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是一种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借助法律诊所作为平台,由法学教师来指导和指派法科学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分析案情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从而以“分析——诊断——解决”此类模式提供法律服务,在法律实践中进一步司法实务技能。其中社区法律诊所是法律诊所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既是舶来品,也是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

  • 标签: 法律诊所 社区法律诊所 价值 运作模式
  • 简介:民事纠纷主体在能力渐长的前提下,通过错误行为取证日渐增多,对取证主体相对受益,损害取证对象权利等问题日益凸显,就是否排除出现激烈争论。实际上与诉讼基本观念和价值选择有关,深受社会环境、民主法制和司法水平等因素影响。证据是否合法或不合法但是否合理可用等有关议题上,应联系理论与司法实务,引入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才能实现最多人幸福的法律目的。

  • 标签: 不法取证 价值衡量 合理性
  • 简介:近年来,河南省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反腐败决策部署,按照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预防工作会议要求,始终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以全面加强侦查预防能力建设为主线,积极担当侦查预防工作多元使命,全省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现了科学健康发展。

  • 标签: 职务犯罪侦查 侦查工作 能力建设 检察机关 决策部署 反腐败
  • 简介:通过对哈特、拉兹和夏皮罗等实证主义学者的分析,本文试图勾勒出法律实证主义的基本面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法律实证主义分别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司法裁判理论方面展现了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即在回答法律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时,无论是哈特的规则模式、拉兹的权威理论还是夏皮罗的规划理论,它们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二阶理论;在如何认识法律的规范性方面,法律实证主义始终坚持认为一种客观的描述性方法是可能的;对于具体的司法裁判活动,法律实证主义提供了一种双层次理论。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规则 规范性 规划理论
  • 简介:法家是先秦诸子学派中最重视法律的一派,因此学界亦流行一股到法家思想中寻找现代法治要素的思潮。这种构思首要的就是回答在法家法律思想体系中,法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它与法家的另外两个重要范畴'势''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事实上,法家学说是以'势'或君权为核心的。在这样一个思想体系中寻找现代法治的精神,必须明确目标指向与表现形式的区别。法家学说既然以尊君为要务,那么法与术就不得不从阴阳两个方面维护君权,同时法与术也在不断地畸形发展。然而,法家的问题也恰恰在于过分注重君权导致的政权合法性的缺失。秦帝国的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标签: 法家 合法性
  • 简介:刑事执行监督部门的工作成果与维护刑事执行公平、提高法律公信度密切相关,如果要提高执行监督部门的工作成果,就必须完善刑事执行监督理论,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国家法治体系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与了解刑事执行监督理论,令其成为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理论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刑事执行监督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理论完善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执行监督理论。

  • 标签: 刑事执行监督 监督权 实践 发展
  • 简介:宗教参与罪犯改造具有理论上的依据。宗教教义与罪犯改造的主旨和内容存在一致性,宗教改造方式还具有独特的价值。犯罪人的宗教信仰受法律保护使得宗教改造成为可能。在西方国家,宗教方式是比较普遍的罪犯改造方式,在我国近代监狱史上及今天的港澳台地区也存在宗教改造罪犯的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信教罪犯的宗教改造提供借鉴。

  • 标签: 罪犯改造 宗教信仰宗教感化
  • 简介:送达是贯穿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制度,可以说是对比民事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差异性的最佳视角。笔者通过分析执行文书送达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出及时、有效、穷尽一切手段保障送达完成的民事送达原则,并不适合执行文书的送达。执行程序相比审判程序具备了当事人不平等、执行权单向性、执行效率优先和更加突出的维护司法权威的特征,所以执行文书的送达不按照民事送达原则来进行是有理论依据的。按照执行文书制作的目的,将执行文书分为执行通知类、执行控制类和执行处分类,不同类型的执行文书分别采用前置送达、后置送达和及时送达的方式,希望能对执行工作产生些许启发.

  • 标签: 文书送达 司法实践 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审判程序 执行程序 基本制度
  • 简介: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是我国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个特殊程序,因为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独特性,该程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强制医疗程序的司法特性,分别表现为刑事司法性、司法强制性、再犯预防性和社会福利性。在分析了该程序在我国独特制度下的司法特性之后,基于调研和实证分析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总结出目前实践中主要出现的几个问题,即精神病人再犯危险性的标准确立问题;因为只有少部分暴力行为由精神疾病引发,精神病人的病理康复与去除危险性的关系问题;临时拘束措施的实施困境;部分亲属申请不予强制医疗;强制医疗与刑罚的衔接等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理论不够完善带来的实践困惑,又有实践操作的复杂性带来的现实问题,更有理论和实践都难以处理的客观难题。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之后,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通过各种综合手段实现刑法的社会控制功能。具体途径有:尽量争取好的社会政策,用好的社会政策化解矛盾;被害人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机结合;加强对精神病人家庭的社会关注度;地方司法文件的出台,合理统筹细化规范等等。通过论证和分析,笔者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对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 标签: 精神病强制医疗 再犯危险性 保安处分 社会救助体系 地方司法文件
  • 简介: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至今的最新成果,有效地提升在信息化条件下检察机关自侦部门侦查能力,从而剥丝抽茧,直捣黄龙,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发展,值得我们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详尽的研究。

  • 标签: 信息化 科技强检 数据库
  • 简介:法院文化是老话题,常提自然会常新。尽管对于文化的概念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并没有完全的共识,然而近20年的当代中国法院文化建设,仍然为我们积累了可观而且客观的法院文化资源。这种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 标签: 法院文化 文化实践 文化建设 文化资源 中国法院
  • 简介:国家能力是探讨、界定地方立法自主性的根本政治前提。在国家能力的视野下,地方立法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立法的制度化、合法化能力和维护法制统一性的能力两个方面。当前,这种地方立法的自主性面临地方保护主义、立法的部门利益化和法治地方割据等多重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国家能力和地方立法自主之间的关系,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打造一种法治型的地方治理秩序,其包括基于法律的合法性标准、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以及包客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机制等三个要素。

  • 标签: 国家能力 地方立法的自主性 法治型治理模式
  • 简介:制度问题具有重要性,但在现代法律理论中,它却处于语焉不详的境地。制度法律理论在制度概念、制度规则和制度类型等问题上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本体论上深刻认知法律制度问题。但法律制度分析也有局限性,如何统合两种类型的法律制度,进而在一种同一的意义上来理解和实践法律制度,是它面临的一大难题。惯例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为标准,它的运作能够将不同的制度类型实践兼容起来,生成一体化、整体性的法律制度。遵循恰适性运作逻辑,强化共享的制度信念,养育制度道德,凝集制度共识,并构筑制度规则体系,务求夯实制度之本,构成法律制度惯例实践的基本路径。

  • 标签: 法律规则 制度规则 惯例 制度法律理论
  • 简介:儒家学说的民本主义不仅为古代中国灾民的人权保障提供了思想基础,也指导着灾民人权保障实践。统治者通过制定和实施灾前预防、灾情报勘、灾中紧急救助、灾后重建以及救灾官员奖惩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灾民的权利。从古代社会的救灾举措来看,古代灾民人权保障呈现出以下特征:以生命权和适当生活水准权为保障中心、人治型保障模式、以反射性利益为特征的保障模式以及权利保障的不平等。

  • 标签: 古代社会 灾民 人权保障 民本主义
  • 简介:当前航班延误赔偿司法认定面临延误界定困难、延误原因复杂、延误补救义务模糊、延误赔偿标准缺失、合同特殊性认识不足五方面的现实困境。承运人并非对所有延误都负责赔偿,有争议的航班晚到和机械故障所致延误赔偿,应归责于承运人,但因救治病发旅客可免延误赔偿。延误赔偿的认定需法官对延误、过错、损害、因果关系四要件进行相应的自由心证,依法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延误致旅客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限于直接损失,但旅客因自身原因意外死亡或扩大损失的赔偿,不予支持。延误赔偿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选择前者居多,但延误的精神损害、律师代理费的赔偿和赔礼道歉一般不被司法支持。

  • 标签: 航班延误 过错推定责任 限额赔偿
  • 简介: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作为一种从西方引入中国的'舶来品',其多数都是先在中国的专利司法实践中经历真实案件的尝试,然后才在专利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各司法解释中得以确立。如果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专利司法实践,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对专利权的保护从早期倾向给予专利权人强保护逐渐向力求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找到一种利益平衡过渡,其目的就是在给专利权人划定合理领地的同时,又不能使其侵犯到社会公众可自由使用的现有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变化发展,清晰地显示出其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既为专利权人提供适当保护、为创新提供适度的激励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较为确定的专利权的边界。

  • 标签: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专利司法实践 专利权人 社会公众 利益平衡
  • 简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他人提供劳务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大量的提供劳务者在提供劳务过程中自身受到损害的情况频繁发生,导致提供劳务者受害赔偿纠纷日益增多,虽然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但却没有形成体系,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的标准不一样,从而暴露诸多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对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提供劳务 侵权 雇佣关系 责任
  • 简介: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作为海上搜救力量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开展海上搜救工作、保障海上安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海上搜救志愿者之定义着手,针对其执行志愿服务时的法律地位,详细剖析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国家海上搜救主管机关以及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在结合目前相关立法现状与海上搜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相关立法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保护志愿者权益,促进中国海上搜救事业发展。

  • 标签: 海上搜救 志愿者队伍 法律地位 法律关系
  • 简介:征税权力作为一种“事关毁灭的权力”,其行使必须遵循税收法定原则,但在税收稽征实践中,真正起作用的往往却是主管机关发布的浩如烟海、频繁变更的解释函令,税收法定原则实有被架空之危险,因此必须将税法解释函令纳入法治化轨道。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众多的“行政法院”判决、一系列“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以及税法学者、行政法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与较成熟的实践经验。在台湾地区,税法解释函令性质上属于不对外直接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规则,对税收稽征机关及其公务员有拘束力,对人民及司法机关并无拘束力,解释函令不是税法的法源,制订解释函令必须遵循租税法律主义原则,及依照法律解释的方法,进行合乎目的的、符合量能课税原则的解释。台湾地区相关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税法 解释函令 租税法律主义 行政规则 法规命令
  • 简介:外国法查明是理解并适用外国法的前提,因此构成国际私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各国在将外国法视为事实还是法律的问题上争执不休,但这一讨论更多是在举证责任方面而非司法认定方面。考察并比较代表性国家在查明外国法方面的具体处理,对理解其制度设计在裁判流程中的定位意义关切。欧盟与美洲国家间在查明外国法方面的区域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作用不容小觑。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日益完备,但制度的运作仍然可以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

  • 标签: 外国法查明 司法认知 法官知法 专家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