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认知趋于客观和理性,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善,但迄今仍未完全消除“不公开”“不透明”“神秘”“专制”误解,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生重要变化不相符合,也与我们在中国和世界上实际发挥作用不相匹配.从2009年开始组织“走进部门”系列活动在推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世界 国际社会 国际形象 2009年
  • 简介:提出'中国周边学'这个概念,在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大胆想法。但这个想法并非没有基础,它基础不仅是几十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更建立在古代东亚国际关系丰富历史经验基础之上。2003年,韩裔美国学者康灿雄(DavidKang)曾发表文章,指出如果仅仅从基于欧洲历史经验提炼国际关系理论来理解亚洲,会导致认识上出现很大偏差,因为亚洲经验、亚洲文化、亚洲国家行为模式与欧洲国家有较大不同。为了更好地解释亚洲国家行为,需要对历史上以及当前东亚国际关系做更为深入和符合实际研究和分析,需要从亚洲视角来理解亚洲,而不能只是把亚洲或者东亚国家之间关系作为西方国家关系理论一个普通案例来对待。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历史经验 东亚国际关系 西方国际关系 朝贡体系 周边外交
  • 简介:中国共产成立90多年来,政党外交与公共外交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通过开展对外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建国之初利用对外交往打破外部封锁,为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综合运用各种对外交往形式争取国际信任,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建立联络与合作.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要在突出特色和优势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以推动外交事业不断发展.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对外交往 政党外交 国际影响 新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 简介:在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冷战以来最深刻、最活跃和最重大变化时期,中国和平发展正站在新历史起点上,需要我们从思想理念上保驾护航.这项理论任务完成需要我国大力发展外交智库,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建设、战略研究、公共外交、政策建言这四个方面加强工作.

  • 标签: 和平发展 中国 公共外交 国际形势 国际格局 思想理念
  • 简介:2013年7月6日,在清华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年会上,由察哈尔学会主办“察哈尔圆桌: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来自外交部、察哈尔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专家学者就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城市外交是城市作为国际行为体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各位发言人审阅.

  • 标签: 理论与实践 外交部 城市 上海外国语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 简介:近年来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报道中,政治报道比重在逐步下降,经济、社会方面的报道比重则在上升.对中国共产报道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对中国共产政治绩效报道有所转向.但它们秉持旧有的偏见并为了迎合美国受众口味,经常在报道中强调中共党内派系斗争.中国也应坦然面对西方一些负面报道和言论中某些长期顽固思维,逐步加强自己声音,实现有效传播.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主流媒体 形象研究 美国 政治报道 政治绩效
  • 简介:作为除安全保障、经济发展之外第三层面,人文交流历来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推进,跨国流动和国际传播极大地提升了国际人文交流战略重要性,各国在人文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人文外交异军突起.尽管各国对人文外交理解不同,但都把人文外交视作国家大战略重要支柱,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利器.人文外交归根结底是为一个国家文明立基战略,人文基础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源泉.

  • 标签: 人文交流 外交 国家核心竞争力 国家大战略 国际关系 安全保障
  • 简介: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公共外交应借助其他成熟学科理论来丰富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借鉴和综合运用软力量研究、国际传播、公共关系、文化研究,有助于准确和深入研究公共外交活动,逐步形成公共外交理论.

  • 标签: 公共外交 维度 综合运用 成熟学科 国际传播 公共关系
  • 简介:跨文化传播中认知模式、理解模式和行为模式三个理论模式可以为公共外交开展注入另一种思考.本文将两个学科交叉性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方法来丰富公共外交理论内涵和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以及国际、国内公共外交现实,就构建公共外交理念、渠道、思维、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应理论框架和建议.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公共外交 传播理论 学科交叉性 认知模式 行为模式
  • 简介: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卢沟桥事变80周年。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都在努力汲取历史教训,守望中日两国之间和平。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在积极抗战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平,通过和平方式瓦解日军、加速日军溃败。这种和平思想在毛泽东《论持久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在专门对日本俘虏进行教育日本工农学校也得到成功实践。这种和平思想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共产主义影响,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热爱和平传统思想密切相关。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工作 中的和平 和平思想
  • 简介:城市外交是城市或地方政府为了代表城市或地区和代表该地区利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展与其他行为体关系制度和过程。外交学研究三个思想流派对城市外交有着不同认识和理解。城市外交实践中呈现出四个特点:与国家总体外交关系多样统一,能够基本实现传统外交功能,存在双边、多边和多形多种形式,且富有开拓性。

  • 标签: 外交学 城市 实践特点 争辩 地方政府 国际政治
  • 简介:政党外交作为政府外交重要补充渠道,在总体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秉持开放态度,积极同国外各类政党发展关系.中国共产同大国大党开展机制化交流具有特殊而又重要意义,因为这关系到大国关系长期性和稳定性,关系到我国长期对外战略,关系到我们同国际体系中主要力量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能够增进相互理解,彼此交流治国经验,稳定国家关系和推动务实合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大党 对话机制 政党发展 补充渠道 政府外交
  • 简介:本文研究阿拉伯之春中阿拉伯国家经历不同革命轨迹及对革命采取不同应对策略。面对游行示威,每个国家必须在镇压和妥协之间做出明智选择。通过深入比较、对比两组具有代表性中东国家——突尼斯和埃及作为以妥协应对革命国家代表,利比亚和叙利亚作为以镇压应对革命国家代表——本文指出,政权类型、对国际社会依赖程度,以及军队和政权之间关系决定了国家镇压和妥协收益和成本,也因此决定了不同国家应对革命策略差异。

  • 标签: 关键词 国家应对 政权类型 国际依赖度 军队
  • 简介:10月28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在浙江温州开幕,本届年会以“全球治理创新中国智慧”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界、商界、学界等专家学者300余人,展开头脑风暴,共同碰撞全球治理创新所需中国智慧。为能够更广泛凝聚全球治理中国智慧,本届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还设置了两个分议题,分别为“走向世界中国大学”和“参与世界地方政府”。此举之意图,也是将大学与地方纳入到全球治理创新当中。经过两天紧密激烈碰撞,会议不仅为全球治理创新提出了诸多有价值中国智慧,还达成了“以促进友好,以‘和思想’为基础,推动外国人民了解中国,友好中国,信任中国”“公共外交温州共识”。此外,在本次会议上,察哈尔学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实现业界和学界强强联合,正式成立了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搭建了新时期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新平台,在传播领域助力全球治理创新。本期“一题众议”栏目特别编发年会期间数篇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 创新中国
  • 简介:“和”是中华文化精神实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弘扬和创新“和”“合”精神,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主义”.“和主义”包含了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与和谐世界三个层次,具备严谨内在逻辑,是一个系统化科学理论,并通过中国自身实践不断得到验证.坚持和推广“和主义”,对于发展中外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特色 主义 精神实质 新中国成立 中华文化
  • 简介: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公共外交如何发挥作用问题见仁见智,但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新兴理论出发分析公共外交原理研究并不多,这就为拓展公共外交建构主义理论范式创造了可能。作为建构主义代表学说,温特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解释公共外交原理:国际体系规范结构催生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反作用于规范结构,而这一过程所建构新身份界定国家利益。这一分析为中国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

  • 标签: 原理温特 外交原理 建构主义理论
  • 简介:政党对外信息传播无疑是最为有效政党公共外交形式之一,这既是政治信息传播规律性体现,也是当今时代一个现代化政党所必须面对重要课题.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们开展一系列自主对外传播活动,围绕建党90周年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主动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有效促进了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我们.这一段时间,各部门开展有关对外传播活动,构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现代化政党开展公共外交成功案例。

  • 标签: 信息传播规律 中国共产党 案例分析 建党 “七一”重要讲话 形象
  • 简介: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建交后,公共外交成为日本对吉外交主要方式。日本主要通过大使馆、官方发展援助、日本国际合作署、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机构协调配合实施对吉公共外交。日本按照公共外交国家品牌模式主要通过出口、文化、人员等三个方面努力提升日本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形象,并力求籍此强化自己在政治和经济问题上对吉尔吉斯斯

  • 标签: 吉尔吉斯斯坦关系 外交理论 日本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