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印尼历史上的爪哇文化及社会结构孕育了乡村庇护主义的传统,而荷兰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形成了社群性的庇护主义体系,部分华人1上层成为其下属侍从而得以立足。建国后印尼社会结构的转变尽管削弱了基层社会庇护关系的基础,但威权统治造成的主公制度加强了上层政治势力与华人商业资本间的恩庇关系。1998年之后印尼民主化过程中,拥有强大历史惯性的恩庇主义传统又渗透至其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华人参政也不得不适应其政党的庇护性作风。

  • 标签: 印尼 庇护主义 华人
  • 简介:南海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确保海上安全已经成为南海沿岸国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本文从相关国际法对于海上安全的解读、南海沿岸国及域外相关国家的海洋政策路径、沿岸国与使用国合作的新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文章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法律和准法律的工具在打击海盗与海上恐怖活动、保障航行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局限性。除了国际法发挥的作用,沿岸国以及域外利益攸关国家如何就加强海上安全合作选择的政策路径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沿海国和使用国越来越意识到它们在确保海洋资源和海上通道得到持续有效利用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但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存在显著分歧。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地区国家近年来在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态势。为了实现海上安全合作,需要有关国家努力凝聚共识,提高互信,打消海上合作将会影响主权权利的担忧。此外,南海声索国可以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和东盟等国际组织加强区域合作,深化相互理解,最终为海上安全合作做好铺垫。

  • 标签: 南海 海上安全 国际法 合作机制
  • 简介: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美国实力的质疑,“美国衰落”开始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美国衰落”具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从国家实力的构成看美国并未衰落。之所以产生“美国衰落”,一是美国确实存在某些实力受损的方面;二是源于美国国内的危机与忧患意识;三是国际关系经验和理论的误导。此外,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倾向也是“美国衰落”一定程度上流行的原因。

  • 标签: 美国衰落论 根源 本质
  • 简介:全球伦理运动是由基督教神学界发起、得到世界各宗教团体广泛响应的一场确立并推行人类共通与基本伦理规范的运动,其目标在于从信仰、道德的层面来有效化解道德沉沦、民族宗教冲突和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难题.印度教的非暴力主义,当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道德律令鼎足而三,使构建中的全球基本伦理更加坚实有效;印度的多元宗教传统,对于各门宗教之间形成多元共存、和平竞争的正常关系,亦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全球伦理 印度教 非暴力 多元宗教
  • 简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伦理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中国传统道德中吸取积极因素

  • 标签: 市场经济 伦理道德 传统文化
  • 简介:道教是中国惟一本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家的修炼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宗教.道教自创立以来,不仅为下层广大民众所信奉,而且曾一度为上层统治者所器重,其势力遍及中华大地,并流传于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

  • 标签: 道教 越南 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风俗习惯
  • 简介:近年来中国与印度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不过,双方的合作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对此,尽可能克服合作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已成为中印两国当务之急。本文认为中印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但能否实现有效合作还有待双方共同努力。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中印关系 合作 挑战
  • 简介:散文主要有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两种。抒情散文是通过抒情方法表达作者意志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既有托物言志的,也有以景抒情的,一般都应细腻、清新、真切,甚至要追求诗意。叙事散文有记人、叙事、状物三种情况,要求人们汰除繁枝密蔓,抓住重点细节,还要求人们以抒情的方式叙事,要有感慨与含蓄

  • 标签: 散文 抒情 叙事 托物言志 以景抒情 含蓄
  • 简介:国家安全是政治学研究的学科热点之一,而社稷安全是国家传统安全观研究中的一环。从学理上看,社稷安全曾历经多次威胁,包括王权统治的制度性威胁“谋大逆”与“谋反”,内部威胁“寇贼”与外部威胁“外敌”等多重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稷安全观,也具有双重性、内向性和多元平衡性的特点。第一是强调文化与武力的同等重要。传统社稷安全观对文化安全观非常重视。从内外两个方面上看,一方面在家国同构的基础上大力维护儒家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是以文明传播的形式构建在地缘政治中的身份认同,从而确立整体的和谐共处前景。第二是强调政治管理的作用,即在国家安全因素中凸显内因高于外因的特点。决定国力的根本在于内部的稳定,而王朝的职责在于维持经济生产的有序和政治管理的清明。基于这一条件,传统社稷安全观呈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同时对外部武力进犯非常敏感。第三是追求以“分封制”为核心的异质文明间非暴力统一的共处关系。在一个文明圈内有共同的政治偶像——孔子,共同的政治标准——“儒家”和共同的政治理想——“和”。

  • 标签: 社稷安全观 安内 和外 孔子范式 老子范式
  • 简介:印度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都无不体现了一种既出自纯朴天性、又基于深邃哲理的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这一传统在今天的印度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于当代印度环保理论的几种本土化模式之中.印度文化对于自然和生态的独特而突出的情感、认识和保护实践,具有其古而常新的价值.

  • 标签: 印度 环保主义 婆罗门教模式 瑜伽模式
  • 简介:近年来,安子介先生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汉字的研究、教学以及普及方面取得了独树一帜的实绩,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识记教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在教学中,有一些汉字的本义今天已经不用,或者已讲不清楚其造字之初的本义,或者即使讲清楚,但绕弯太大,造成混淆,浪费课时。我们可以对这些汉字(特别是简化字)的字形和会意,做具有时代性的、并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新释义,而免用旧释义,使释义与字源学分开。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外来词在当今汉语词汇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由于常用汉字的构新词能力强、汉语外来词在社会使用过程中呈“趋简”态势,所以,只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好学好常用字,就可以大大减低认记汉语外来词的难度。

  • 标签: 安子介 对外汉语教学 字源学 简化字 外来词
  • 简介:“共同威胁”与“共患意识”引发人类对非传统安全的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的价值实质是“共享安全”。共享安全不仅是安全指涉对象的扩展与转型,也是非传统安全理念的提升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创新。西方非传统安全理论经由传统安全研究与和平研究的延伸与扩展,形成了建构主义、哥本哈根学派、后结构主义、批判安全理论、人的安全研究、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主要流派,其主要价值取向是“建构安全”。然而,共享安全的关键是如何面对与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异质性”冲突,中国的安全观与外交方式的价值类型此有着重大的意义与贡献。中国以“保合太和”、“万国成宁”、“和而不同”为标志的“和合主义”思想渊源,为共享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内核与独特的价值坐标。中国学者的“新天下主义”、“多种行为主体的共同安全”、“人类共同安全”、“全球深度治理”等对“共建安全”方案的多维度探索,为共享安全提供了极具创意的可能性论证。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实践与融入世界的“优态共存”,为共享安全提出了解决现实冲突的重要范例,也为共享安全的可行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现实逻辑。

  • 标签: 非传统安全 共享安全 中国视域 和合主义
  • 简介: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
  • 简介:南唐后主李煜以其杰出的词作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他的词,流传千古。但对李煜其人应该如何评价?千百年来却其说不一,近几十年来,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被不少文章一再重复地称为"贪图享乐"、"荒淫误国"、"懊丧哀叹"甚至"眷念宫女胜于亡国之痛"等等。本文提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李煜--南唐灭亡是历史大势所趋,不能强求李煜。而李煜做为一国之君,他做到了宽待宗室,仁爱百姓,忠于爱情,并能组织抗宋战争,亡国不亡志,身为囚徒而心不屈服。李煜应得到历史的公正评价。

  • 标签: 李煜 亡国之君 人品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公正评价
  • 简介:印度戏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其梵语戏剧和古希腊的悲剧及中国的京剧于近现代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印度古代戏剧起源较早,公元前后产生的戏剧学专著《舞》对戏剧艺术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现存剧本均成于公元之后,四五世纪的戏剧家迦梨陀娑世界闻名。近现代戏剧依然丰富,官方语印地语戏剧家帕勒登杜和伯勒萨德、民间戏剧罗摩本事剧和黑天本事剧等都值得书写。

  • 标签: 印度戏剧 沙恭达罗 本事剧
  • 简介:“共享安全”理论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理论体系和话语权的有益探讨。“共享安全”理论具有充分的历史哲学依据,《周易》中“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的思想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儒家哲学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以“共建”“共存”和“共享”为核心的安全观;而践行中庸之道,则成为“共享安全”理论的哲学方法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和平主义外交理念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和平、和谐与合作安全的政治思想基础。东亚传统的安全体制体现了东亚国家在安全利益上的“共依”“共存”“共建”和“共享”,从而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东亚史上传统的安全和外交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安全政策进一步为“共享安全”理论提供了安全和外交实践,其中作为“共享安全”实践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绳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共建”和“共享”安全的和平主义战略价值趋向。

  • 标签: 共享安全 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国学派 共建共存共享安全观 东亚传统安全体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简介:应交流协会邀请。以博茨瓦纳酋长院主席普索·哈博罗内大酋长为团长、赞比亚酋长与传统事务部副部长柏踹娜·卡婉达米为副团长的非洲传统领导人考察团一行12人于11月22日至12月4日访华。该团由博茨瓦纳酋长院和赞比亚酋长委员会各6名成员组成。

  • 标签: 考察团 领导人 传统 访华 非洲 博茨瓦纳
  • 简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难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建立陆上安全通道以消解能源安全之虑、推动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乃至相关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世俗化,消除国际“三股势力”滋生土壤,以东方智慧消解美国等霸权国家的围堵、遏制,提升中国国际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面临着恐怖主义、大国地缘政治博弈、政治、经济风险与异质文化冲突以及其他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巴两国需要共同努力,与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一起协力应对,才能有利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才能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奠定基础.

  • 标签: 中巴经济走廊 安全场域 跨境非传统安全 场域安全
  • 简介: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迅速陷入了多重危机叠加的困难境地,基本结束了其一体化快速推进的黄金期。近年来,以恐怖袭击频发和大量难民持续涌人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越发严峻,对欧盟自身的团结稳定与认同、欧洲经济的复苏及其国际形象建构等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总体上看,

  • 标签: 非传统安全问题 欧盟 困境 恐怖袭击 不利影响 国际形象
  • 简介:“核禁忌”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具有感召力的.然而,“核禁忌”理论本身存在诸多矛盾和谬误之处.不使用核武器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禁止性规范,“核禁忌”也无法削弱核威慑的意义.从历史经验看,尽管自广岛、长崎之后核武器再也没有被使用过,但许多决策者都有过使用核武器的想法.只是根据理性分析、权衡利弊之后放弃了这一选择.而从政治心理学的层面分析,“核禁忌”理论显然夸大了单一规范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尤其在不同的利益相互冲突的场景下,国家安全往往具有压倒性的地位.事实上,冷战后的全球核态势发展并没有受到这种禁忌的束缚,却时而出现倾向于使用核武器的势头.近年来,美国正对其核武库进行现代化升级并积极研发新型核武器.以美俄为代表的核大国也通过调整自身的核战略为可能实施的核打击大开方便之门.似是而非的“核禁忌”实际上反而增强了核威慑的必要性.虽然“核禁忌”在推动一系列核军控条约以及扩大无核武器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单纯依靠观念的力量并不能引领人类走向无核世界.只要引发地区冲突和安全困境的政治根源得不到化解,核武器作为战争的工具之一就有可能被使用.而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核威慑的必要性在短期内仍然无可替代.

  • 标签: 核禁忌 核威慑 核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