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惊闻著名学者、学界楷模姜长斌先生仙逝,《西伯利亚研究》编辑部和全国苏联史、中俄关系史学界的工作者一样,感到无比的痛惜。姜长斌先生早年曾工作于黑龙江省,是我国苏联史和中俄关系史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西伯利亚研究》的重要作者和长期读者。2004年他曾为《西伯利亚研究》题写了“推动中俄友好、造福子孙后代——《西伯利亚研究》创刊三十周年谨志”的贺词,并始终关心和支持《西伯利亚研究》的发展。值此悲痛时刻,我们发表姜长斌先生的弟子和同事左凤荣教授的纪念文章,以表崇敬与怀念之心。

  • 标签: 楷模 中俄关系史 西伯利亚 学术 恩师 事业
  • 简介:政府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核心,是西方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西方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政体两种基本形式,政府制度主要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之分,但不论采取何种政体形式,都是由资本主义国体所决定的,都是为资本主义国体服务的。不论在何种政体形式之下,政府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主轴,是资产阶级专政最得力的工具。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长治久安,是西方政府的最高使命。

  • 标签: 西方政府 君主立宪政体 内阁 议会制 政府制度 英国
  • 简介:<正>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教授、前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耶尔·高尔德曼与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就东西方关系问题进行了座谈。他的主要观点是:一、缓和一词长期以来被用以说明敌对双方关系的和解。四十年来美苏关系经历了很多曲折。到了七十年代,美苏之间出现缓和,双方关系在下述条件下得到了改善:(1)双方都想解决相互之间的主要问题;(2)双方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愿意缓和。美苏缓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限制可能导致战争爆发的因素;2.在武器控制和裁军方面

  • 标签: 东西方关系 联邦德国 主要问题 美苏缓和 七十年 美苏关系
  • 简介: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所所长米哈依尔·季塔连科先生于11月3日下午在俄罗斯联邦驻沪总领馆与上海的国际问题专家进行学术座谈。季塔连科教授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远东 科教 先生 所长 上海 教授
  • 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民住宅的权利。公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建造自己合法的住宅或租用他人的住宅。并有义务依照公共生活规则使用住宅,维护卫生和环境。住宅使用规则由部长会议颁布.第二条住宅所有权的承认和保障。国家承认和保障个人和集体的住宅所有权。但土地归国家所有。

  • 标签: 住宅所有权 公共生活规则 国家承认 租赁合同 买卖合同 住宅面积
  • 简介: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前亚欧基金会执行主席、著名国际专家许通美教授应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的邀请,11月14日在上海社科院作了学术报告,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华东政法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出席了报告会。许通美教授对21世纪世界格局的走向和亚欧关系发展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未来世界 上海 社科院 教授 主席 看法
  • 简介: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两年,澳门回归在即,港澳回归表面雷同,实际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从历史背景、内部机制、中英或中葡关系还是谈判过程都有很多不同之处,澳门有澳门的政情、民情和地情,这就是“澳门特色”。澳门回归可以以香港回归为借鉴,但决不能简单照搬“香港经验”。

  • 标签: 港澳 回归 异同
  • 简介:<正>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 标签: 经济改革 印度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农业改革 政治环境
  • 简介:根据第51/2001/QH10号决议修改、补充的1992年《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工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会工会是越南工人阶级和越南劳动者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愿成立的广泛的政治社会组织,是越南社会政治体系中的成员。工会代表干部、公职人员、职员、工人和其他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正当的权益。工会参与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管理,检查与监督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活动。工会有责任宣传、动员劳动者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遵守法律,建设和保卫越南社会主义祖国。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工会法》 社会组织 政治体系 国家机关 经济组织
  • 简介:中印经济发展迅速,令世界瞩目。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印度,这是由于中印经济改革的不同轨迹、两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资本形成与经济结构等原因所致。两国经济发展潜力也有差异,两国未来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国经济改革是否深入。

  • 标签: 中印经济 比较 思考
  • 简介:多年来印度一些学者一直埋怨: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某些国家把中国视为“世界大国”,而只把印度视为“区域性大国”。1992年4月在印美第三次战略讨论会上,印方表示,印度在新的多极国际秩序中为主要成员之一,对印度同中国地位的对比表示关切;如中国被视为“...

  • 标签: 印度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印两国 世界大国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简介:法律序号:越南第十三届国会2012年第十八号根据1992年颁布施行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依照2001年12月25日第十届国会通过的第五十一号决议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已经对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过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国会颁布《越南海洋》。

  • 标签: 越南社会主义 海洋法 宪法修正案 2001年 共和国 国会
  • 简介: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政策主张体现了当前美国政治精英层、智库和学术界的主流认识。两党候选人对外政策比较研究不但对今后美国对外政策走向的预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学术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奥巴马和麦凯恩政治记录及其竞选顾问团思想倾向的分析,认为两党候选人对外政策理念未摆脱各自党派的底色,奥巴马倾向于自由主义,麦凯恩则倾向于现实主义。两人在对外政策上有相同的战略目标、相似的竞选策略,分歧在于具体政策路径。在美国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安全和民主问题上,两人分歧明显。在对华关系上,奥巴马更注重民主、人权本身,麦凯恩则更加务实。

  • 标签: 美国 总统大选 对外政策 中美关系
  • 简介:“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IslamicState,简称IS)是当今世界两大极端组织,这两大极端组织在意识形态方面是“近亲”,都信奉瓦哈比一萨拉菲主义(wahhabi—Salafism);在行事手法方面,两者都惯用包括爆炸、绑架以及自杀式袭击等在内的恐怖主义手法;两者还有很深的历史渊源,IS的前身伊拉克“基地”组织是“基地”组织的分支,其间曾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此,不少人认为IS与“基地”组织别无二致,但自2014年以来发生的包括“基地”组织与IS公开决裂、大打口水战乃至双方频发冲突等事件表明,IS与“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充满着不信任和敌对。

  • 标签: “基地”组织 伊斯兰 极端组织 恐怖主义 意识形态 历史渊源
  • 简介: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与越南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两国的会计改革既存在许多共同点,也在国际化策略、整体规划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总结和比较两国会计改革的历程,可得到以下有益启示:会计改革既要向国际化趋同,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又要结合本国国情进行会计改革,同时加强新会计准则的执行监督机制。

  • 标签: 会计改革 会计准则 国际化 中国 越南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将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如果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就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也难以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中俄两国国情相似,创新经济都处于初期阶段,有很多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 标签: 创新经济 中国 俄罗斯
  • 简介:卫生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人的安全、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都构成了某种程度的挑战。传统的国际卫生合作基于功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一种基于全球治理的更为开放、更具合作性的国际卫生合作方式正在诞生,卫生治理不再被主权国家行为体置于传统外交议题之外,而越来越成为全球外交的重要议题。卫生外交体现出外交关注人本身或“人的安全”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外交伦理取向正在成为当今外交界的共识。中国和美国作为医疗外交行为体的两个典型国家,其医疗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学界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医疗 传统外交 卫生问题 国家行为体 中美 国际安全
  • 简介:评估美国在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不仅要研究美国自身历史的发展演变,而且须考量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力量消长.在当前和今后几年,多少有能力与美国比试一下的外部力量中,似乎该首推欧洲联盟.这是由欧盟在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 标签: 欧盟 美国 国际政治 国际秩序 国际条约 国际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