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葡萄牙人发现欧印新航路的意义和影响,当时甚于哥伦布发现西印度.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在探讨新航路的意义,利润、时间和人选的同时,推进了对地理大发现的研究.新航路开通后,葡萄牙人继续东进,实行殖民扩张,于1553年窃据了我国澳门.

  • 标签: 意义 利润 时间 人选 印度 欧洲
  • 简介:苏联为战胜法西斯作出重大贡献冯存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50年了,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长达40余年。昔日的盟国美苏两国相互贬低对方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各自向全世界散发了数以亿计的专著、小册子和论文,已使评价盟国各方对二战的贡献趋于复杂,真伪互见;而...

  • 标签: 苏德 存诚 法西斯国家 莫斯科战役 纳粹德国 西西里岛登陆
  • 简介: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这一事变震憾着祖国大地,也震动了千百万海外侨胞,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生存,素有爱国爱乡传统的海外闽籍的数百万华侨,也和辛亥革命关心祖国的政治前途一样,纷纷加入了抗日救亡斗争的伟大行列。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支持和参加抗日战

  • 标签: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救国 日本侵略者 马来亚 救国公债 国民参政会
  • 简介:陈楚楠祖籍福建厦门禾山,1884年生于新加坡,卒于1971年。他的父亲陈泰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商人,家境富裕。青年时期的陈楚楠乐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在邱菽园的影响下,他曾倾向保皇,但不久就抛弃了改良主义,转而接受革命思想。20世纪初,作为新加坡乃至南洋地区著名的华侨革命者,陈楚楠积极投身于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斗争,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辛亥革命 青年时期 改良主义 革命思想 南洋地区 封建帝制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民国时期华侨与闽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和分析,以探讨闽西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社会发展的作用,俾供今天进一步建设闽西可供借鉴之用.

  • 标签: 海外华侨华人 下洋 中川村 胡文虎 东肖 苏维埃政府
  • 简介: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消除贫困和落后则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诸多原因,贫困一直困扰着中国。严峻的现实,深刻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贫困、落后、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扶贫工作 医疗卫生 饮水工程
  • 简介: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 标签: 沃兹涅辛斯基 政治经济学 苏联 经济理论
  • 简介:谭云山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著名学者、杰出的中印友好使者,并且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谭云山一生有两大目的:一是促进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二是办教育。谭云山曾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与他的大同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大同理想一方面来源于孔子、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人的大同思想,另一方面也受到印度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作为最主要的筹办人之一,他协助泰戈尔创办了中印学会和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担任中国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谭云山、陈乃蔚夫妇回到祖国,在湖南长沙捐资创办了大同学校。谭云山的大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印度、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激励两国的青年人致力于中印友好工作。

  • 标签: 谭云山 大同思想 教育 中印关系
  • 简介:我对这一课题产生兴趣大约是在15年前,当时我正致力于美籍华人史的研究。在研究二战前后移居美国的华人社会经济特点时,我被战后他们当中竞有如此高比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移居美国这一现象所震惊。在中国,他们由于能够成功地拥有一种稀缺的国民资源,即仅为少数特权阶层享有的大学教育所赋予的特质而统统被称为“知识分子”。我还为他们在美国成为专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如下过程感到吃惊:多数人最初当留学生,在取得高级学位或经过专业培训后充当专业科研人员,最后取得美国永久居民或美国公民的身份。战后这一现象与十九世纪前往美国多数系农民出身的广州移民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些早期的中国移民到达美国后很快就变成现代产业工人。他们提供的劳动力是发展西部

  • 标签: 华人社会 永久居民 台湾经济 特权阶层 农民出身 “知识分子”
  • 简介:百人会是一个无党派背景、非政治性的美国华人社团,由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华裔组成。该社团以"求同存异"为宗旨,以"促进中美发展建设性关系,推进美国华裔全面参与美国社会"为使命。本文简要概括了百人会成立24年以来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贡献,着重阐述了其在新时期的独特作用,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对中美两国政府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 标签: 百人会 中美关系 历史贡献 中国梦 独特作用
  • 简介:《买回美国》(1992年版)一书是关于美国在90年代所面临的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45篇论文集。本文介绍的是该书的首篇,作者威廉·基斯特勒为该书两主编之一,曾长期从事投资金融业并兼任一些跨国公司董事。作者的基本观点是,美国金融业长期过份地向房地产业倾斜,政府的军费开支很大及削减对城市的拨款,造成在许多城市出现过多的高大、豪华

  • 标签: 美国金融业 房地产业 社会问题 军费开支 低收入者住房 基斯
  • 简介:阿弗拉·奔以传奇与逼真相结合写成的《奥罗诺可———王子出身的奴隶》,直到今天仍然拥有读者。书中的主人公奥罗诺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高贵的野蛮人”,很好地体现了阿弗拉·奔的现实主义———融合传奇和逼真。该书开头的异国情调给18世纪卢梭的原始主义开了先河。她对印地安人文明、非洲文明及西方文明的比较,以及她对贩奴行为的反感,均给后世作家,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作家提供了先例。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文为生的女性,她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值得后人纪念

  • 标签: 阿弗拉·奔 奥罗诺可 传奇 逼真 小说 现实主义
  • 简介:1970年,马哈蒂尔出版了,引起广泛而激烈的论争.其实,马来西亚的华人也同样处在困境之中,台湾学者杨建成于1982年出版了题为之专著,从国内政治和种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马国华人的困境与出路.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居住于马来西亚的华人总数达580多万,占该国总人口的25%左右,为海外华人第二大的聚居国.因此,如何在实证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理论框架来分析马国华人的历史与社会变迁,是学术界主要的关注点之一.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人 韩方明 《华人与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
  • 简介:201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胜利50周年(1965~1975年)和援老抗美胜利47周年(1968~1978年)。本文概述了这两场援外斗争的情况,并提出了应该铭记和研究这两场援外斗争的重要历史意义。

  • 标签: 援越 援老 抗美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