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正>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第3条规定,中国的"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第2条指明,所称"居民企业"并不限于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也包括"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第二类企业(以下称为"境外居民企业")的概念虽然是《企业所得税法》新近引入中国税制的,但其意义不仅是前瞻性的,而且其适用会立即影响到一群数目可观、声望卓著的中国企业。

  • 标签: 所得税法 预提税 居民企业 企业投资者 实际管理机构 中国税制
  • 简介:<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1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没收其财产的差额部分。"这一规定在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都引起了很大震动,关于这一规定的罪名与犯罪构成均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争论。有人认为这一规定没有具体的犯罪构成,不能成立犯罪;有人认为应定为非法所得罪(或者非法得利罪,非

  • 标签: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 行为人 国家工作人员 差额财产 差额巨大 犯罪构成
  • 简介:<正>目次一、税法上的"违法所得"(一)"违法"的含义(二)"违法所得"与"非法所得"(三)"违法所得"与"应税所得"二、违法所得可税的法理根据(一)可税性理论与违法所得的可税性(二)税收公平原则与违法所得的可税性(三)实质课税原则与违法所得的可税性三、违法所得可税的现实意义(一)便于税务机关在实践中的操作(二)便于发挥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作用(三)便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四、"违法所得可税论"与"应税所得合法论"(一)我国传统的"应税所得合法"理论(二)征税不等于征税对象合法五、立法比较与建议(一)外国的立法和实践(二)对我国立法和实践的建议六、结语违法所得的可税性在各国的税务实践中早已有之,但在我国却长期未被重视,直到实践中两类事件的增多,才引起理论界的进一步研究:一是前几年南京、沈阳、广州等地税务机关先后对娱乐场所的服务人员(包括"三陪服务人员")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大量违法经营的企业被查处,对其被查处以前缴纳的税款如何处理引

  • 标签: 违法所得 应税所得 税收公平原则 征税对象 事实行为 违法经营
  • 简介:税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税收关系的法律。法律制度的统一要求税法和其他法律部门相协调。税法像其他法律一样,必须贯彻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受公民基本权利的约束。虽然税法是公法,但其与民法,尤其是其中的财产制度紧密相连。只有联系宪法和民法,才能对作为税收基本原则的量能课税原则即税负正义原则获得深刻的理解。所得税是最能体现税负正义的税种。租税国家的正义从根本上依赖于所得税之正义。所得税法必须格外重视对税负正义的贯彻执行。本文试图从税负正义的基本要求出发,分析我国所得税法中的具体制度。

  • 标签: 公民基本权利 国家征税权 公民财产权 税负正义
  • 简介:<正>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储蓄机构取得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三条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第四条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 标签: 储蓄存款 利息所得 个人所得税法 扣缴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代扣代缴税款
  • 简介:在当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分家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事习惯仍广泛存在。温州出现了一个实际的案例。但是,这一习惯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对应的位置。如何弥补法律的漏洞,进行法律的续造,从而对案件进行适当的判决,首先需要明确分家的法律性质。类推适用与原则权衡是解决这类案件的突破口。

  • 标签: 离婚 分家 “房” 法律续造
  • 简介:善意取得是物权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基于保障市场交易安全与交易便捷之考虑以及保护占有公信力的要求,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选择。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没收。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活跃性以及犯罪人取财目的的差异性或者犯罪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需要,犯罪人通过犯罪行为获得财产后,并非一定保持静止不变的占

  • 标签: 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 应引入
  • 简介:新刑诉法实施以来,新设立的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法存在缺陷和运行中存在障碍所致。立法缺陷如适用范围和财产没收范围不明、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证明标准过高等;运行中存在的障碍如涉案财产查询困难、检察机关动力不足等。对此,可以从明确案件适用范围和财产没收范围、合理分配证明责任、采用"二元化"的证明标准、激发检察机关的追赃意识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期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得到充分适用。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没收范围 证明
  • 简介:修改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鉴于现实中此项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必要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在检察环节更规范有效地开展违法所得没收工作,提出制定该程序的证据标准和诉讼细则,细化特别没收程序,从而促进追赃追逃工作。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检察机关
  • 简介:据阿富汗《喀布尔时报》2006年2月14日报道,卡尔扎伊总统已批准了新《所得税法》,经政府公报刊登后即正式实施。根据该法律,收入5万阿尼的公司(约合1000美元)须缴纳10%所得税,超出5万阿尼部分的须缴纳20%所得税。政府雇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收入达12500阿尼者须缴纳10%个人所得税。

  • 标签: 《所得税法》 阿富汗 个人所得税 卡尔扎伊 政府公报 工作人员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之特别程序,是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特别程序之一。虽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与该程序的启动、裁定结果密切相关,但该程序并不解决罪否与刑罚的问题,在性质上与传统的刑事程序有较大差别,且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缺席审判程序,无法进行有效的抗辩。因此在司法实践不足、法律规定较为原则的情况下,需依照"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一方面严格限定侦查机关在判前对犯罪所得等财物的处置,将财产的最终处置权交给法院;另一方面在公告、庭审等程序设计时,注重对被告人、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保护,正确适用比例原则,准确界定"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之范围,以保障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正当化运行。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 正当程序 利害关系人
  • 简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相关证据制度散见于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在实务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据标准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要求.笔者认为,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进行证据法考量,应充分考虑该程序的财产处分属性,吸收民事诉讼中的“优势证据”证明标准,以最终有利于发挥该特别程序的功效为导向,对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对象、证明标;隹和举证责任作出细化.

  • 标签: 违法所得 没收程序 “优势证据”标准
  • 简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中的'明知'与总则中故意犯罪的'明知'涵义不同,前者指对赃物的明知,后者指对行为社会危害性的明知,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该罪中'明知'包括知道是赃物或知道可能是赃物两种情形,明知的时间对行为的定罪有重大影响。司法实践中认定'明知'主要靠推定来解决,上游犯罪是否被生效判决所认定不影响对该罪的认定和审判。

  • 标签: 掩饰、隐瞒 赃物 明知 推定
  • 简介: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直接对自然人征收,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其税负负担由纳税人直接承担而不能转嫁,对纳税人的收入和纳税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个人所得税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成为热门话题,本文以普通纳税人的角度,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现实情况,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法律平台和空间以及纳税筹划的技巧。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 纳税筹划
  • 简介:<正>《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11条第1款即“非法所得罪”法条自1988年1月21日公布实施后,法学界对其论者云起,见仁见智褒贬兼之.鉴于该法条在惩腐倡廉方面的作用巨大.值此反腐倡廉声势浩大之际,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阐明立法本意,澄清错误认识,以完善立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与威力.笔者在此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取其合理,析其不足,井就该法条的适用与修改方面略陈己见,愿与专家同仁再商讨.一、实体方面的适用在“非法所得罪”法条的实体适用方面,争议较大的主要是对该法条所规定犯罪的行为方式、对象范围以及罪名确定等几个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 标签: 被告人 举证责任 非法所得罪 差额财产 司法机关 来源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