗“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的战略,已成为美国军事战略的核心。1992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项称作“基本力量”的计划,“两场战争”战略作为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公诸于众。这一战略,是美国为了担任冷战结束后的“世界领袖”而提出的,并认为任何军事战略如果使美军失去了应付少于两场战

  • 标签: 美国 军事战略 两场战略 信息战争 太空
  • 简介:文章认为,1995年克林顿政府推出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对1992至1994年间东亚地区一系列重要事件——朝鲜半岛的核危机,日美同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崛起——的反应。该战略以“预防性防御”为主旨,反映出克林顿政府要在后冷战时代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以接触方式因应中国的崛起,以及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愿望。但是“预防性防御”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美国如何落实这些构想,同时,亚太地区变化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也要求华盛顿在推进“预防性防御”战略时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更好地拿捏分寸。

  • 标签: 克林顿政府 亚太安全战略 预防性防御 安全形势 朝鲜半岛 核问题
  • 简介:美国新保守主义帝国战略既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直接催生的产物,也是冷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当权派基于其政治信仰的帝国野心的大暴露,更反映了二战后形成的美利坚帝国管制模式在新形势下的恶性发展;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美国独特的具有帝国倾向的联邦共和国的建制经历和治理经验。

  • 标签: 美国 新保守主义 政治信仰 “9·11”事件 国家安全 外交政策
  • 简介:本文作者陈志让(JEROmtCh’En),是英国利兹大学教授,是英国研究中国问题专家。他著有《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书,还编辑出版了有关毛泽东论文、著作的书。本文为他发表在《中国季刊》一九六九年第四十期《评遵义会议决议》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摘译(全文共分四部分:一、遵义会议;二、单纯防御路线;三、出场人物;四、遵义会议决议)。

  • 标签: 遵义会议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战略战术 红军 周恩来
  • 简介: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针对亚太地区形势发生的重要变化,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开始对其亚太安全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乔治·W·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后,使这种调整更多带有布什政府的特色。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将对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产生相当的影响。

  • 标签: 亚太安全战略 布什政府 布什总统 白宫 全球战略 安全环境
  • 简介:编者按:近年来,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霸权,挤压亚欧大国俄、中的战略空间,以"街头政治"的形式,推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最近的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成功地实现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一系列政权更迭.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美国还在加紧推动"颜色革命"在中亚甚至全球的蔓延.为考察美国"民主化"战略背景下"颜色革命"发生的原因、具体机制和应对办法,本刊邀请了六位专家就此主题进行了笔谈,期望以此推动对美国"民主化"战略的研究.

  • 标签: 民主化 美国 笔谈 吉尔吉斯斯坦 战略空间 格鲁吉亚
  • 简介:遏制战略是美国战后四十多年来的基本国家战略;先发制人是布什政府藉“9·11”事件出台的新主张,被正式写入2002年9月20日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从宏观来看,先发制人与遏制战略在根本战略目标、具体内容框架、提出的历史契合点这三个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微观着手,两者又在出台的国际国内背景、针对对象、具体实施手段、战略目标结构表现形式这四个方面存在区别,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受国际社会、国际组织、美国国内因素的制约,美国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影响,先发制人虽然较遏制战略更加张扬,更加咄咄逼人,但是它的影响和实践意义将远逊于遏制战略。它绝不可能做到理想中的为所欲为,到头来只会是新层次上的遏制战略

  • 标签: 遏制战略 美国 国家战略 先发制人战略 国家利益 外交政策
  • 简介: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变化。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主要针对打击恐怖主义,就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而言,是一种以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为基础的新的意义上的“威慑性”战略

  • 标签: 布什政府 “先发制人”战略 国家安全 战略调整
  • 简介:“9·11”事件和“打恐”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国关系基本稳定,并趋于改善和发展。大国安全观念发生重大变化,集体安全和南北问题开始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和平、缓和、发展和稳定的国际形势遇到了极大挑战。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全球战略攻势阻上不了世界多极化进程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

  • 标签: “9·11”事件 全球化 国际形势 战略格局
  • 简介:美国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战后时期四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划分的依据,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结果,更反映出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驱使下从本土扩张到海外扩张、从海外扩张到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深入探讨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比研究了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从“冷战型”逐渐转向“冷战后型”的轨迹。

  • 标签: 美国 全球战略 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形势
  • 简介:打开中国地图,沿着海岸线由上而下,一条由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等经济区和特区组成的沿海经济带正在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填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空白:海岸线最末端的”北部湾经济区”将为这条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滨海新区”国家级经济示范带动区”战略地位的确定,表明环渤海湾经济区将加快整体发展步伐。本期集中介绍了海峡西岸、北部湾和滨海新区这三个”新”经济区的构建背景、发展思路,为读者理解区域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环渤海湾经济区 滨海新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沿海经济带 支点 区域发展模式
  • 简介:<正>近年来,随着苏美关系逐渐缓和、欧洲安全问题向良性转化。对话代替对抗的进程全面展开,苏联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关注亚太地区的事务,并在外交理论以及实践上表现出一种新的风格。显然,苏联亚太政策的明显转变并非是策略上的一时考虑,它既体现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的主导思想,同时也是在对亚太地区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

  • 标签: 亚太地区 戈尔巴乔夫 苏联 太平洋世纪 亚太战略 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