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投资定义在国际投资协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协定中各种实体条款和程序条款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将争议提交到仲裁庭裁决的前提。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投资定义可以建立在财产、企业或商业存在的基础上,其中前两者最为常见。ICSID一般认为,提交到仲裁庭的争议需要同时满足当事方之间投资协定以及ICSID公约对投资的定义。在实践中,仲裁庭发展出Salini标准用以判断争议是否是ICSID公约下投资。通过对2012年美国投资协定范本、欧盟一加拿大投资草案和中国与加拿大双边投资协定的分析发现,晚近的国际投资协定表现出投资扩大化的趋势,并且在内容上有同化的倾向。

  • 标签: 投资定义 Salini标准 ICSID财产 企业
  • 简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职业动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职业动机的形成阶段与学习动机的发展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相互融合、互为条件、共同发展,其实质都是为了实现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业人才.高枝的教育教学应定位在创造可能的条件,组织高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动机 职业动机
  • 简介:<正>目次一、中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的背景:公众投资者势力的兴起二、在中国推行股东导向公司治理模式所需的外部法律环境:良好证券市场的培育路径三、另一种选择:银行主导公司治理模式在中国难以实现四、一点结语2001年,美国著名公司法学者HenryHansmann和ReinierKraakman发表了《公司法历史的终结》(TheEndofHistoryforCorporateLaw)一

  • 标签: 公司治理模式 公众投资者 证券市场 外部法律 银行债权 证券法律
  • 简介:<正>本文旨在探讨犯罪的动机的内涵、存在范围及其作用。因此,首先有必要对目前关于犯罪目的与动机的研究状况作些分析。从目前的法学论著来看,犯罪目的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直接发生危害结果的希望。如直接故意杀人,行为人对他人死亡所持的希望心理,就是其犯罪目的。二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通过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对某种非法利

  • 标签: 犯罪目的 危害结果 犯罪动机 行为人 直接故意犯罪 犯罪行为
  • 简介:本文分析了投资基金具有集资性、投资性、组织形式不确定性以及管理人与投资人分离等法律特徵,私募投资基金还兼具募集定向的特点。为规范私募投资基金的发展,应在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组织形式、行为模式、内部治理以及外部监督和救济等方面增加或完善制度供给。

  • 标签: 私募 投资基金 法律特徵
  • 简介:境外投资面临的法律风险日益突出。文章在分析内地企业境外投资的国内外法律环境基础上,梳理了境外投资面临的三方面主要法律风险,针对现状,提出政府应及时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的法律保护体系,并阐述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和机制。

  • 标签: 境外投资 法律风险 法律保护 风险管理
  • 简介:在证券间接持有模式下,当中介机构破产时,如果缺乏相应法律制度支撑,投资者权益有可能被认定为中介机构的破产财产,这显然不符合间接持有模式构建目的,也违反法律正义。考虑到我国现有法律对间接持有模式下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规定较为简略,且存在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法理上的不圆满性等特点,我国立法者应从功能角度出发,在充分权衡投资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运转需要、与其他制度协调和法理顺畅的基础上,构建避免中介机构破产风险的法律制度。具体而言,立法者应改进信托制度,明确如下法律规定: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之间为信托关系;投资者之间对中介机构持有的中介化证券按比例享有权益;中介机构有义务按照投资者指示行事。

  • 标签: 间接持有模式 中介机构破产风险 证券投资者 信托 证券权益
  • 简介:<正>(2006年8月24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令第36号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的投资行为,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合格投资

  • 标签: 国家外汇 证券投资管理 中国证券市场 中国证监会 行政法规 汇出
  • 简介:"期待可能性"是近年来我国刑法界所热衷的一个话题——起因在于对域外刑法理论的研习借鉴。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未加恰当调适便植入中国刑法理论而致长时期"水土不服"的问题。考察期待可能性之机理实质,实为我国刑法通说理论中犯罪动机中一种反向类型。以犯罪动机的原理功能,可以较为简捷清晰地解说期待可能性问题,且对司法运用亦具高度之可行性。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犯罪动机 反向类型 减免责情节
  • 简介:最近十年,主权投资已发展为国际投资的重要类型。由于主权投资的敏感身份,投资接受国担忧其成为"特洛伊木马"。因此,许多国家在其外资国家安全审查中对主权投资进行特别甄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了一些行为准则,如《圣地亚哥原则》,来规范主权投资,以消除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非商业目的隐患。我国作为外资输入大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法制中却缺少主权投资特别规则。基于我国主权投资较多的现状,对于外国主权投资特别审查必然引起对等待遇。可行的方案是在法律中明确对等原则,对我国主权投资实行特别审查的国家,对其主权投资实行对等的特别审查。

  • 标签: 主权投资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审查 主权财富基金
  • 简介:美国参众两院2004年10月中旬先后通过了《本土投资法》(HomelandInomelandAcf),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为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用于研发、聘用、偿债以及资本投资等用途.该法案不仅适用于大公司,还适用于合资、独资和其他小型企业.据摩根大通测算,这将为美国带来超过4000亿美元的回流。

  • 标签: 收益 美国 大公司 独资 偿债 摩根大通
  • 简介:证监会于2007年2月2日下发了《关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管理费用中,提取充足的费用作为投资者教育专项资金,把投资者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做.通知要求基金公司做到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投资基金。

  • 标签: 证券投资基金 教育活动 基金行业 投资者 会通 基金管理公司
  • 简介:晚近,在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国际投资仲裁中出现了片面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而严重忽视东道国公共利益的倾向。可以通过在投资条约中规定一定的公共利益保护内容并建立权威的条约解释机制、在仲裁中引入国家自由裁量权理论、"兼采效果和性质标准"认定东道国措施是否构成间接征收以及增加仲裁程序透明度等措施,实现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与维护东道国公共利益在国际投资仲裁中的适当平衡。

  • 标签: 国际投资仲裁 公共利益 利益平衡
  • 简介:贵阳市外商直接投资目前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外,还与贵阳投资软环境中存在的政出多门、政策不落实、“三乱”屡禁不止、多头管理手续繁琐等因素有关,应从清理法规,加大立法,构建高效廉洁的行政系统,建立保护外资合法权益的监督体制等方面加以改善。

  • 标签: 行政系统 廉洁 监督体制 行政执法 立法 合法权益
  • 简介:现代化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主体已经由传统的国家本位转向个人本位,并伴生了专门针对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的仲裁程序。与传统的商事仲裁不同,以ICSID为基础的投资条约仲裁不要求严格意义的仲裁条款,而是以"书面同意提交"为前提,这为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的合意解释留出了可裁量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在向外缔结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将可提交国际仲裁的事项由原本的征收与国有化补偿问题开放到所有投资事项,因而有必要充分理解ICSID仲裁的管辖权要件。此外,对投资协定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把握也关系到投资仲裁管辖权的正当性基础,如公正公平待遇条款、最惠国待遇条款、保护伞条款。

  • 标签: 国际投资仲裁 《华盛顿公约》 书面同意提交 最惠国待遇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