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众参与是促进理性形成、容纳各种价值立场并实现行政决策自我正当化合法化的行政程序装置,该装置能否发挥既定的功能,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设定和安排合理的参与方式及各种方式的效力。以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为例,目前在功能意义上至少有公开说明会、公众意见调查、陈述意见、公听会、公告-评论、公民咨询团体、听证会、参与决定、公众投票等九种方式,其在效力上呈现递增的格局和"光谱式"的排列。但在参与方式选择上,并不是选择效力越高的方式,越能达致理想的参与功能,而应结合各种要素进行衡量,既不能片面地对公众参与的效力产生迷信,亦不能让公众参与走过场,成为纯粹的合法性"背书",而应将各种公众参与方式塑造成风险沟通和理性形成的程序场域。以上述观点为分析框架,我国环评法制所设定的公众参与方式及其效力具有参与方式可替代性强、规范内涵不足及双向沟通交流匮乏、反馈性机制不足或者难以落实等特点和缺陷,需通过程序和制度建设予以改进。

  • 标签: 公众参与 环评 参与方式 效力 理性形成
  • 简介:环境犯罪,是在新形势下频发的一种犯罪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关于该种犯罪,各国都在其法律中规定了打击方式和杜绝形式,我国也在1997年《刑法》第六章中规定了相关罪名。但是,这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我国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现实,这就需要从理论角度对完善环境刑事法规提供借鉴。目前,学者们对该类犯罪的范围、主体、责任等研究较多,但对其客体,即益研究较少且成果不一,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环境犯罪的益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权和公民的生态安全权,为完善环境刑事犯罪体系提供立法思路。

  • 标签: 环境犯罪 环境犯罪法益 国家生态安全权 公民的环境权
  • 简介:环境的实施包括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由于存在规制俘获、规制懈怠和监管能力的不足,环境的公共实施尚不足以强化对环境的保护,还需要环境的私人实施制度.国外环境私人实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今后的环境法制中应发挥私人的作用,强化环境的私人实施.

  • 标签: 环境法 公共实施 私人实施
  • 简介:少数民族环境习惯在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界定民族环境习惯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少数民族环境习惯资料,从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自然禁忌或宗教信仰、内容与程序的民主性、惩罚的严厉性等方面分析其效力基础,并对少数民族环境习惯的生成和实施进行梳理。

  • 标签: 少数民族环境习惯法 效力基础 作用机制
  • 简介:《刑事诉讼修正案》就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名称、省政府指定医院、鉴定人出庭的法律后果、鉴定人人身保障以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协助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就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等方面作出了修改,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由于修改的内容在前瞻性上不明显,有些重要的问题,如鉴定启动权、强制鉴定等没有涉及,仍需要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予以进一步完善与弥补。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鉴定修改 评价
  • 简介:分析及评价宁夏在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经贸合作中投资环境的优劣条件,加快改善宁夏投资环境,对于吸引资金流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阿经贸合作 投资环境 宁夏
  • 简介:罗马复兴是指12世纪到17世纪之间欧洲各国对罗马的研究和继承活动。罗马的复兴既适应了当时新兴市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又符合与这一阶级结成联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罗马的复兴,对中世纪西欧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使其法律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标签: 法制史 西欧 罗马法复兴运动
  • 简介:印度经济的崛起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印度经济越来越依赖国际能源,对国际能源环境的变化日益敏感。国际能源环境主要通过能源市场中的价格波动形式和国际能源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两者互动来影响印度经济崛起的进程。基于此,文章认为印度的能源战略需立足于经济崛起的长期性和战略性,减轻国际能源环境变化带来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为经济崛起提高稳定、高效的能源保障。

  • 标签: 国际能源环境 印度经济崛起 价格波动 国际能源政治格局
  • 简介:影响原则作为一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基本依据被各国立法者广泛采用。我国《反垄断》第2条后半句中也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内容,但是该条前半句却沿袭了我国其他法律立法传统,原则上采用的是主权管辖原则。但两个原则在反垄断法理论和实践中并非完全独立,而是时有交叉;同时上述第2条规定中,两者的条件亦有所不同。由此可能导致实践中法律不确定性的风险,从而有必要对此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域外适用 影响原则 地管辖原则 法律不确定性 出口垄断协议
  • 简介:判断环境上的“代际公平说”是否“虚妄”,既应建立在科学的逻辑论证基础之上,又应建立在法律社会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基础之上。在社会历史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维度中,“代际公平说”非但不是“虚妄”的,反而更是彰显法律价值精神、实现利益衡量的理论基础。在当下中国环境法治语境中,“代际公平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功能。

  • 标签: 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说 中国环境法 理论价值 实践功能
  • 简介:环境问题凸显,环境公益诉讼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屡屡出现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席,引发了学界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争论。2011年民诉修改草案再一次将这一争论引向高潮。本文依据尼尔·麦考密克关于二次证明的内容,就后果主义原则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考察,发现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有利于环境公益之实现、公平正义之实现,与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相一致;从协调性原则角度考察了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与其法律监督地位和现行法律以及私权的自由处分均无冲突。因此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成为一项规则或法律依据应当有效。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中立法协调中面临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建议,认为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地位属非诉讼监督的法律监督,其身份属于公诉人身份,而反诉制度理论上可以适用但实际上却缺乏适用的条,裁判的既判力应当区别对待以及调解或者和解可以适用等。

  • 标签: 检察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后果 协调性
  • 简介:西伯利亚联邦区能源综合体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是环境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尽管西伯利亚联邦区在实施燃料能源综合体项目时采用了净化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消除燃料能源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能源综合体必须加强环保工作,尽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 标签: 西伯利亚联邦区 燃料能源综合体 环境
  • 简介:较长时间以来,中小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合同》颁布实施对中小企业劳资关系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主要有人文因素、经济因素、组织因素、管理因素等,为中小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当然,《劳动合同》不是万能的,构建中小企业和谐劳资关系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共同努力。

  • 标签: 《劳动合同法》 中小企业 劳资关系 影响 对策
  • 简介:我国新《刑事诉讼》对作为证据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鉴定制度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主要包括修改了鉴定结论的称谓,删去了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医学鉴定的规定,增加了鉴定人出庭作证、鉴定人人身保护、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内容。新刑诉法有关司法鉴定制度的修改,对司法鉴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司法鉴定工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进一步深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司法鉴定 管理体制改革
  • 简介:从“敌人刑法”学说论证剥夺重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不具有正当性,因为相当多重罪嫌疑人并非“敌人”。我国新“刑事诉讼”迎合了两极化的刑事政策,对涉嫌重罪的刑事被告人剥夺、限制其诉讼权利,“敌人刑法”的思潮已经影响到我国现实中的《刑事诉讼》修。对重罪刑事被告人程序权利的剥夺或限制虽然符合侦查机关的短期利益,不过却可能与宪法相冲突,对于刑事程序的人权保障功能也可能造成冲击。保障重罪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是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纵深问题之一,通过构建“修复性司法”、“赋予救济权利”,通过各项措施提升侦查效能,方能有效地平衡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的关系。

  • 标签: “敌人刑法” 新《刑事诉讼法》 合宪性 人权保障
  • 简介:曾经供职于一家老牌企业,据说在我们这批员工到来之前,企业曾经有一段黄金时期。那时候,不仅员工工资奖金奇高。福利更是好得没话说,员工三天两头就要打的往家搬东西,从卷筒纸到玉米油,从手电筒到自行车,行政部预算多得简直不知道再给员工买点啥好了.

  • 标签: “至少” 快乐法 员工工资 老牌企业 黄金时期 玉米油
  • 简介:行政苦情制度即行政苦情申诉与处理制度,简称苦情制度或怨情制度,它在广义上是指相对人因行政苦情而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诉并由其受理后予以处理的一种行政内部救济制度,包括向行政行为者的上级提出申告获得直接救济,在狭义上是指相对人因行政苦情而向专门的苦情处理机关提出申诉并由其受理后在调查基础上向有关机关通报调查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的一种行政内部救济制度。

  • 标签: 行政机关 救济制度 行政行为 申诉 受理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