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债权人通过诉讼及取得胜诉判决的方式令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后者又不得不通过诉讼行使追偿权,由此就面临后诉(追偿之诉)与诉的关系问题。在实践中,根据债权人的处分并附之以法院必要的职权调整,诉可能形成三种诉讼主体结构,即保证人与债务人作为共同被告、保证人单独作为被告、保证人作为被告且债务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这三种诉讼类型的客体(诉讼标的)构成有所区别,所形成的债权人胜诉判决对追偿之诉也产生不同的效力。概言之,类型一中诉判决对追偿之诉不会产生消极既判力,但可能发生积极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类型二中产生特有的“预决效”;类型三中产生理论上的“参加效”。由此,可通过诉讼与实体结合的方法论促进判决效力研究的深入化与体系化。

  • 标签: 连带责任保证 追偿权 既判力 预决效 参加效
  • 简介:基于禁止重复诉讼的设置目的对“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诉裁判结果”这一要件进行重新解释,其不仅适用于诉裁判生效后,也可扩大解释适用于诉系属中。当前诉处于诉讼系属中时,该要件应理解为“如果进行后诉,后诉请求的裁判结果可能会否定诉请求的裁判结果”,其表现形式多为后诉请求直接否定诉请求或后诉请求与诉请求争点共通。但为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需诉法院及时履行相应的阐明义务。当前诉裁判生效后,除后诉请求直接否定诉判决主文之外,后诉请求通过否定诉核心判决理由进而达到否定诉判决主文目的的,也符合该要件的适用。最后,在适用该要件时,可将“诉讼标的相同”这一要件理解为“同一生活事实”。

  • 标签: 重复诉讼 诉讼系属 诉讼标的 核心判决理由 阐明义务