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参与分配制度既包括如何实现普通债权人公平受偿,同时也包括清偿优先债权;在执行分配程序中,我国应当确立优先债权职权清偿、群团优先主义、合并执行等原则和制度;因我国采用涂销主义,享有担保物权等优先债权人无需取得执行依据即可优先清偿,法院也应当依职权清偿优先权;普通债权参与分配原则上须取得执行依据且提出申请,但允许有例外情形;债权人申请启动参与分配程序,或者申请参与正在进行的分配程序,如果执行法院不予准许的,应当赋予债权人程序救济权;对参与分配方案提出异议,如果异议事项为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既可以提起参与分配异议之诉,也可以提起撤销之诉来救济其权利;如果异议事项为仲裁裁决、赋予执行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等,可以提起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参与分配异议程序中,不宜通过再审程序救济。

  • 标签: 参与分配 普通债权 优先权 异议救济
  • 简介:"宪法是母法"的观点在我国宪法研究和立法实践中有着重要影响,其理论基础是凯尔森的"法律位阶理论"。在这种观点下,宪法被认为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则被看做宪法的具体细化。宪法母法说在规范形态上表现为"授权规范说"。在处理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上,应实现从"授权规范说"到"违宪无效说的"的价值转变。

  • 标签: 宪法 母法 违宪
  • 简介:商鞅的法治理论丰富,其积极面与消极面相并存。文章从其积极方面着眼,将商鞅的法治理论分为五个方面,并围绕这五个方面说明我国当今法治建设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借鉴商君法治理论为我们当今法治建设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最后作者阐明了现代法治与商君所言法治的差异,强调了借鉴的重要性

  • 标签: 商鞅 法治理论 借鉴价值
  • 简介:引言萨维尼创立之物权行为理论,不仅对《德国民法典》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波及到继受德国法律传统的国家和地区。通说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奉行物权行为理论,《瑞士民法典》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理论,也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日本本未采纳该理论,但一直有学者致力于通过它重新解释与改造《日本民法典》,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①我国学者也深刻地认识到,是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是制定我国物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一理论的探讨,不仅可以为我国制定物权法寻求一个妥当的理论基础,并将大大提高我国民法的理论水平。~②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特别是在物权法的制定

  • 标签: 事实价值 价值体系 体系建构
  • 简介: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修改的条文从数量上看并不多。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作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证据制度探索的重要成果,一直是司法实践中遵循的证据与证明的主要制度规范。《证明规定》确立的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规定(第2条)——例外列举(第4条)——特殊情形(第7条)'的规范配置格局业已成为我国教科书的标准内容。但

  • 标签: 分配理论 我国证明 比较中心
  • 简介:中国尚未建立科学的婚姻判断标准体系,判断婚姻的主要标准,就是单一的婚姻效力判断标准。不论是什麽形态的婚姻,都用婚姻有效无效标准判断。这种婚姻判断标准,不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容易造成对不同婚姻形态的误判。因此,应当建立以婚姻的属性要件、形成要件和效力要件为评判标准的科学评判体系。

  • 标签: 婚姻 判断标准 属性要件 形成要件 效力要件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银行金融业变得日益繁盛,特别是银行存折、借记卡、信用卡等的大规模使用,有关侵害他人存款的犯罪逐渐增多。不同学说由于坚持的立场不同,对存款的性质、归属等问题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造成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许多涉及银行存折、借记卡、信用卡犯罪的案件定性的争议层出不穷、莫衷一是。关于存款的占有问题,理论界有银行占有说、存款人占有说、共同占有说等。[1]各种学说之间的争议

  • 标签: 收款人 侵占罪 借记 案件定性 种类物 委托物
  • 简介:经济法是规范国家经济调节之法。国家调节应是在市场调节基础上对于市场调节的一种再调节,也就是对市场调节所作的利益资源分配安排进行的一种再分配。经济法保障国家调节的再分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经济法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自觉应用它处理好我国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经济法 再分配功能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简介: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劳动价值论 深化 认识 理解
  • 简介: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这对推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社会稳定及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如何进行改革,有一个理论基础和价值趋向的选择问题.

  • 标签: 司法体制 改革 中国 法律监督 审判权 检察权
  • 简介:<正>国家设立审判制度,为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解决他们的纠纷提供司法服务,需要持续地支出费用。而这些费用作为审判的成本或支撑审判的资源,又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获取。在我国,法院围绕审判取得资源又为了支撑审判的运转而花费这些资源的过程及其机制,既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转型期法

  • 标签: 地方政府 资源获取 当事人 基层法院 经济审判 审判方式改革
  • 简介:<正>在我国近些年关于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研究方面,中国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应予维持还是需要改变,学界争论不休。其实,如果从不同的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上来看,各种不同的犯罪成立理论体系,包括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原苏联与我国的

  • 标签: 犯罪构成理论 犯罪论体系 价值前提 违法性 理论体系 体系性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医疗损害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理论,表面上来看有利于保护受损患方的弱势地位,实现诉讼武器对等,保障患方的合法利益,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自身的逻辑冲突,也违反我国证明责任的基本分配规则,并且在实践中也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侵权责任法》在医疗侵权诉讼领域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其隐射出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符合我国证明责任的基本分配规则,能够妥善协调医患利益,促进医疗体系的发展进步。

  • 标签: 过错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倒置 证明责任分配
  • 简介:财富的功能和属性,决定了物质财富的分配应完成双重目的,尽最大可能实现公平分享和尽最大可能促进生产。由于其产生取决于人的劳动、物质和社会,因此,财富的公平分配必须使劳动、物的所有者和社会各有所得。为了使公平分配的原则得以贯彻,国家作为社会的代表,不仅要作为公平原则的维护者,还要作为社会财富的经管者,把属于社会的财富充分利用,并公平分配给整个社会成员,这就是国家的职能所在。

  • 标签: 财富 公平分配 业绩本位 属性本位 国家职能
  • 简介:<正>在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提供证据责任,又称"证据责任"(evidentialburden)、"用证据推进的责任"(burdenofgoingforwardwithevidence)或"通过法官的义务"(dutyofpassingthejudge),它是提出某项证据使自己的主张成为

  • 标签: 证明责任 分配标准 犯罪构成要件 辩护理由 犯意 免责事由
  • 简介:本文对刑事证明责任的概念内涵作了考察和辨析,认为刑事证明责任的本质在于,控辩两造于口头辩论终结后,某一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而由某一方承担不利益后果的危险.文章进而探讨了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指出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明责任倒置违反了无罪推定原则,并且无罪推定原则的违反不能被正当化.因此,应当坚持无罪推定原则的绝对性,对犯罪构成要件、纯粹量刑要件、程序要件的证明责任作出合理的分配.

  • 标签: 刑事证明责任 提出证据的责任 无罪推定
  • 简介:举证责任及其分配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坚持了过错责任原则在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主导地位,同时针对医疗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以附条件的过错推定原则为辅,但在因果关系与过错的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上,我国现行的医疗损害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制定举证责任缓和等具体规则,以及建立科学的医疗损害责任鉴定制度。

  • 标签: 医疗损害责任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分配
  • 简介:分配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法律概念。分配作为不同社会主体对特定社会财富和利益的占有和支配关系,必然需要法律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经济法在调整分配关系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于民法和行政法,它具有再分配功能,是在民法、行政法等基础上对社会利益和资源的再分配法。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理论,是对前人关于经济法是分配理论的深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经济之法的本质。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在市场障碍排除法、宏观调控法和国家投资经营法三个经济法子部门中均有充分体现。

  • 标签: 分配 经济法 再分配功能 国家调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