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中印经济发展迅速,令世界瞩目。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印度,这是由于中印经济改革的不同轨迹、两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资本形成与经济结构等原因所致。两国经济发展潜力也有差异,两国未来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国经济改革是否深入。

  • 标签: 中印经济 比较 思考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现代化浪潮已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其中既有德、意、俄、日等国在国家政权强力推动下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运动,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宗主国的统治下,因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的需要使这些地区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畸变...

  • 标签: 甘地 现代化 反工业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
  • 简介:近些年,非洲海盗活动猖獗,不断增多的海盗袭击活动不仅干扰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对全球能源安全与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非洲海盗威胁,非洲有关国家、次地区组织等做出了艰苦努力,联合国、国际海事机构及主要大国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但是成效并不理想。在海盗问题上,外部举措和援助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才是有效选择。

  • 标签: 非洲 海盗 非传统安全 国际反海盗合作
  • 简介:2015年1月7日,法国巴黎爆发的《沙尔利周刊》巴黎总部恐袭案令举世震惊,欧洲的伊斯兰问题再度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在此前几个月,德国已兴起了一股伊斯兰运动,其声势不断壮大,几起游行示威规模之大令人始料未及。相关事件触及了穆斯林移民这根欧洲社会的敏感神经,成为影响德国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从而引起了德国政府乃至欧洲政界的警惕与普遍担忧。

  • 标签: 伊斯兰运动 德国政府 原因 法国巴黎 社会安全 穆斯林移民
  • 简介:全球化与全球化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矛盾的发展演变刺激着'全球化运动'的高涨.本文试以'热那亚事件'为背景,对'全球化运动'的起因、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思考.

  • 标签: “热那亚事件” “反全球化运动” 思考
  • 简介:印巴水资源之争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频频出现在两国交涉的议题中。引发印巴两国水资源纠纷.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政治上,水资源与两国在克什米尔领土争端相互交织;经济上,地理环境决定了两国的生存与发展对共同的水资源的依赖。水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两国所面临的共同压力,随着两国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气候环境变化导致全球性缺水趋势加剧,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印巴两国只有在加强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水资源安全问题上加强对话并建立协作机制,重视和加强相关技术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 标签: 水资源安全 印巴关系
  • 简介:联盟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种国家间关系,对其研究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有助于学者们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国际关系研究.围绕着联盟的起源这一主题,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在最近的十多年来,这一主题的研究又与单极体系内的联盟现实相结合,提出和分析了如下方面的核心问题:联盟需要什么样的共同利益基础;制衡性的联盟为何没有出现;国际结构如何塑造大国的联盟选择;地理因素如何影响联盟的形成以及联盟起源的其他根源有哪些.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这些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总的来看,现实主义范式的研究占据了主流地位,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不够,并没有提出解释联盟起源的新的核心概念,即如果把联盟界定为一种明确、稳定的战略关系,而非仅仅是针对安全威胁的军事同盟的话,仅有结构现实主义和威胁平衡理论是不够的;联盟起源的理论研究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建构一种更加普遍的、有强大解释力的利益关系概念,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国家的联盟选择战略,将会有助于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联盟的起源.

  • 标签: 联盟的起源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理论进展
  • 简介:《波特曼-墨菲宣传法案(Portman—MurphyCounter—PropagandaBill)》,也叫《2016反制信息战法案》①,以下简称《宣传法》。《宣传法》最先是在2016年3月由美国共和党籍的波特曼(RobPortman)参议员以及民主党籍的墨菲(ChrisMurphy)参议员共同提出,原名是《信息战法案》)。之后这个法案在7月以现在的名称再度被提出,并于12月8日通过。

  • 标签: 法案 墨菲 特曼 美国 COUNTER 解读
  • 简介:苏联危机纲领、苏共纲领草案、苏联新联盟条约是苏联'8.19事变'前一个多月先后通过或准备通过的3个重要文件。7月1日苏联内阁总理加10个共和国政府总理联合签署的苏联危机纲领开始生效,7月10日公布;7月25~26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苏共纲领草案,8月8日发表;8月15日苏联颁布了新联盟条约正式文本,准备于8月20日签署。从苏联目前情况看,上述文件将或则束之高阁,或则要修改补充。尽管如此,它们仍不失为重要历史性文件,可供研究苏联某些问题时参考。现按文件公布时间顺序将其内容简介如下:

  • 标签: 反危机 苏共中央 联合签署 修改补充 正式文本 政府总理
  • 简介:南亚国家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独立后南亚国家政府在外国援助机构的帮助下颁布了一系列农村发展计划,包括农村社区发展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农村公共工程发展计划和微型贷款计划等,旨在重建农村基础设施和体制机构,实现扶贫和脱贫的目的。南亚国家农村贫困的战略选择包括开发落后地区,向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源和生产技术,加大妇女技能培训以促进社会转型,提高原住民和边远人群的知识技能,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农村非农就业和市场开发等方面。

  • 标签: 南亚 农村发展计划 反贫困 战略选择
  • 简介: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既是一个逻辑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理的过程。作为心理过程一个重要方面的想象,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处于中介地位,具有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对原有表象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形象或概念;对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对象加以直观理解而形成认识;对感性材料进行筛选而形成科学概念。

  • 标签: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心理过程 创造性想象 认识飞跃 认识的飞跃
  • 简介: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影响巨大,不仅成胁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安全,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形势,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和进度,还刺激贩毒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需求、错误的宗教教义和大国博弈等因素。有些人未能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却希望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被极端势力鼓吹的错误宗教教义迷惑,进而加入极端组织并从事带有政治目的极端行为。一些大国出于地缘博弈的目的,资助和培训极端分子,也成为极端势力屡禁不绝的背后推手之一。反对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内容,现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理念与模式,并取得很多具体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考虑宗教、地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因素,继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区域国际机制,加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领域合作,利用宗教体系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体系拨乱反正,同时防范个别大国炒作和利用宗教极端势力干扰地区稳定。

  • 标签: 一带一路 极端主义 反极端主义 中亚国家 安全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