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司法审查正当的探讨,学者们大多是从“民主的不信任”出发的。阅读了相关资料后,可以发现,当我们正积极呼吁建立这一制度时,在其发源地美国,学者更多的却是对它的怀疑与审视。而通过了解美国学者们对司法审查正当的争论,梳理其司法审查的渊源及发展历程,明确美国法院在不同时期的司法审查态度与政策。可以肯定的是:尽管有许多学者怀疑司法审查的正当并且提出深刻的理论批评,但司法审查的正当毫无疑问。

  • 标签: 司法审查 反多数难题 宪法民主 立法权
  • 简介:作为人类思想史上最具争议的“正义”概念,在其不断演变的建构中,如何保持其正当应该是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缘于当代“正义”概念的复杂和争议,先于正义原则并非仅限于道德和宗教中的“善”,而是包含所有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评判原则,这是当代正义建构模式的基点。

  • 标签: 反思 政治哲学 正当性 正义
  • 简介: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中国法治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网络文化急剧发展的一年,"人肉搜索"引擎响彻中国。而全国人大代表要求"人肉搜索"入刑化的呼声也惊醒了国人,人们开始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反思,以确保其健康、平稳地发展。

  • 标签: 人肉搜索 网络暴力 道德私刑
  • 简介:刑罚正当化根据,是能够从实质上说明刑罚的存在根据以及国家对公民适用刑罚的理由。刑罚正当化根据应当是预防犯罪的正当

  • 标签: 正当化根据 刑罚 功能 预防
  • 简介:行政复议调解这一课题的理论突破和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行政复议调解可以适当增强行政复议的制度弹性,具有明显的效率价值;可以适度调整各主体间的力量差距,具有实质的公平正义价值;可以灵活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具有规范性价值;可以加强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具有“实验田”的价值。从目的和对象两个视角考量,行政复议调解是有其正当的。

  • 标签: 行政复议 调解 正当性
  • 简介:现代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是“更普遍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关系”的产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就是社会。只有从人的社会存在出发去理解人才能回归政治正确、真实的道德基础。政治的道德基础不应离开对人性的关注.不能离开基于人性之上的理性与情感的文化表达.不能离开对人们结合在一起的生活世界的眷注。本文从人性的高度、政治生活的广度、生活世界的深度三个维度对政治的道德基础进行分析。政治与人性的分析维度表达了政治的道德关切:政治与正当的分析维度设定了政治的道德秩序;政治与生活世界的分析维度呈现了政治的道德境界。对人性、正当、生活世界的价值回归和视阈融合使政治得以筑牢它的道德基础和精神家园。

  • 标签: 政治 道德 人性 正当性 生活世界
  • 简介:本文以警察职务防卫权的主体、内容及目的等要素作为分析逻辑,解析了警察职务防卫权主体的适格、内容的法定性以及目的设定与手段对应具有高度的契合正当化要素,提出了警察职务防卫权行使及理论建构必须坚持的原则。

  • 标签: 警察职务防卫权 正当性 原则
  • 简介:慈善事业法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再次引起热议。公益募捐行为亦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公权力是否应当介入公益募捐行为,介入的边界在哪里,厘清这些基础问题实有必要。只有清晰认识这些基础性问题,才可能发现现有制度中的问题,并为合理制度的设计提供线索。

  • 标签: 公益 募捐 许可
  • 简介:行政的国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家的影响下,行政单方而强制,行政的合法标准,是法律规范本身;公共行政是在行政权运行方式的自我扬弃过程中,随着宪政制度驾驭公共权力能力的成熟、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以及政府公共职能变迁的时势需要下兴起的。它以公共性作为行政合法的标准。在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发生冲突时,“公共性”成为行政合法的正当判断与选择的标准。

  • 标签: 国家性 公共性 行政合法 公共性标准
  • 简介:该文指出,将环境容量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在一定的环境目标条件下,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排污权交易理论的核心所在。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排污权交易首先涉及排污权的初始分配问题。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付费取得初始排污权具有正当。在实际的排污初始分配中,可以采用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模式,以兼顾各方的利益。

  • 标签: 排污权 初始有偿配置 相对性
  • 简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成了监察委员会的产生,使监察权成为新的政治权力类型。以监察委员会为核心的监察体系则源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基因及特色政治环境。传统中国社会的监察权,源于中国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和公权力体系划分式样,其与西方国家的监察权存在着本质区别。传统监察权契合了中国特有的法文化基础,并在历朝历代得以不断完善和成熟,最终形成了专属的权力载体机构、系统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清晰的权力内涵。当传统监察权遇上现代社会,既有必要遵循传统中国社会的法文化规则,亦得结合社会时势变化而进行相应转化,从而进化成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公共权力”。

  • 标签: 监察权 正当性 法文化 转化
  • 简介:未成年人是否应当构成毒品再犯,在理论界、司法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毒品再犯是立法基于从严打击毒品犯罪的功利主义考量,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宽大处罚政策是我国刑法一贯的立场,在未成年人是否构成毒品再犯的问题上,其根本上反映的是未成年人保护理念与毒品犯罪"严打"政策的适用冲突。未成年人不构成毒品再犯具有正当,这不仅仅是基于刑法体系分析的结果,更是刑法回归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刑法效益观引导下的现实主义考量。

  • 标签: 未成年人 毒品再犯 体系解释 人性 刑法效益
  • 简介:人权的诞生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评判标准的诞生,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不满又饱含理想追求的价值符号话语,人权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的话语事实存在,它不是制度事实。西方传统对于人权的正当论证都有其无法克服的逻辑基础困惑。人权的正当只有在具体社会历史境域中才能证成,论证路径必须完成从理性逻辑到历史境域、从事实人权到人权信仰、从绝对人权到相对人权的转向。

  • 标签: 人权 正当性 社会历史境域
  • 简介:国家因为公用事业的发展而征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利益,应对政府土地征用权进行正当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对土地征用目的、征用补偿和征用程序三个方面的正当进行检验.

  • 标签: 土地征用:公共利益 合理补偿 征用程序
  • 简介:当事人和解程序是新刑诉法增设的一种特别程序。当事人和解何以减轻刑罚?法理何在?现有的理论探讨均从功利的视角进行论证,或割裂诉讼法与实体法之关系,或有抽象空洞之嫌。当事人和解制度的法理论证,应从功利视角转向正当视角,寻找其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契合点。人格责任论从行为责任和人格形成责任两个方面探讨罪责,为当事人和解得以减轻刑罚提供了实体法的理论依据。基于人格责任论的立场,当事人达成和解,虽不能减少犯罪人的行为责任,但对犯罪实施后的人格形成责任进行了有利的评价,从而减少了犯罪人的罪责。

  • 标签: 当事人和解 恢复性司法 人格责任论 人格形成责任 人身危险性
  • 简介:著者在该书《序》中写道:“鉴于正当问题的浩大,本书的研究限定于自然法学派和法律实证主义特别是二者的关系问题中。所幸的是,这两大法学派恰处于近代以来西方法哲学思想画面的中心部位。人们通常以‘恶法非法’代表自然法学派,以‘恶法亦法’代表法律实证主义,并由此在二者间形成简单的对立。在阅读和思考中,我越来越感到这种理解是肤浅而片面的。但究竟怎样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两大法学派的关系,一直困扰着我。忽然有一天,我在看美国总统大选的节目时受到启发。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自然法学派 近代西方 性观念 法哲学思想 关系问题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警察处置突发性事件增多并对公民造成损害的风险逐步提高,在法益衡量前提下损害公民的部分利益,在适当范围内是可接受的,具有一定的正当。这种类型的损害行为既不是传统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更不是法令行为,而是德日刑法学界探讨的"被允许的危险"。但是由于突发性事件执法活动容易侵害公民的权益,"被允许的危险"理论并不适合扩大适用,而应该在罪刑法定框架内进行适当限缩,合理使用这一理论。

  • 标签: 突发性事件 允许的危险 可行性 条件限缩
  • 简介: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的刑罚观是功利刑罚观,即万能刑罚观、重刑刑罚观、惩罚刑罚观。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没有能力应对的情况下,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必由之路。社会管理创新呼唤树立新的现代刑罚观,现代刑罚观是和谐刑罚观、理性刑罚观、人本刑罚观、公正刑罚观和效益刑罚观的有机统一。

  • 标签: 社会管理 功利刑罚观 现代刑罚观
  • 简介:西夏刑罚是西夏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借鉴继承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西夏刑罚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形成了富有西夏特色的五刑制,附加刑的主要形式为财产刑和身体刑。

  • 标签: 西夏刑罚 五刑制
  • 简介:刑罚是犯罪的后果。但同时又是社会运行和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如果刑罚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没有得到罪犯的诚服,那么刑罚的社会责任就无从谈起。刑罚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罪犯实质意义上的重返社会也是不可能的,更有甚者。有的终其一生把犯罪作为自己的职业,疯狂地报复社会。刑罚构制的原则思想应当是在打击犯罪和尊重人权的基础上,贯穿功利与人道的理性思维下,科学预测,合理配置,兼顾社会和法律,做到发挥出刑罚功效的最大化。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

  • 标签: 刑罚 社会责任 功利性 人道性 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