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印度经济的崛起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印度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对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日益敏感。国际能源环境主要通过能源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形式和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两者互动来影响印度经济崛起的进程。基于此,文章认为印度的能源战略需立足于经济崛起的长期性和战略性,减轻国际能源环境变化带来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为经济崛起提高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

  • 标签: 国际能源环境 印度经济崛起 价格波动 国际能源政治格局
  • 简介:西伯利亚联邦区能源综合体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是环境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尽管西伯利亚联邦区在实施燃料能源综合体项目时采用了净化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消除燃料能源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能源综合体必须加强环保工作,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 标签: 西伯利亚联邦区 燃料能源综合体 环境
  • 简介: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已从现实和制度层面展开,但是仍然存在能源产品出口受到限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受到威胁、南海问题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等问题,应当注重国际法规范在保障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利用联合国条约体系、WTO协议和CAFTA协议,充分认识ECT和NAFTA协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东盟 能源安全 国际合作 国际法
  • 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印度"东向"战略已经历了"东向"和"东进"两个阶段,其政策力度和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而言,既有扩大合作、增进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经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应当对其加以密切关注,发挥经贸大国优势,推动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安全联系,积极应对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 标签: 印度 东向 影响 应对
  • 简介:美国对伊朗实施能源+金融制裁,不但来势凶猛,而且波及范围很广,甚至扩大到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危及到中国的海外金融利益。在伊朗石油供应来源中断与美国切断金融管道之间,中国面临两难抉择。本文认为,保障中国在美金融机构的继续存在对中国更加有利。中国不可能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应该逐步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从而确保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国市场合法经营的权益。

  • 标签: 中美关系 制裁伊朗 石油政治 中国海外利益
  • 简介:缅甸民主化转型并不是为了西方国家解除制裁而做的表面文章,而是七点民主路线图中立宪、选举、施政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一转型具有鲜明的缅甸特色,在国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转型模式。转型不仅促进了国内的政治和解,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但也恰恰由于转型的缅甸特色。这种自主转型依然面临复杂的挑战。

  • 标签: 缅甸、民主化转型
  • 简介:过去十年间,无人机数量和战场使用快速增加。自2004年以来,美国利用无人攻击机在巴基斯坦境内定点清除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人员,在取得一定打击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平民伤亡。许多批评者认为,在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攻击不仅存在法律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南亚反恐局势产生了负面作用。本文试从国际,着重是战争的角度分析在巴无人机攻击的非法性及其影响

  • 标签: 无人机 国际法 美国 巴基斯坦
  • 简介:美国政治中的党派因素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这也明显反映在对华政策中。民主、共和两党在外交上不同的政策倾向,是它们在对华政策上有所区别的根本原因,而多年来美国国内的对华政策辩论,也主要以党派斗争的形式存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既有党派倾向因素,也反映出当前美国国内的共识。美国大选将近,正确理解美国对华政策中党派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准确把握未来可能的变化。

  • 标签: 政党政治 对华政策 美国大选
  • 简介: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媒体的对华报道显著增多。与此同时,对华负面报道和恶意炒作却日益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也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对中印关系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 标签: 印度媒体 反华报道 中印关系
  • 简介:近些年来,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外交活动相当活跃。从大国外交、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印度都开展得颇有声有色,尤其是多边外交备受青睐。本文试图对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外交进行分析.主要阐述其参与亚太多边机制的战略考虑、根本动机以及战略影响

  • 标签: 印度 亚太地区 多边机制 战略思维
  • 简介: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认知经历了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到“中国机遇论”的转变。这种社会认知的转变直接影响俄罗斯对华外交政策的制订,未来俄罗斯对华政策的主线将是平衡策略下的互利合作,友谊与合作将始终是双方关系发展的主流。

  • 标签: 冷战后时期 俄罗斯“中国观” 中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