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自我批判就是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一直处于遮蔽状态。批判与辩证法中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在本质上属于评价范畴。当社会的发展具备"特殊条件"时,国家权威评价活动和社会民众评价活动就转化为社会自我批判的"有机"方式和"无机"方式。社会自我批判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深刻地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更在于使"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必然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予以重新定位。

  • 标签: 社会自我批判 社会评价活动 忧患意识 社会关系构建
  • 简介:Manypeoplearguethatglobalizingprocessesarepotentiallycontributingtoculturalhomogenization-aglobalculture,andfurtherconceptualizeglobalcultureasAmericanizationorWesternization.Thispaperisacritiqueofthisview,arguingthatsuchaconceptisbaseduponthreeflawednotions,andemphasizesthepluralnatureofglobalization.

  • 标签: GLOBALIZATION homogenizatio HYBRIDIZATION
  • 简介:黄宗羲“平生心得,为先儒之所未发者”,几乎都是对儒耶哲学对话争论的主要问题的回应。在本体论方面.他吸取了西方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来阐明中国古代的上帝观,但反对基督教赋予上帝以人格神意义,并试图调和上帝信仰与儒家孝道的冲突;在人性论和人生哲学方面,他吸取了西方哲学的方法论,提出了“论性之一本万殊”新解,确认志士仁人灵魂不灭;在认识论方面,他对阻碍科学发展的象数迷信和以先验道德秩序附会自然的主观臆说作了全面系统的批判,主张“推物理之自然”。深究“所以然之理”,确立了“一本而万殊”的多元学术史观。面对中西文化冲突,黄宗羲既具有鲜明而坚定的中国文化本位立场,又对“先儒有所未尽”具有清醒的意识,通过借鉴和吸取西方哲学来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之“体”与“用”,其理性态度值得肯定。

  • 标签: 黄宗羲 儒耶哲学对话 本体论 人性论 认识论
  • 简介: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幸福"与个体的生存境遇、获取幸福的过程以及伦理道德规范三个要素密切相关。对于当代都市青年而言,其幸福感主要来源于这三个要素的有效整合。它们不仅构建了当代都市青年幸福感形成的现实维度、时间维度与价值维度,而且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着青年群体对"幸福"的感知。

  • 标签: 幸福感 都市青年 哲学反思
  • 简介: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其研究范围广阔,研究视角多元.从思想来源的追寻、哲学范畴的研究、现实价值的反思以及理论性质的判定这四条路径可以对布洛赫希望哲学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希望哲学的时代意义.

  • 标签: 恩斯特·布洛赫 希望哲学 路径
  • 简介: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进程中,“世界”逐渐取代“天”而成了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概念,同时,它还关联着整体、全体、秩序、混沌、虚空、努斯、神、宇宙等诸概念。从中西比较哲学角度讲,梳理清楚“世界”及其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为推进西方哲学史研究提供恰当的切入点,而且也为理解“世界观”问题奠定基本的理论性前提。

  • 标签: 世界 秩序 整体 全体 宇宙
  • 简介:法国的巴师夏和美国的凯里从抽象的经济和谐原则出发,都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各阶级的经济利益关系根本上是和谐的。凯里认为,美国国内不和谐的经济状况是由于英国大工业的发展对美国国内市场的破坏引起的,因此,他主张美国唯有实行贸易保护才能加速发展美国工业;然而,巴师夏认为法国经济关系之所以出现不和谐,是因为没有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因此他建议法国应该实行贸易自由制度。巴师夏和凯里不从经济事实出发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立场是错误的。马克思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批判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从英国资本主义客观经济事实出发,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创作了伟大科学巨著《资本论》。

  • 标签: 马克思 巴师夏 凯里 研究立场
  • 简介:建构和谐世界,其本质是多元文明和谐共存的问题。多元文明,意味着多元价值认同。多元文明和谐共存的哲学基础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中以阴阳为核心的宇宙本源论、宇宙生化论和人本价值论而形成的一种智慧。这一智慧总是把多元存在视为合理存在的基础,把不同存在形式之间的会通与和谐相处作为合理存在的发展模式,把基于宇宙法则的以人为核心的合理存在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元文明 和谐共存 哲学 和而不同
  • 简介: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经验”的存在,而当下激荡的时代风云也迫切需要人们去培育和践行这种“崇高”.毋庸置疑,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大众化的方向,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其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律性 时代性 大众性 实践性
  • 简介:20世纪末以来,实践哲学转向已成为国内哲学界的一种趋势,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学界广泛认同,以实践为基点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成为学界的共识。国内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的趋势,这是中国特有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视角阐释马克思实践哲学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哲学景观。面对这种变化,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实践哲学的基本理念、研究主题、思维方式和基本旨趣,对于推进实践哲学的自我理解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实践哲学 哲学理念 研究主题 思维方式 基本旨趣
  • 简介:<正>法哲学哲学之理和法学之用的结合,它既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哲学的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法治的今天,哲学需要向法学靠拢。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法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

  • 标签: 法哲学 法学理论 主体论 到群众中去 工人阶级政党 经济全球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授者来看,难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哲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哲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应真正实现通俗化。从受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难点在于“外化活用”。要有“哲学头脑”亦即炼就哲学眼光、理清哲学思路、掌握哲学方法;要有“哲学地实践(生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难点 破解思路 “通俗化” “外化活用”
  • 简介:国家理论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精神理念的辩证发展为轴心,黑格尔构筑了庞大的国家理论体系,试图整合与超越市民社会,调和古今政治规划。运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灵与肉的视角,试对其国家问题的提出、特点以及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黑格尔 国家理论 灵与肉
  • 简介:社会矛盾的时空性存在,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社会治安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表现,因此,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发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枫桥经验”之成功在于一以贯之地将群众性作为“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所进行的演进和发扬。“枫桥经验”的群众性特征体现于赢得群众的信任、提高群众的素质、群防群治组织建设的加强以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 标签: “枫桥经验” 本质特征 群众性 哲学思辨
  • 简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道德文化一直都是影响国家统治秩序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道德文化是公共权力自觉发挥道德的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来调节社会群体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公共权力所有者根本利益的政治活动。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影响和政治实践历久不息,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深远意义。

  • 标签: 道德 道德文化思想 官方意识形态 政治哲学
  • 简介: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研究方法与生态学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来强调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流派。这一理论很容易与当下的中国产生共鸣。究其原因,不外有三:一是生态危机的普遍性;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性;

  • 标签: 生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问题 批判 福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