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为进一步实施司法改革,俄联邦政府相继颁布了2002—2006年、2007-2012年和2013-2020年“俄罗斯司法系统发展”三个联邦规划。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俄罗斯投入了大量资金、颁布或修改了诸多法律、对法院系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追求司法独立、提高司法质量、树立司法公信,为建立法治国家而切实努力着。但同时,俄罗斯依旧存在着诸如司法独立脆弱、司法腐败盛行、法治文化薄弱等问题。可见,法院改革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组织架构、物质层面的经费投入,还需要理念层面的内在支撑、行为层面的贯彻落实。法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

  • 标签: 俄罗斯 联邦规划 法院改革
  • 简介:<正>一、问题的缘起及研究路径(一)问题的缘起主张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论者,其矛头首要的指向便是我国从苏俄引入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并认为实现我国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重要路径之一便是用德日三阶层的构成要件理论取代以俄中为代表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正是因此,近年

  • 标签: 特拉伊宁 犯罪构成理论 构成要件理论 皮昂特科夫斯基 犯罪论体系 危害行为
  • 简介: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也是美国宪法遭受的最严峻考验。林肯通过诉诸杰斐逊和《独立宣言》解决了这一危机,让美国获得了"自由的新生",也让宪法得到了重塑。在与道格拉斯和卡尔霍恩的宪法辩论中,林肯尖锐地提出了宪法的形式性和实质性问题,对人民主权和民主的形式和实质等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批判了道格拉斯对宪法的形式主义理解以及卡尔霍恩以必然性法则为基础的州权论,雄辩地阐述了美国宪法的精神。本文对这一宪法危机的历史语境和辩论的关键原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阐释了林肯的宪法理念。

  • 标签: 林肯 道格拉斯 卡尔霍恩 美国宪法 形式与实质
  • 简介:人民法院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是一项宪法原则,这一原则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落实审判独立、促进司法公正提出了新的目标与举措。在落实这些具体举措过程中必须遵循宪法原则与界限,妥当处理不同层面的宪法问题,高度重视审判工作在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 标签: 审判独立 人民法院 宪法原则 司法改革
  • 简介:学术自由已成为当今多数国家宪法所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但各国关于学术自由的宪法规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不少差异。在学术自由的内容确认上,各国宪法规范宽窄不一,主要有四种类型:对学术自由的单一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国家促进义务的确认、对学术自由及其制度性保障和国家促进义务的综合确认。在学术自由宪法规范的形式结构、要素结构和类别结构等方面,各国宪法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不管是什么内容和何种形式的学术自由宪法条款,都从最高法角度确定了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为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奠定了根基。

  • 标签: 学术自由 宪法规范 内容比较 形式 比较
  • 简介:新中国的宪政建设在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从宪法制定到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在苏联宪法理论于中国大陆全面传播之时,刘少奇作为苏、中法律嫁接的桥梁,将苏联的制宪建议、宪政精神和选举制度等传入中国;通过移植苏联宪法,主持和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为“五四宪法”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苏联宪法 “五四宪法” 刘少奇 斯大林
  • 简介:宪法实施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其内容主要是宪法文本和宪法性法律在文义上的实现.宪法实施的机制包括“肯定性机制”与“否定性机制”,其指标体系涵括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等公权力部门的具体履职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行为是中国宪法实施的关键指标.从2013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履职情况来看,中国宪法的实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其实施机制依然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肯定性措施”.

  • 标签: 宪法实施 评估指标 实施机制 实施状况
  • 简介:杨喜利案使得入宅犯罪问题的刑法处置受到一种正当性的考量,而这种考量应奠基在住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及其独立性上。正是由于住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宪法权利的重要性及其独立性,入宅犯罪的牵连犯处置才有诸多不妥,表现为对刑法原则的背离、给正当防卫带来极大的被动和与已有立法定势相左。对入宅犯罪,暂可按照"后续行为"的人身侵害性和非人身侵害性的不同而分别予以数罪并罚和加重犯的处置,并且应在入宅犯罪的个案司法中对"住宅"作类型化解释。入宅犯罪问题的刑法处置应体现"宪法价值共识",从而提升刑事法治公信力。

  • 标签: 宪法 入宅犯罪 住宅权 牵连犯 数罪并罚 加重犯
  • 简介: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人权话语曾被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动员的口号和批判的武器,但1949年以后,西方在人权话语上的政治化和作为西方政治工具的人权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使人权话语在中国长期政治化。当代中国5部宪法性文献虽然没有使用人权一词,但其中的诸多内容及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记载了人权话语在当代中国的宪法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宪法对人权、公民基本权利的有关规定,甚至宪法的人权思维,堪称中西方人权分歧的一个样本,不仅保持着对西方人权观的提防和警醒,与人权不可侵犯性、普遍性、人权主要是个人权利这些西方人权核心话语拉开了距离,并且实现了人权来源、性质、主体、范围等人权话语在中国的宪法化。

  • 标签: 西方人权观 自然权利观 人权中国化 人权宪法化
  • 简介:目次一、财产税法制变革的基础: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一)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现代国家的宪法要义(二)保护私有财产权在我国宪法的辩证规定(三)保护私有财产权有待于我国宪法的完善二、财产税法制变革的原则:所有税收事项应合法三、财产税法制变革的定位:公平社会财富的分配四、财产税法制变革的路径:

  • 标签: 宪法 私有财产权 保护 财产税 法制变革
  • 简介:对行政裁量的规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理论难题。理性裁量作为行政裁量规制的核心目标,内在地要求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晚近西方兴起的商谈理论认为,通过以宪法为中心的商谈机制可以调整与修正传统行政裁量控制模式的系统性偏见,平衡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紧张关系,促进行政裁量的结构合理化,以实现理性裁量。在行政裁量领域,宪法商谈建制化既需要培养具有商谈能力的公民,又要求完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和建构灵活高效的商谈程序制度。

  • 标签: 行政裁量 商谈 宪法商谈 软法规制
  • 简介:<正>立法活动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立法的正当性。立法的正当性包括立法主体的正当性,立法内容的正当性以及立法程序的正当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立法主体的正当性是立法正当性的基础,它是指立法者具有合法、有效的立法权限与资格,立法主体不适格,立法内容与立法程序就谈不上正当性了。立法内容的正当性具有非常丰富的

  • 标签: 立法主体 立法权限 立法程序 国家立法权 刑事立法解释 立法法
  • 简介:宪法解释是法院依照宪法审理案件、体现对社会动态合宪性评价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有关种族隔离案件的裁决,美国最高法院在推翻种族隔离、发展民权运动的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三个典型案例——使“平等隔离”理论合宪化的“普莱西案”、推翻“平等隔离”理论的“布朗第一案”和将“平等保护”条款适用于联邦政府的“特区学校第一案”——阐述原旨主义与非原旨主义的论争以及历史解释和结构解释等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多种宪法解释方法时常结合使用,在具体案件审理中可能需要综合予以考虑.

  • 标签: 种族隔离 原旨主义 非原旨主义 历史解释 结构解释
  • 简介:宪法人格权作为基本权利,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双重性质,这是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具有密切关联性的根源。作为主观权利,宪法人格权的义务主体指向政府,基本理念在于防范公权力对公民人格权的侵害;民法人格权的义务主体指向私人,防范私人间的相互侵害。宪法人格权所承载的基本价值有赖于民法的贯彻与浸润,宪法中的人格权的规定具有概括性和指导性,民法中的人格权的规定具有具体性和补充性。基于当下我国宪法实施和人格权的保障现状,应当主张宪法人格权在民法中的直接效力。

  • 标签: 人格权 双重性质 区分 转化 直接效力
  • 简介:平等权写入加拿大宪法的时间虽不长,但已成为司法审查各种嫌疑归类的最高依据。安德鲁斯案是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平等权及歧视嫌疑进行的第一次梳理,而由男同性恋、女同性恋等以性倾向歧视提起的系列案件,为宪法平等权的整体解读提供了独特视角。基于对关键性案件判决的考察,不难发现加拿大司法机关在纠偏过程中的宪法逻辑。在开放与保守之间对性倾向群体由歧视到平等的转变最终得以实现,为宪法的实施作了最好的注脚。

  • 标签: 性倾向歧视 加拿大 权利与自由宪章 平等权 联邦最高法院
  • 简介:近日,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宪法影响力,省高院精心组织全省法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南法院“12·4”公众开放日暨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宣传周系列活动(以下简称“宣传周活动”),得到最高法院及省普法办一致好评,《人民法院丰艮》头版报道了省高院的宣传周活动。一是组织得力,周密部署。二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三是全省协作,形成合力。四是拓宽渠道,扩大宣传效果。

  • 标签: 宣传周活动 国家宪法 最高法院 法治精神 人民法院 形成合力
  • 简介:合宪性解释有两种含义,既有违宪审查层面又包含普通法律案件的审判层面。合宪性解释的论争的焦点,在于合宪性解释能否作为宪法在司法领域实施的方法。在论争的催生下,有学者提出'依宪解释'。依宪解释是一种法律解释的方法,也是宪法在司法领域实施的方法。依宪解释具有其正当性、合法性,也存在局限性。

  • 标签: 合宪性解释 依宪解释 合宪性推定 宪法实施
  • 简介: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是其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重构成,也是魏玛德国国家法理论流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支.施米特理论具有明确的魏玛宪制处境,基于对魏玛代议制之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实践表现的全面批判,重申了民主的同质性原理,弱化了民主的自由主义程序属性,为其政治决断论、绝对宪法论和领袖护宪论的连贯性理论建构提供了历史和思想前提.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以其独特的政治概念和宪法概念为逻辑支点,以非常政治为情境预设,以政治同质性和单一领袖人格为理想目标,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神学背景,缺乏可资借鉴的“转型原理”,但在政治宪法核心概念与分析体系上具有重的思想和方法论启示.

  • 标签: 政治宪法理论 代议制 民主同质性 区分敌我 政治决断
  • 简介:<正>林维/主编本书从"最高法院如何掌控死刑"这一视角为死刑问题的探讨带来了借鉴、比较的一手资料,甄选和翻译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涉及死刑问题的18个经典判例的判决意见,包括协同意见和异议意见。正是这些判决决定了美国死刑制度的走向,塑造了美国死刑制度的历史。

  • 标签: 死刑制度 林维 最高司法机关 主要争议
  • 简介:城市和城市化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法治应是城市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中国城市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城市立法将在地方立法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也将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发挥重要影响。较大的市之立法作为中国城市立法的典型形式和先驱,其相关理论问题应当受到学界的关注与重视。以往许多学者认为,较大的市之立法权违背宪法,甚至呼吁予以取缔,这种看法有失确当,是对宪法文本的不当解读:较大的市之立法权的合宪性需要结合宪法文本重新加以审视。

  • 标签: 城市立法 较大的市 地方立法 立法权 合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